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除了说“你真棒”,父母还能说点啥?

文丨 优宝

时光匆匆,自从步入社会后,优宝感觉自己每隔几年就变了一番模样,除了越发膨胀的躯体,心态、想法也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改变。

尤其是看着身边朋友一个个成家立业,让我倍感欣慰的是,现在的父母已经很少有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不听话就打并且永远不会认可、承认孩子的努力。

只是听着他们千篇一律的话语:“宝宝,你好棒哦!/宝宝你可真厉害!”不免让人有些无语。

这的确是父母在流露真情实感,只是总令人感觉是单方面的情感输出,他们并不在意或从未想过孩子听完后的感受。

简单的夸奖对大一些的孩子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对还不怎么能听懂大人言语的宝宝而言也不足够吗?

你以为宝宝小,就什么都不懂吗?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分享过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案例: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了一群12个月的宝宝,并准备了一个玩具小狗,和一个有烟囱、有门的小房子。

实验者分别做了两种演示:

第1种:在大门敞开的情况下,让小狗从烟囱进入房子,81%的宝宝进行了模仿。

第2种:在大门紧闭的情况下,让小狗从烟囱进入房子,只有44%的宝宝进行了模仿。

因为大门紧闭会让宝宝感觉小狗是不得已的,这说明12个月的宝宝就已经具备了根据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模仿的能力。

诚然,年纪很小的宝宝,不论父母怎么夸他都无关痛痒,但是我们要想想夸奖孩子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给予他肯定、用鼓励让他内心强大,这些对宝宝都没有意义,而更深层次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给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种潜意识是会随着孩子年龄增大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的选择、决定、思考的方式,乃至他的一生。

但单纯的“你真棒”这种夸奖方式,听多了也是会让人麻木的,哪怕他还是个孩子。

一方面,对于孩子认真、专注的完成一件事情,简简单单的3个字只是一种枯燥的的表面评价,更不会引发孩子进一步与父母分享的意愿。

另一方面,这句话也表达不出来父母对孩子良好行为的肯定、喜悦和兴奋之情。

就比如不少孩子喜欢玩乐高积木,但很少会按照一个固定的样子去拼装,都是随自己心意,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拼出许多形象生动的造型。

当孩子拿着自己的得意大作给父母看时,除了夸奖“你真棒”,为何不再多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到这么拼得呢?”

往往能换来开启“话痨”模式的孩子滔滔不绝的讲述,如果父母再给予一些回应,孩子便会更加眉飞色舞,于是一段亲子时光变得从未有过的热烈与亲密,这难道不美吗?

而此时的父母恐怕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陪孩子一起玩耍,体会到他的乐趣,体会到——“理解他的哭、他的笑”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有如“彩虹 ”一般的花式夸法

很多育儿书上都有提过一个二级反馈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孩子做对的事情或行为时,给予及时的反馈。

这种方法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孩子做对的行为,或这件事情/品质你希望他坚持或拥有的,给予肯定;二是一定要及时。

举个例子来说:

“宝宝,我发现你一个难得的品质,你看见卫生纸掉到地上就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我就知道你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妈妈很开心。”

二级反馈总结为一个模板就是:事实——品质——感受这三部分,我们不妨再看几个例子,吴臻老师曾在如何有效夸奖孩子的话题中谈到:

你这个主意可真棒呀,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是在肯定孩子的创意;

你的进步可真大呀,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是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和成长;

这件事情真的很难,可是你始终没有放弃~这是在肯定孩子的坚持;

妈妈有你这样的孩子真感到开心!这是肯定孩子的优秀。

当然任何育儿方式都有一个适度的说法,父母也需要分清楚哪些值得被肯定,这就因人而异了。

如果把握不好也没关系,看看哪些事情是孩子特别上心、特别在意的,在他努力过后夸一夸绝对错不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自我价值高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更稳定,他们不会因为一时失败,就怀疑自己,或左右摇摆。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大部分都来自成人的评价,而上面提到的那些方法都可以归结为欣赏式的夸奖,除此之外还有赋能式与赏酬式:

1、赋能:一说夸孩子,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告诉孩子他一定能行,但有时这种话也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告诉孩子——放手去做,大不了还有爸爸妈妈。

当孩子不用去考虑坏的结果,他们反倒愿意全力以赴去努力。

父母的赋能,更多的是做孩子的后盾,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动力才十足。

2、赏酬:这种方式的关键当然是要让孩子尝到“甜头”,比如孩子经常写作业拖延,但是当他表现好一些,提前完成作业,我们就可以告诉他:

“你按计划完成了,现在有时间你可以玩一个小时。”

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努力更快乐的过程,会愿意重复这样的努力。

一味的赞赏也会让人感觉麻木,更容易飘飘然,想要夸出孩子好品质和内驱力,不一定非要用肉麻的言语去感动,我们只需要让孩子感觉——他值得、他可以。

《心理控制方法》一书中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暗示之中。

面对成长的未知,大多数孩子是惶恐的,一些道听途说的说法最易干扰孩子,暗示他们成功太难,让他们对自己也产生怀疑。

一个很有名的钢琴教授说,他小时候发育晚,手指比同学们都短一截。

那时人们普遍信奉手指长短对学任何乐器都非常关键,教授也因此荒废了钢琴许久,直到遇到自己的恩师纠正了这个想法,才有了今天的他。

不同人的手指有长有短,但基本上都在一个范围内,设计乐器的人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都会取一个适中的值。

手指细长的话的确可以提高效率,但力量、柔韧度、延展性、灵活性这些都是可以后天锻炼出来的。

可就是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永远是我们想去尝试时最大的障碍,因此我们才更需要用夸奖带给孩子积极的心理影响。

夸人是一门学问,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但相信只要父母们肯用心就一定能做到!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