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之秘传单操技法
文章发表于《武魂》杂志356期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同时与少林拳、八卦掌、太极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拳。武术界有“十年太极不出门,一年形意打死人”的说法,说明形意拳相对于其他拳术来说容易掌握,出功夫快。究其原因,形意拳的五行拳、十二形拳基本都是单练的拳术,每一形都有其独立的劲力,可以拿出来单独操练。如劈拳,出手为钻、落手为翻,练的是从上往下的劈劲,其他动作亦是如此。通过反复操练,利于动作准性的掌握,也利于劲力的掌握,一天如果达到上千次的操练,就会在短时间内达到身体肌肉记忆的功能,最后达到条件反射,形成本能反应。相对于其他拳术整套拳的练习,形意拳的练功效率要高很多。但是要想在实战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是将形意拳的每个动作练习熟练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手的水平和实力也是对抗中输赢的关键,对手的功力有可能高于自己、实战经验有可能高于自己,对手有能受过散打或搏击的高强度训练,我们如果碰到这样的对手如何应对,仅仅靠掌握动作熟练的练习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候我们练习形意拳需要更深入的去研究每一个动作的发力,甚至要研究每一个动作从起点到终点是怎样一个运动过程,这就是形意拳的单操训练。
形意拳习练者在掌握了各种入门要领,即基本上达到了招熟阶段(包括五行、十二形、各种套路)后,要想在练功找劲和实战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接下来就必须要进行各种单式的操手练习了,以用来进一步增加对各种招式的熟练程度和理解,提高体认的深度。所谓“手足四肢,教练纯熟,不令而行也”。还可配合使用各种辅助手段,增加强度、数量,以增长功力,便于以后在实战对搏中运用自如。在古代形意拳单操的练习是不传之秘,一般人只知道练形意拳练习功效奇速,却不知道单操的正确练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单操,可加深功力。主要以鹰捉、劈拳、钻拳、虎扑、炮拳以及套路中的各个单式、抖大杆等为基本招式和手段,效果确实显著。如鹰捉的单操练习,在三体式的基础上,前手撤歩回拉,上钻至胸前做虎抱头的动作,然后动作不停做定势钻拳,继而做原地鹰捉,再做撤歩回来,重复前面的动作。当左式练疲惫后,再做右式的练习,这样不上步的练习鹰捉,将鹰捉动作一分为三,如果书法的中的正楷书,对于初学者来会将动作理解的比较明白,对于形意拳练习多年的人来说,如果掌握此技艺,并经过反复练习,增长功力十分的见效,也对形意拳每一式的运用有十分明确的认识。说某某前辈一掌将某某击出丈外,某某前辈一脚踩碎大方砖,某某前辈势若奔马、形若旋鹰等等,并非谣传,确是事实,只是常人少见而已。这些基本都是单操手练习的成果。形意单操某个或某些手法熟练后,就要将这些动作在练习中发力了。其动作由力小、力散到力大、力整,逐步操练和体认各种劲法,随着功夫的加深,人的拳术思维发生质的变化,从而让劲力由明劲逐步步入暗劲、化劲阶段。
单操发力熟练后,演练者能发出整力,场面极为壮观。发力者身形只要一抖,力由脚、腿、胯、腰、肩直传上肢,极其威猛、自如,内劲油然而生,逐渐形成刚劲,再由刚劲形成迅猛刚实的爆发力。这个阶段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大多数人发力时震头,有时一个单操式发出后,能震的自己头晕眼花。我们都知道'演练时无人似有人”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原意是在习练中假想有强敌始终在面前,与自己拆招对手,自己也与其拆招对手,以增加真实性,培养临阵对敌时的心理、心态,有利于对敌时不心颤手摇、眼花气短,还有一层意思,即防止练习者在练习中憋住力(并非憋住气,憋住了气又是一回事),不自己打自己。观前辈拳谱著作,没有人道破。大凡单操震头,都是因为憋住了力,自己的力没有真正发出去,力憋在了自己身上,自己的力打在了自己身上和头上。这是个大问题,用功越深,越受害,力越大,打自己越严重,极其凶险。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形意一年打死人,如练的不得法,不是一年把别人打死,而是把自己打死的说法乃至理名言。所以在做单操的时候,无论练习哪一形,都要在全身自然放松、不努气、不用拙力,在轻松自然中打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力。
练习形意拳的过程中问题很多,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在练习中一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按要领练习,以免再生出别的”病“来。真正做到眼前无人似有人,将神、意、气、力发出去,发到眼前的“敌”身上,要领须有明白老师细心督促、指导。所谓“三年之内,不可一日无师”也。在练习者面前悬挂一极轻之物,手绢、细绳、气球等,单操时对准悬挂物操打,真实的打,将神、意、气、力全部发在悬挂物上,发力用意要深远,每次都将其高高打起。后面可以利用单操动作劲力击打硬的实物,如沙袋、木桩等,这个时候并非要用多大的劲力去打,而是要找击打的感觉,找距离感。最后由死物换成真正的人,找找和真人对抗的感觉,对手要由不动、微动到闪转腾挪,最后发力者在对方移动的前提下能在不经意间发劲将对方打出,此单操功的技艺初成。单操功在练习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要求,习练越久功力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