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你做的很好!但把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想得太简单了

梅老师您好,
我们是一家三口,儿子今年9岁,现在二年级,是个早产儿。
因为是在我和孩爸的工作地生的孩子,没人帮忙带着,我出了月子就把孩子放在办公室婴儿床上,一边上班,一边照看。
孩子满100天后,迫于生计,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由我妈妈带。
三周岁的时候,孩子出现抽动症症状,我妈把他送回我的工作地,我们自己边工作边带。
这时候我才发现,孩子严重缺爱,而我们由于缺席孩子的1-3岁,此时依然只是个新手爸妈。我们出现严重的育儿分歧,当然受伤的还是孩子。后来我开始接触育儿书籍,发现是我们的育儿方式出现问题。
我和爸爸开始有了沟通,一边学习一边向儿子道歉。上幼儿园时,他总是不去上学,一开始,我就强制送去,哭的撕心裂肺,我还要凶他,有一阵子我自己都要抑郁了。后来我就和爸爸商量,不去就不去了,结果几次以后,他倒不反抗了。
一年级的时候,又开始天天不想去学校,也不写作业,上课是认真听的,每次考试都能考的很好。在经过不停地反省和改变后,我开始接受了他的磨蹭,有几次他不想写作业,我还帮他写了,他特别开心,说妈妈跟他说一伙的。
现在二年级,他的磨蹭已经没了,每天在校把作业都完成了回来,语数英考试都考的特别好,但是不愿意背书,不愿打卡。我也不敢和以前一样来硬的了,知道那是错误的。
他现在每天放学回来,除了玩手机游戏,就是看电视。以前瘾很重,偷偷摸摸趁我们睡着拿我们手机玩。爸爸就给他买了个手机,刚开始通宵玩,后来知道我们不去动他手机,他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现在已经不会通宵了,但是依然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他小时候很喜欢去公园的,踢足球,现在公园不去了,足球不踢了,自行车买了还没学会就不愿意骑了,只要放假就躺床上,喜欢一个人待房间里。他每天都说上学好累,不想去学校,今天早上起来也说,我问他不想上学那想干什么,他说不知道。每天早上都唉声叹气,好像永远都是很沉重。
您的《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给我非常多的启发,我也明白他没有内驱力?怎么办呢?
我们是在外打工,一直住宿舍,现在还是住一个房间,但是有两张床,他总要跟我们睡,说自己一个人睡不踏实。这几天,我们看到苏州外国语学校在招生,我就有意想让他去试试,那是个住校的学校,我就很矛盾,我不知道这个时候让他住校合适吗?我们都没有分床呢。
梅老师,我到处查阅资料,观看别人。还要防着哪些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太过了。期待梅老师的指点。
苏苏
苏苏您好
我认真看了你的来信和后来陆续补充的内容,交谈后,你说孩子爸爸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变,这真的特别难得!我打心眼里为他和你点赞,特别想帮帮像你们这样能学习有反思又有行动的父母。
这几天我又考虑了很多,现在的回复可能和前几次跟你微信聊天会有一些不同。
从来信中看到,你和你爱人从家乡到外地为生活拼搏奋斗,像鸟儿一样勤勤恳恳,衔草筑巢,一点一点地积累,建立自己的家园,很不容易啊!没听见你抱怨一句生活的艰难,这很令人敬佩!对孩子也是很好的投射。
从你发来孩子和爸爸玩耍的视频和日常的介绍,我判断你家小孩本身是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也是比较聪明的。
比较聪明的孩子多少都会有一点自负,看不上同伴,容易嫌弃爹妈,甚至对周围环境也有些不屑。像他不愿跟一些小伙伴玩,不愿下楼吃饭等表现,就是这种心理的外显。
他不愿吃,你就高高兴兴帮他端上楼,我认为这不是惯孩子,是顺应他此时的心理。不过,你也应该笑着告诉他,妈妈可不是机器做的,吃,尽量自己去端,亲妈只有一个,累死再也没有啦。对了,就保持一种亲昵而轻松的姿态,这是所有孩子都喜悦的姿态。
你所有的列举里,只有一点特别值得关注:除了手机,孩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手机我不说了,你以前的做法已经付出足够的勇气和行动,而且已经有效果。想让他更好的控制手机,估计还得再看看这篇父母做好这三大点,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实现手机自律(文章对父母要求很高!关于彻底控制手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全网最靠谱的文章了)。
我们重点说:提不起兴趣怎么办?而且孩子不只是生活懒散,学习也懒散,没动力,没兴趣。
我有这几点建议:
第一,接下来,希望你做个轻松一点的妈妈。(以前文章我反复说过多次了)
我看你看了尹建莉和李雪的书,并且有很多自我反思,譬如,你明白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把她交给外婆带是不妥当的,悔恨不已,为此,你总是认为孩子缺乏安全感,这都是你无法补救的罪过。我相信,以后孩子有个风吹草动,你都会想到这个,往自己身上揽。
一个人善于反思是好的,可以让我们少犯错误,但是,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习惯性陷入自责,就像亏欠了孩子一辈子一样,像一个赎罪者,活得沉重。
事实是,为了养家糊口,你们那时候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也不是不可原谅的过错,人总是要活下去吧,有时候就是不能两全啊!
既然不可改变了,那就放下,先过好眼前,活得理直气壮,开开心心,轻轻松松。
懂得学习、自省、调整,而且勤劳、奋斗,本来就是一个好妈妈,一个兢兢业业的工作者,谁都没有权利要求你更多,自己也一定放过自己
我想,调整了以后,缓缓以一个轻松快乐的妈妈出现,孩子也不会从你身上感受到那种负罪和沉重,他的委屈感也会减少,也不会经常叹气了。
第二,学习内驱力的产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几乎不是什么妙招可以见效的。
我的确看到很多孩子刚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妈妈问我,梅老师,我的孩子怎么就没有学习内驱力呢?这怎么办啊?
我想问的是,想想自己这个年龄,你有学习内驱力吗?你各个方面的动力都是怎么爆发的?什么时候焕发的?这都是根据一个人的内在和环境的互动而产生的。我在《唤醒孩子内驱力》那本书里第一章写得比较全面了,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需要帮孩子找到一种持久的兴趣。
虽然,这在谁家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家长真的需要在这方面多动脑子,而且不能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在培养孩子的持久兴趣这方面,我个人的经验是带动和鼓励孩子多试,鼓励他们任何正当的尝试,少指导,少评判,多鼓励,多支持。尤其避免那种泛泛的夸奖和鼓励,争取把话说到孩子心理,既让他愉悦,又让他心服口服。
聊天时你说到你们快搬到新房子去了,我想这是个令全家都开心的事儿,不妨让孩子去设计他的房间,这不是一个让人很快活的事吗?
我觉得你在这方面还是很动脑子的,特别好。
再重复一遍,唤醒孩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感受他,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第四,关于学校的事情,我个人不太赞成高中以下的孩子住校,尤其是你们这种断然分离。
应该调动他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而不是想着去更好的学校。
你问我怎么调动他的积极性和热情,说实话,这是每个成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智慧决定的,需要你自己去实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