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林:严压傲气驯顽猴 爱撒教坛育新苗/追忆我的小学班主任周良玉老师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严压傲气驯顽猴
爱撒教坛育新苗
/追忆我的小学班主任周良玉老师
王俊林
有这样一位老师,在我小学启蒙的第三天,她敲了我三教棒,我头上起了三个包,她说了三个字:要认真;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反对学生读课文唱读,她提倡有感情地朗读;有这样一起老师,他把课文编成了话剧,让大家自告奋勇当演员;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时常搞几场朗诵会,朗诵有个人,有方阵,气势可与大合唱相媲美,她将艺术融入了课堂,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大家可以尽情的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她,就是我的小学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周良玉老师。
敬爱的周老师已于十四年前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此,她,再也没有回来……正是这位恩师,让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也正是这位恩师,让我从生活中理解了语文,从人生中领悟了语文。
谨以此文,记念敬爱的周老师!
三教棒敲去顽性
六岁那年,我进入杨塘书院小学部读一年级。开学第三天的一堂语文课上,周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了拼音格,工工整整地写上了韵母“i、u、ü”,教我们读韵母,写韵母。
我刚进学校对一切新事物都好奇,我还没进入学生的角色。我自个打开语文书,被书中的插图给迷住了,我一页页看着插图,根本没听老师讲课。当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每个韵母写一排的时候,我却浑然不知怎么动笔。作业本发下来后,我在每一行拼音格里画图,我以为是分别画一排衣服、鸟和鱼,当老师说写好的同学把作业本交上去的时候,我一行都没画好。全班同学都交了,唯独我坐在座位上继续完成这难得不能再难的作业。
老师拿着那根用秤杆做成的教棒走过来了,看着我在作业本上稀里糊涂地画着“衣服”,顿时火冒三丈,用教棒狠狠地朝我的头敲了三下,顿时敲得我眼冒金星,头上长出三个大包,敲得我哇哇大哭,老师只说了三个字:“要认真!”然后把我喊出了教室,她开始教育我应该如何听课,并要我重新买一本作业本,工工整整重新把前面教的韵母写好。
我哭着朝初中部走去,向正在读初中的姐姐要钱买了本子。当我回到教室时,周老师的气消了,她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划的教我写这三个韵母,她在一边教我运笔,一边讲解为何要这样写。就这样,我认认真真的学好了这三个单韵母。
(周老师在杨塘书院教书时与子女在一起)
从此,我知道不听周老师的话是会挨打的。带着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的我再也不敢吊儿郎当了,我认真地听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我开始进入了学生的角色,我甚至被老师精彩的讲解所吸引,不知不觉中,我发现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一门课。
半期考试的时候,我考到了全班第五名。放学时,老师要我第二天把妈妈喊到学校来。我急了,我以为自己又犯错误了。当我把妈妈叫到教室门口时,我低着头不敢朝教室里看,我不知今天老师会批评我啥。老师走过来乐呵呵地摸着我的头,对我妈说:“这顽皮的小猴子让我给驯服了,这次考了全班第五名,还不错,继续加油!”我和妈妈都笑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排右二为周良玉老师)
小学生读课文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唱读,按照周老师当年的说法是:唱不像唱,读不像读,念经不像念经。一旦遇到学生唱读,周老师就会叫大家停下。
周老师告诉我们,语文学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唱读是很不礼貌的。她告诉我们读课文要融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要有感情地朗读,语速缓急、语音轻重都很有讲究。她总是先神情并茂地朗读一遍,抑扬顿挫的音调,让大家听起来就是一种享受,然后便开始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逐词逐句地指导我们读,直到读好为止。
小学生善于模仿,也喜欢模仿。在周老师良好授课氛围的影响下,我们全班同学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这样不单培养了大家学习语文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的情境,老师讲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时,我们总能快速地理解,大家有一种不学自通、神会之感。
《春风吹》里的原文:“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风吹,春风吹,春风微微地吹,小雨轻轻地下,大家快来种蓖麻,大家快来种葵花。”读起来总是那样的朗朗上口。
《再见了 亲人》里面的语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读起来是那么的深情。
《鸡毛信》里海娃与鬼子的对话,读起来是那么的义愤填膺。
也正是这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我更进一步喜欢上了语文,我开始喜欢上了朗诵。
在我读五年级时,学校成立了兴趣小组,周老师鼓励我参加了演讲兴趣小组。我记得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是申阳辉校长。我读六年级时,代表学校参加乡联校举办的迎香港回归演讲赛,一举夺得冠军,又代表杨桥乡参加了县里的总决赛,仍以高分拿下了全县第一。我知道,这里面周老师功劳最大。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我理解了语文,领悟了语文。这一切,让我受益至今。
编排情景剧《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二排左四为敬爱的周老师)
周老师上课,喜欢让同学们参与进来,她会绞尽脑汁把一篇篇课文都编成一个个小剧本,把课堂搬到了户外,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大家演几场独具风格的小话剧。
小学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文章讲的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让小金鱼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心愿,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反而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我饰演对老太婆百依百顺的“老头儿”,我得去向金鱼传达老太婆多次贪婪的指示,我得忐忑的向老太婆复命,我的语言,我的神情,我的动作,按照周老师的指导,演得是那么惟妙惟肖,我让同学们在一旁看得捧腹大笑。
每演一场,我都满头大汗,衣服都会被汗水湿透,但是我的内心是多么的高兴,我全然不会感到疲劳,同学们的笑声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激情和动力。
就这样,从那以后,班上的每一次演出我都乐于参加,我在演出中收获着童年的欢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愉悦了别人。
毕业后那份师生情
(周老师生病后照的全家福,老师笑对病魔,她的家人心情确是非常沉重,从老师女儿娜娜和老师爱人的表情便可知,毕竟这将是老师人生的最后一次合影!)
1997年,我小学毕业,开始到杨塘书院初中部学习。那年,周良玉老师也调离了杨塘书院,调到了杨桥镇的另一所学校——七洲小学。
从此,与老师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时常想再见见这位将“严和爱”运用到极致的好老师。
我知道七洲小学驻地是杨桥镇七洲村,与杨桥镇书院村相邻。周老师的家在一个叫“凌角塘”的地方,老师周末总是会穿梭于家校之间。凌角塘属杨桥镇两顺村,老师去七洲,总得经过咱书院,书院村和七洲村贯穿东西的便是一条石板路。我总会站在靠近石板路的小山坡上,远远地看着老师有没有从这里经过,当我看到老师来时,我会飞速的走过去,向老师行个礼,喊到:“周老师,您好!”老师总会给我一个会心的微笑。
我知道这辈子师生的这份情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
2000年我考上了高中,离开杨塘书院赴县城求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能见到敬爱的周老师了。但是我一直坚信,周老师一定会生活得很好,她一定会教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2002年上半年的一次月假,我放假回家刚进村口,便听得有人在旁闲谈,以前在杨塘教小学的周老师因癌症去世了。我疾步如飞地赶回家,我在想一定不是我的小学班主任周良玉老师,周老师健康着呢,可能是另外一位姓周的老师。当我回到家向我妈妈打听时,犹如晴天霹雳,果真是我最最敬爱的周老师走了。我顿时眼泪直流,我哭着喊着要去送老师最后一程。可我的妈妈告诉我,周老师走了快一个月了。我怪我母亲当时为何不打电话告诉我,母亲并不知我与老师的感情有这么深。
就这样,没能见老师最后一面是我这一生的遗憾。我时常在梦里,会见到这位敬爱的周老师。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的心间。她的敦敦教诲,也一直回想在我的耳畔。
好几次在梦里与老师有过对话,我知道,老师在天堂很好,天堂没有疾病,没有痛苦,老师仍然在天堂教书。
鸣谢
感谢热心网友们帮我在短时间内联系上了周良玉老师的女儿曾娜和儿子曾义,感谢好朋友海萍提供给我有关周老师的相关信息,更要感谢周老师的女儿娜娜提供给我老师生前的照片和老师的故事,还要感谢周老师的儿子曾义向我讲述老师人生最后那段岁月的往事。在此,峻岭一并谢过!
【作者简介】王俊林,笔名峻岭,邵东创新学校复读部办公室副主任,邵东县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县新闻通讯员协会会员,《大学时代》杂志社记者、评论员。著有《文苑艺赏》,在省市县教育网站发表新闻报道千余篇,十余篇教育论文获奖。《杨桥那一抹景》获《绿汀文萃》首届全国“我的乡情”征文散文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