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红:荫家堂/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荫家堂
刘向红
荫家堂,在邵东人的心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舅母是杨桥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饶有兴味地和我说起,在她的娘家,有个很有钱的人,建起了一座深宅大院,人称一百零八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母亲从杨桥乡间经过,母亲远远地指着宽阔的田垅那一边的一座大房子说,那就是有名的一百零八间。其时,我对所谓的一百零八间并无多少概念,只是觉得对面那座房子非常大,近于夸张的一长排,一个个屋垛紧密相连,青色的砖瓦给人神秘的感觉。
从此,那乡间房屋的巨人“一百零八间”,便一直存在我的脑海里。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那户人家,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与筑起的那一座传奇,是我一直想探访的所在。
巧的是,后来机缘巧合,我到旅游部门任职,每年都要去到荫家堂十次以上,比回我自己的家乡还要多,已经熟知哪家常有土鸡蛋卖;哪家的老太婆见有人来,最喜即兴唱歌;从哪个门洞里出来,闭着眼睛向右走几步,就能摸到墙上建设者申承述着人刻下印记,标明自己是主人的那块砖。“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时,申承述起屋壹座,记此。述批。”
荫家堂起初是一个富商为自己修建的豪宅,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荫家堂已经成为一个标记,一段传奇。
荫家堂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距今已有195年历史。背靠屋后凤凰山,门前田陇开阔,并有湘江支流蒸水河蜿蜒流淌。坐北朝南,纵深四进,横列十一排,面宽125.4米,进深67.86米,占地面积85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砖瓦结构,屋墙全部用青砖砌成,有正屋108间,杂屋四十间,天井44个,圆木柱156根,体量庞大,布局严谨。
因为规模宏大,年代久远,荫家堂显得有些破旧,而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荫家堂已经整修一新,更加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9月5日,在县作协主席唐志平的带领下,数十名文艺家骨干来到荫家堂采风,整修后的荫家堂,在秋日的暖阳下,焕发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青黛的砖瓦依旧,不同的是砖瓦破旧处都已经修补完好,雕花的窗棂依旧,不同的是不复有残棂断木。风雨长廊,青砖青瓦,青条石筑就的天井院落,廊柱牵连,纵横交错,整体布局精妙,古色古香。各种雕饰浑然一体,巧妙精致中一展建筑之美。
大屋木雕中的龙、凤、花、草、鸟、虫,大门石坎、石墩、石柱基及天井四周石条均以龙、凤、牛、羊、马等浮雕装饰,彼此呼应,工艺精雕细琢、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前后格扇门、窗的格芯式样多不相同,如风格独特的封火山墙与前后檐墙组合成高低错落的屋面,正如史书所述:“檐牙刺天,栋角连云,盘盘曲曲,震眩耳目”。
飞檐翘角的封火墙上,两侧均修有圆形座钟。窗檐上罗马式建筑出现的弧形装饰图样,色泽明艳。英式座钟,凝固的时间,镶嵌在蓝天白云当中。
荫家堂主修者申承述兄弟,年轻时家境并不富有,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穷则思变,后来,申家以传统的粮食贩运生意起家,凭着蒸水河便捷的水路运输,申记粮船一艘艘顺蒸水东流至湘江,入洞庭,北上湖北等地。自从介入船运米业,凭着诚信与精明,只几年,便稳稳地做了湘中南第一米商。荫家堂老屋,已经成为邵商的精神图腾,屋主无形中打上民营经济开山鼻祖的烙印。
在整修后的荫家堂流连了半天,做为熟客的我,却也忍不住接连拍了数十张照片,发在了我的朋友圈。在岁月的长河里,荫家堂,它一直是这样不可忽视的存在,而从今往后,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一个充满能量与智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