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在线】换季开补!“参”的兄弟姐妹各有所长,哪种最适合你?
秋冬进补“参”当道
人参、西洋参、党参等“参”类药材
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的饭桌上
“参”=“补”
这是大众对参的固有印象
今天药师在线就带大家来认识下
秋冬进补常用几种“参”类药材
该如何吃&如何用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自古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又被冠以“百草之王”之称。其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的功效。人参家族种类繁多,像红参、野山参、高丽参等实际上都是人参,只是由于加工方式、产地等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称谓。
人参非常适合身体虚弱者、气血不足者,也可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以及心神不安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红参作为人参的一种,功效偏于温养,主要用于气虚而兼有寒象的病症,如心血管疾病、大病后的恢复期等。实热证患者忌用红参,温阳会使阳热更重,造成“上火”,因此不可随便服用。
此外,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也不宜与藜芦、五灵脂、莱菔子、皂荚同用。
材料:鲜鸡1只,瘦肉100克,红枣去核10个,生姜3片,人参、远志各10克,当归、茯苓、白芍、熟地黄各8克
此汤选用了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人参,补气活血、润肠通便的当归,滋阴补血、益智填精的熟地黄等补益药,以及安神的远志、健脾利水的茯苓、平肝潜阳的白芍等,与鸡合而为汤,对中老年人及女士面色萎黄、身体疲倦、手足发麻等气血不足症状有良好的舒缓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的膏方就有一味人参养荣膏,秋冬膏方正当时,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文字链接阅读▶【药师在线】膏方养生正当时,“佛膏”上新啦!
西洋参
又名花旗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与人参同科同属,但是功效却不相同。西洋参性凉,可补气养阴、生津止渴。相比起来,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适用于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虚热牙痛、咳痰咯血、肠热便血等症。
对肺结核、冠心病、急性病发热后气阴耗伤者,均有调补作用,还能预防盛夏酷暑因汗出过多而造成的损耗。但由于性凉,脾胃虚寒者、大便稀溏者不建议长期服用。
材料:鲜鸡肉10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
西洋参能益肺阴、清虚火、养胃生津,麦冬能清心润肺、养胃生津。合而与鲜鸡为汤,有养肺阴、补元气的功效。适宜热病伤津、虚劳烦热、咽干口燥的感冒痊愈后的调理,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党参
桔梗科植物,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党参药效较人参弱,但兼有补血的功效,一般身体虚弱的慢性病患者均可选用,尤适合脾胃气虚,容易出现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慢性腹泻,肺气不足、咳嗽气促、易于感冒等症状者。
乌鸡1只,生姜3片,党参、黄芪各15克
黄芪能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党参能补脾润肺、健运中气,与能补肾、补气养血的乌鸡合用,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烂、心悸气短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
太子参
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植物。性平、味甘、微苦,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
太子参药力较弱,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都不及西洋参,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多用于脾虚食少、气阴不足、倦怠自汗、肺燥干咳、津亏口渴等症,尤适用于小儿消瘦、肢软无力等。
太子参20克,无花果50克,猪瘦肉400克,蜜枣2个,生姜3片
太子参由于其性味平和、不燥不热,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燥干咳、病后体虚,配以无花果煲猪瘦肉,可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
沙参
沙参有南北之分,南沙参味甘、微寒;北沙参味甘、微苦、微寒,两者均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祛痰止咳等功效,沙参不像其他大多数的参,没有补气的功效。
一般来说,南沙参偏于祛痰之功,较适合肺热燥咳,干咳痰黏,胃阴不足等;北沙参有滋阴、清养肺胃的功效,适用于肺胃阴虚的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热病久病所致的胃阴亏虚等。
北沙参30克,麦冬18克,猪瘦肉250克,蜜枣2个,生姜2片
北沙参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麦冬也有润肺养阴、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二者合用有清肺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但有外感咳嗽者不宜饮用。
本院制剂推荐
除了药膳,本院制剂中也有不少活用“参”功效的品种。如▼
01
骨补丸
主要成分包括红参、熟地黄、山茱萸、制仙茅等,有补益精髓的作用,适用骨折愈合缓慢,骨质疏松、软骨炎及肝肾亏虚等症。
02
体能口服液
主要成分包括西洋参、三七、川贝母、山茱萸等。有补肾助阳、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平调阴阳的作用,主要用于肾阳亏损、气血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也用于工作劳累、烟酒过多所致疲倦乏力、胸闷痰多等症的康复饮用。
看完了上述诸多有补益作用的“参”
下一期药师在线
将会为大家继续介绍虽以参命名
但作用却与“补益”
截然不同的“参”类药材
帮助大家正确识别
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
上述提到的药膳与制剂都有各自的使用注意事项,大家要注意辨证使用,服用前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向医生咨询。
专家介绍:霍钻云
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副主任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制剂的配制工作和中药调剂工作,对中药材的功效、性状和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较丰富的经验。
作者:霍钻云 审稿:梁秀清
摄影:冯灿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