作者:水云初静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宝钗品格端正,行事大方,一进贾府就得到了上下人等的喜欢和拥戴,紧接着就“收服”了湘云,宝玉也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唯有黛玉对宝钗常有“悒郁不忿之意”,淡淡相对,以礼相待,不主动也不拒绝。宝钗“却浑然不觉”,她对黛玉是很热情的,而且时不时地表现出两人很亲密的样子。第八回宝钗“热毒”复发,宝玉先去探望,后来黛玉也去了,两人便在薛姨妈那里喝酒吃饭,中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不让宝玉喝酒,被黛玉怼了一顿。“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的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宝钗的这番表现,无论是从动作上,还是语言上都属于特别亲密的人之间才有的,显然,她和黛玉此时的关系还到不了那个程度。到二十七回“滴翠亭”那段,正是芒种节,大观园里的姐妹们都兴高采烈地“祭花神”,黛玉因为昨晚去怡红院吃了闭门羹,夜里没睡好,起得迟了,众姐妹找她不见,迎春说:“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及至后面听到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的谈话,宝钗为了脱身,更是叫着:“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先不说此时的宝钗是不是想嫁祸黛玉,至少从说去“闹”黛玉起床,此时又假装在和黛玉追逐打闹,在她的内心里都是想表现她和黛玉亲密无间的一面。宝钗确实想得到黛玉的认可,想和她成为大观园中最好的朋友,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是因为“金玉良缘”的说法,黛玉对宝钗一直是排斥的,甚至是毫无善意的。但是终于让宝钗等到了机会。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两宴大观园,行酒令时,黛玉无意中说了《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句子,宝钗听了,回头看她,但黛玉一心顾着说不上来,怕被罚,也不理宝钗。第二天吃过早饭,宝钗把黛玉叫到了蘅芜苑,先说了一句玩笑话:“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还是没明白,宝钗便吓唬她:“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还是想不起来,宝钗便不再逗她,直接说:“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黛玉一听,才想起来这些话都说她和宝玉偷偷看来的,怎么能当众说出来?想到宝钗竟然悄悄地告诉她这些话原是不能随便在人前说的,黛玉大概心里一暖吧,这就是一个姐姐对犯了错的妹妹的关心和教导啊!既不想让她受到大人的责备,又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难怪后来黛玉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但宝钗却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第四回中说宝钗的父亲在时“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后来父亲去世,哥哥薛蟠除了玩乐,就是惹祸,家长生意荒疏,仅靠母亲一人难以支撑。宝钗被逼迫着快速成长成熟,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和生意。
但是小时候的宝钗是什么样的呢?不但偷偷读过《西厢》《牡丹》等禁书,生活中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她的诗才不必说,和黛玉比肩,她还会画画。四十二回,惜春奉贾母之命要画大观园,这个在大观园里一“会画”著称的姑娘却不知如何下笔。反而是宝钗不但帮她筹划如何画,还详细的列出所需的颜料、画具等。值得注意的是惜春说她只有几种常用的颜色,一两支着色笔就完了,其他一概没有。这时宝钗说:“你不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可见,宝钗的一番“作画言论”并不是纸上谈兵,她是真正的行家,这不仅说明了宝钗博学,也说明宝钗以前的生活和黛玉一样,闲了隔着纱窗发发幽情,兴致来了就吟诗作画,正所谓“少女情怀总是诗”,宝钗从一个活泼爱玩的少女变成了处事端庄、不苟言笑的女夫子,都是从父亲去世开始的。她不像黛玉,黛玉虽然父母双亡,身世可怜,但也因此无牵无挂,还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宝钗呢?寡母需要慰藉,哥哥闯了祸需要有人善后,家族生意需要打理,还有最主要的就是薛家的家业日渐败落,需要振兴,这个担子就落在了有资格“入宫待选”的宝钗身上。于是,她不得不帮助母亲做女红针黹到半夜,不得不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赔笑承欢,用社交博取对薛家有利的帮助。她也想和黛玉一样只和宝玉读闲书、论诗词,可是一想到自己入宫无望,薛家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只能着落在“金玉良缘”上,她见到宝玉就忍不住要劝他去学习“仕途经济之道”。
可是宝钗真的心如止水一心只想做好大家闺秀的淑女风范吗?当然不是。她千方百计地去接近黛玉,甚至带着讨好的意味,就是因为黛玉身上有曾经的那个自己,那个可以跟父亲撒娇,使小性儿,过着诗情画意的日子的自己。她待在黛玉身边,看着她多愁善感,高兴了笑,难过了哭,生气了就不理人,就仿佛还活在过去父亲在时的生活里。只是宝钗出场时就已经是个大人的样子了,让我们看不到她曾经的青春模样,也看不到她蜕变成熟的过程,但是很多人都认同“钗黛一体”论。十六回,黛玉在贾琏的陪伴下料理了父亲的丧事回来,宝玉品度黛玉越发“超逸”了。“超逸”二字自然是写黛玉品格高洁,风流袅娜,但也暗写了黛玉褪去了孩童的稚嫩,变得越来越有少女的成熟韵味了。87版电视剧给宝黛这次见面加了不少台词,黛玉打点送给姐妹们的东西,送宝玉的比别人多,宝玉问缘故,黛玉说:“你嫌多,就给我留下。”宝玉赶紧说:“不多,不多,我都要。”黛玉就嘲笑他:“半年没见,你一点儿也没出息。”宝玉说:“妹妹可变得有出息了。不但个儿也长高了,还学会办事了。”青春期的孩子自然长得快,所以宝玉说黛玉长高了,但是学会办事情了,却不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是经历。黛玉又经历了丧父之痛,而且作为林如海的孤女,黛玉自然从父亲病重到去世,到扶灵回乡安葬,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虽说有个能干的表哥贾琏帮着,但黛玉作为主人,有些事情是别人不能代劳的。
林如海远在扬州的丧事正好和京城秦可卿的丧事赶在一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劳心劳神、费尽心机,林如海的丧事规模即使比秦可卿的小,但是作为前科探花郎、现任钦点的巡盐御史,丧葬规模能小到哪里去?因此可以想见黛玉这半年经历了什么,处理了哪些事情,只是文中只想表达黛玉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儿,不写这些俗务罢了。既然一场父亲的丧事能让黛玉变化如斯,何况宝钗的经历更复杂,身上承担的责任更重。但是一个人负重太久了,也需要暂时卸下担子歇一歇,而黛玉就是宝钗停下脚歇歇的驿站,她需要从黛玉的身上找到自己过去的影子,从过去的生活里看到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和寄予的期望,她需要在回忆里充充电,然后再满血复活,继续负重前行。因此,宝钗接近黛玉,并不完全是“金玉良缘”的阴谋论,也是因为她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