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 |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四)章法篇

宗白华

宗白华先生是一位文化学者,是一位美学大家,是一位贯通中西方艺术研究的大师。他的文字典雅而富有诗意,如果能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在他灵动的文字里,有对于美好的憧憬,对于艺术的感悟,还有对于人心复杂感受的种种体察。

--祝唯庸

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使中国书法不像其它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本篇我们略谈章法,更可以窥探中国人的空间感的特征。

“相管领”

上篇所述字体结构三十六法里有“相管领”与“应接”二条已不是专论单个字体,同时也是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了。戈守智说:“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假使一字之中有一二懈笔,即不能管领一行,一幅之中有几处出入,即不能管领一幅,此管领之法也。应接者,错举一字而言也。(按:“错举”即随便举出一个字),如上字作如何体段,此字便当如何应接,右行作如何体段,此字又当如何应接。假使上字连用大捺,则用翻点以承之。右行连用大捺,则用轻掠以应之,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态,正如宾朋杂坐,交相应接也。又管领者如始之倡,应接者如后之随也。”

“相管领”好像一个乐曲里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出作者的基本乐思。“应接”就是在各个变化里相互照应,相互联系。这是艺术布局章法的基本原则。

我前曾引述过张绅说:“古之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羲之能为一笔书,谓《稧序》(即《兰亭序》)自‘永’字至‘文’字,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人不能也。”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每个字结构优美,更注意全篇的章法布白,前后相管领,相接应,有主题,有变化。全篇中有十八个“之”字,每个结体不同,神态各异,暗示着变化,却又贯穿和联系着全篇。既执行着管领的任务,又于变化中前后相互接应,构成全幅的联络,使全篇从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气贯注,风神潇洒,不粘不脱,表现王羲之的精神风度,也标出晋人对于美的最高理想。毋怪唐太宗和唐代各大书家那样宝爱它了。他们临写兰亭时,各有他不同的笔意,褚摹欧摹神情两样,但全篇的章法,分行布白,不敢稍有移动,兰亭的章法真具有美的典型的意义了。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若算子(即算盘上的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

这段话指出了后世馆阁体、干禄书的弊病。我们现在爱好魏晋六朝的书法,北碑上不知名的人各种跌脱不羁的结构,它们正暗合羲之的指示。然而羲之的兰亭仍是千古绝作,不可企及。他自己也不能写出第二幅来,这里是创造。

从这种“创造”里才能涌出真正的艺术意境。意境不是自然主义地模写现实,也不是抽象的空想的构造。它是从生活的极深刻的和丰富的体验,情感浓郁,思想沉挚里突然地创造性地冒了出来的。音乐家凭它来制作乐调,书家凭它写出艺术性的书法,每一篇的章法是一个独创,表出独特的风格,丰富了人类的艺术收获。我们从《兰亭序》里欣赏到中国书法的美,也证实了羲之对于书法的美学思想。

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的章法之美

上图分别为甲骨文、石鼓文和古铜器铭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至于殷代甲骨文、商周铜器款识,它们的布白之美,早已被人们赞赏。铜器的“款识”虽只寥寥几个字,形体简约,而布白巧妙奇绝,令人玩味不尽,愈深入地去领略,愈觉幽深无际,把握不住,绝不是几何学、数学的理智所能规划出来的。长篇的金文也能在整齐之中疏宕自在,充分表现书家的自由而又严谨的感觉。

殷初的文字中往往间以纯象形文字,大小参差、牡牝相衔,以全体为一字,更能见到相管领与接应之美。

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传说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歌德曾论作品说:“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秘密。”

我们要窥探中国书法里章法、布白的美,探寻它的秘密,首先要从铜器铭文入手。我现在引述郭宝钧先生《由铜器研究所见到之古代艺术》(《文史》杂志,1944年2月第3卷,第3,4合刊)里一段论述来结束我这篇小文。郭先生说:“铭文排列以下行而左(即右行)为常式。在契文(即殷文)有龟板限制,卜兆或左或右,卜辞应之,因有下行而右(即左行)之对刻,金铭有踵为之者。又有分段接读者,有顺倒相间者,有文字行列皆反书者,皆偶有例也。章法展延,以长方幅为多,行小者纵长,行多者横长,亦有应适地位,上下参差,呈错落之状者,有以兽环为中心,展列九十度扇面式,兼为装饰者(在器外壁),后世书法演为艺术品,张挂屏联,与壁画同重,于此已兆其朕。铭既下行,篆时一挥而下,故形成脉络相注之行气,而行与行间,在早期因字体结构不同,或长跨数字,或缩为一点,犄角错落,顾盼生姿。中晚期或界划方格,渐趋整饬,不惟注意纵贯,且多顾及横平,开秦篆汉隶之端矣。铭文所在,在同一器类,同一时代,大抵有定所。如早期鼎甗鬲位内壁两耳间,角单足,盘簋位内底;角爵斝杯位鋬阴;戈矛斧瞿在柄内;觚在足下外底,均为骤视不易见,细察又易见之地。骤视不易见者,不欲伤表面之美也。细察又易见者,附铭识别之本意也,似古人对书画,有表里公私之辨认。画者世之所同也,因在表,惟恐人之不见,以彰其美,有一道同风之意焉。铭者己之所独也,因在里,惟恐人之遽见,以藏其私,有默而识之之意焉(以器容物,则铭文被淹,然若遗失则有识别)。此早期格局也。中期以铭文为宝书,尚巨制,器小莫容,集中鼎簋。以二者口阔底平,便施工也。晚期简帛盛行,金铭反简短,器尚薄制,铸者少,刻者多。为施工之便,故鬲移器口,鼎移外肩,壶移盖周,随工艺为转移。至各期具盖之器,大抵对铭,可互校以识新义。同组同铸之器,大抵同铭,如列鼎编钟,亦有互校之益。又有一铭分载多器者,齐侯七钟其适例(簋亦有此,见澄秋馆口卷口页)。”

铜器铭刻因适应各器的形状、用途及制造等等条件,变易它们的行列、方向、地位,于是受迫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却更使它们丰富多样,增加艺术价值。令人见到古代劳动人民在创制中如何与美相结合。

(原载《哲学研究》1962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宗白华(1897~1986)原名之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0)

相关推荐

  • 书法起源——金文的发现与研究

    书法起源--金文的发现与研究 2021-09-02 20:52·生活闲记 后母戊方鼎铭文/商青铜,河南安阳武官村北地出土. 大家对"金文"两个字会有些陌生吧,我也是一样,初次看到这 ...

  • 宗白华 |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二)用笔篇

    宗白华 宗白华先生是一位文化学者,是一位美学大家,是一位贯通中西方艺术研究的大师.他的文字典雅而富有诗意,如果能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在他灵动的文字里,有对于美好的憧憬,对于艺术的感悟,还有对于人心复杂感 ...

  • 宗白华 |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

    宗白华 宗白华先生是一位文化学者,是一位美学大家,是一位贯通中西方艺术研究的大师.他的文字典雅而富有诗意,如果能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在他灵动的文字里,有对于美好的憧憬,对于艺术的感悟,还有对于人心复杂感 ...

  • 宗白华 |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 ...

  •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 《美学散步》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 ...

  •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2017-02-08 09:57:41 同样都是玩手机,我却用手机学书画知识,每天7分钟,碎片时间自我充电!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 宗白华先生的著作<美学散步> 唐代孙过庭书谱 ...

  • 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 第十章  第四节 吴镇"不技之技”的美学思想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曾自题其墓为"梅花和尚之塔",元季绘画四大家之一,诗.书.画在当时号称三绝.其性高介孤洁,为免兵火之灾,以卜蓍为生,过着隐居 ...

  • 宗白华:论文艺复兴的美学思想

    老牌德国海归|哲学.美学家 融贯中西艺术理论之美学大师 宗白华(1897年 ~ 1986年12月),1920年赴德国留学,于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 1925年回国后于南京大学.北京大 ...

  • 怎么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西方现代思想四十讲》发刊词

    海洋里的鱼是最熟悉自己的,但是可能只有海洋学家,才是真正明白鱼的生活. 2020年2月,新冠病毒肆虐,23日这一天,刘擎老师的<西方现代思想四十讲>在得到上线. 一年后我才有机缘听到,有的 ...

  • 梦里的相遇(四首)||芦苇花

    桃花 文/芦苇花 一场春风 吹开了你一树的笑脸 一场春雨 是落在你粉白脸庞的泪滴 年年的花开 是你笑靥盈盈地来 年年的花落 是你哀伤凄凄地去 春风春雨 花开花落 是岁月静好里的交替 而你 是欢笑还是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