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认识糖尿病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4个思路
糖尿病患者现在越来越多,糖尿病在中医的范畴里面称为 :消渴病或者消渴症,是由于人体阴液、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胜,热愈盛,则阴 愈虚,它们二者互为因果,此消彼长。古代中医认为人体五脏 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主要原因,而内热是 其主要病机。消渴症,病变的脏腑主要是肺、胃、和肾,尤其 以肾为主。虽然有所偏重于肾,但是又互相影响。
点击加载图片
思路一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 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而燥热愈甚,燥热愈盛而阴愈 虚,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阴虚燥热常常波及肺、脾、 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处方用药重 在解决阴虚燥热问题,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调整胰岛功能 、纠正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消除尿糖的思路。经过多年临床 实践,周超凡体会到在治疗糖尿病时,以病为主,病证结合, 取中西医之长,扬长避短,是可以提高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的。 周超凡认为糖尿病的诊断应主要靠西医诊断,若仅靠“三消” 症状诊断,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思路二
中药理论与药理、毒理相结合
专家认为,中药对改善糖尿病之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效果很好,但降糖作用有时不理想,未能充分利用70多种对 血糖有影响的中药。周超凡介绍,降糖的中药有人参、黄芪、 白术、茯苓、黄精、山药、葛根、白芍、地黄、枸杞子等30多 种;升糖的中药有柴胡、紫苏、生姜、龙胆草、秦艽、龙葵、 瓜蒌、党参、杜仲、鹿蹄草等近20种。临床用药时,在辨证论 治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中药降糖作用的科研成果,尽量避免 使用升高血糖的中药。糖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对于有毒理报 道的中药应当避免使用,以免加重肝肾的负担。
点击加载图片
在治疗糖尿病主症时,应做到既要符合中医随症用药的原 则,又要尽量选择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不使用有升糖作用的中 药。在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其选用的中药大多数是既 对症又降糖的,少数是只对症不降糖。
思路三
治疗糖尿病与改善并发症相结合
糖尿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未得到很好控制,就很容易 出现各种并发症。心、脑、肾的并发症即冠心病、中风、糖尿 病肾病等,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周超凡认为, 治疗糖尿病要把中医宏观的证候与西医微观的病理变化结合起 来,标本兼顾。中医认为,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 血少,燥热伤气,进而出现“阴虚血必滞”,“气虚血必瘀” 。西医认为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血液呈浓、黏、凝、聚 状态,其结果是导致毛细血管壁增厚,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成分 改变,出现微循环障碍。这些都与中医所述血滞、血瘀的状态 是十分相似的。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肾病 、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耳聋、周围神经炎,乃至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足病,都直接或间接与中医的瘀血证有关。故中医常 选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法为主要治法。
思路四
饮食疗法与锻炼相结合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运动锻炼与药物治疗具 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合理, 存在着“四高三低”的特点,即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盐, 低钙、低纤维素、低维生素,没有采用宝塔型的食物营养模式 。适当节制饮食、少食多餐,既可控制餐后血糖过高,还能减 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周超凡认为,每日进食总量及三大营养素 所占比例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准确计算、严格遵守。当患者肾 功能尚好时,为了保持其精力、体力、免疫力,防止消瘦,可 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比例,降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可改 善糖耐量和免疫功能。
中医治疗糖尿病,津力达颗粒是首次应用络病理论探讨消渴(糖尿病)发病规律与治疗,指导研发的专利新药,药效实验证实其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微循环,抗氧化应激、调节血糖调节激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同时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可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在2型糖尿病预防、治疗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均有疗效。
津力达颗粒为国家医保目录乙类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015年被列入《中国药典》目录。2016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津力达颗粒被推荐为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者首选用药。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推荐二甲双胍单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津力达颗粒同时还被列入《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为该产品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