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培训资料2
我们在上一讲讲过,由于现代学制分科教育,传统“大语文”的内容全部独立出去,现代语文学科成了一门形式训练的“工具课”,它以其他所有学科的内容为内容,凭借这些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所以语文教材就必然呈现两条线索,一条是所凭借的各学科的内容,也就是教材各单元课文;一条是“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主要体现在课文“导读”和“思考练习”。这两条线索,前一条是明线,后一条是暗线,但从语文学习的目标来说,明线其实只是辅线,暗线反倒是主线。
这个道理当年就有不少语文学家认识到。1903年,两广初级师范学堂《教学法》图示,指出国文科的宗旨,形式上的是主要宗旨,内容上的是副的宗旨。
1914年,徐特立先生的《小学各科教授法》,也认为国语教授,形式方面是主目的,内容方面是副目的。
1923年范寿康在《各科教授法》一书中也提出,国语教授“形式的目的”是“主目的”,“实质的目的”是“副目的”:
这些都是中小学语文研究的例子,一百多年来,大学语文还很少有这样的研究,现在我们的教材决心接续历史上的这一研究,所以我们这个教材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们教材也采用这样的双线结构,从明线看,我们是借用了文学史框架安排单元课文,而教学的重点,则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这条暗线,即课文导读和思考练习部分。下面简略介绍一下我们教材各单元的双线安排。
第一单元“子曰诗云”,强调的是《论语》《诗经》等经典读物,读了就要会用,否则,“虽多,亦奚以为?”这既是大家熟悉的“引用”修辞格,也是更高级的“语用学”。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用《论语》《诗经》等经典作品中的语词,提升我们母语的档次。本单元第一课《论语》“侍坐章”,还要求学生学习“语录体”,做孔门弟子那样的“课堂笔记”。
第二单元“说文解字”,这本属于“小学”和“文字学”,是国学的入手处,这是文学专业、文献学专业的讲法。大学语文是公共基础课,目的是要提升同学们遣词造句说话作文的能力,所以还引进了“新说文解字”“俗说文解字”“字思维”这些通俗的讲法。
第三单元“骈语与笔记”,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重点介绍“笔记体”的写作。笔记体具有轻松易学的特点,今天同学们的微博写作、微信写作,实际上都可以视为“笔记体”的写作。这一单元《世说新语》一课,还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用艺术的欣赏的态度对待口语交流。
第四单元“近体诗与古体诗”,近体诗即格律诗,大学生要懂一点诗词格律,尤其是平仄声韵,懂的格律诗平仄,可以更好地欣赏诗词作品,了解我们母语的音韵美,同时还能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五单元“流行与歌唱”,诗歌本来就是唱的,古人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jiē)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只是古代记谱不易,后来渐渐失传。失传并非完全坏事,而使歌词凸显,成为一代之文。今天的歌词还有没有这样的魅力了呢?这一单元尝试引导学生,把唱歌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第六单元“白话与文言”,白话运动其实在明清两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明清白话小说可以说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桥梁。所以,无论是《聊斋志异》,还是《三言二拍》《红楼梦》,都要读原著,不要读所谓的“白话版红楼梦”之类,因为它们已是白话,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活在现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
第七单元“美文与译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个“美文运动”,创作了一大批现代美文,以证明现代文也可以像文言文那样是美的,甚至更美。这就和同学们的作文训练很有关系了。这单元还有翻译文学,现代汉语有三大来源:古代汉语、外来语、民间口语,所以“翻译文学”不等同于“外国文学”,而是我们母语中的外来语。
第八单元“图文与网络”,有人说今天是“读图时代”,其实准确说今天是“图文时代”,要引导学生上网发图片时注意配合文字,图文并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网络聊天也当成学习语文的过程,五四以来几代语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口语与书面语结合,也许到了网络时代才真正开始实现。
第九单元和第十单元是“应用文阅读与写作”,应用写作是大学语文应有之义。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为实用文,一为艺术文,语文教学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规范,用艺术文学习母语艺术,是规范与艺术的统一。学习应用文写作,不能光靠记概念和格式,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应用文写作手册,这是更重要的“学会学习”。
以上是我们教材的基本框架。大学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还有很多,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外,我们强调“听说读写”训练,不等于说课文内容就不重要,文学、历史、思政、中国文化,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不过,大学语文不能上成文学课、政治课,文化课,而是要训练学习文学、政治、文化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这个分寸很难把握。大学语文的倡导者匡亚明、徐中玉、侯镜昶曾经联名发表过一篇重要文章:《大学语文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说:
“大学语文包含文、史、哲、经、政等有关内容,但又不等同于这些学科。例如大学语文必须选修一些代表性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但又不同于文学课。因为它不专门去探究文学课必须探究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文艺创作等等,主要只在于培养和提高应用文字作为表达思想工具的能力以及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又如大学语文必须选修一些代表性的史实、史论、人物评论等篇章,还要选修一些有关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品德修养、治学方法的篇章等等。其内容虽广泛,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条线是可以培养、锻炼、提高学习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条线是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大学生的性格塑造、品德端正、治学为人等方面的知识。”
匡亚明、徐中玉、侯镜昶的这个说法,也为我们大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