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白当黑丨书法留白
黑白本是分明的二元对立,然在中国哲学看来又是相互依存的,《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中国书法是以黑白为主要元素的艺术形式,这里的黑是指组成汉字的书法线条,还有黑的墨色,而白是指布白、空白。
太极阴阳图
书法的布白包括笔画空白,字之结体布白,字与字之间的布白,行与行之间布白,整篇全局布白。书法的布白让实际存在的笔墨线条,落在虚白的空间(宣纸或其它书写介质)达到黑与白即虚与实的整体和谐。和谐则成为书法艺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形成黑与白、虚与实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和谐之美,白、虚本是无,而因为黑、实的存在而到有的过程,这应和了虚实相生,由无到有的中国哲思维,虚、白是实、黑的衬托,晚唐诗论家司空图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有句“此时无声胜有声”,都是美的至高境界。
对书法留白的研究,始于西晋,成公绥《隶书体》说:
“分白赋黑,棋布星列。”
东晋的王羲之有论述,《笔势论》说:
“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
唐代欧阳询有论述,在《八诀》中说:“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唐以后,论述逐渐增多,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提出了“计白当黑”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曰: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邓石如的“计白当黑”论,阐释了书法创作布白的美学价值。
民国张树侯在其著作《书法真诠》中布白专列一章,其中说:
“世俗学字者,但知注意有墨处,未注意到无墨处,是即刻意求工,苦心效摹,亦只得其糟粕而遗其精神,是实学者之通弊。”
同样高度重视留白,并指出书法创作不注重留白成为弊病。
楷书留白
当代书法家在创作上越来越强调形式构成,空间分割和对比关系,笔墨所分割的留白,对比关系不仅是笔墨的大小正侧,而且也包括留白的疏密虚实。留白与笔墨的关系好像云出岫,风入松,浑然一体。书法创作留白形式有哪些呢?蒋和《书法杂论》说:
“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空间布白远不止这些,包括字形结构内的空间布白,字距之间布白,行距也是布白,整幅作品看四条边也是布白。
王羲之书法留白
无论是字之布白,行之布白还是篇之布白,作用如下:
字距布白
字距布白有三个作用。
第一,加强节奏感。
字距余白或疏或密,会使纵向阋读产生或快或慢的节奏。有些地方加大字距以后,还会造成视读上的间断,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
“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人下意,却偏不人,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楚辞》所谓'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也。”
这种间断所造成的大面积留白,处理好了,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米芾书法作品
第二,丰富笔墨造型。
汉字书写从左到右,上一字的末笔多在右边,下一字的起笔多在左边,如果字距相等两字笔势的连接夹角也就基本相同,为避免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强调字距变化,有疏有密,才能使上下字的连接夹角有小有大,变化多端。
第三,影响视读方式。
字距增大,大到超过行距,就会加强笔墨的横向连贯,强调构成的章法常常利用这种方法,字距大于行距,引导观众的视觉向左右搜索,关注左右字的顾盼呼应,在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正侧大小,用墨的枯湿浓淡等各种对比关系中体会到空间关系和形式构成,领略到一种绘画的美感。
空灵:董其昌书法留白
行距布白
行距布白也有三个作用
第一,强化节奏感。
行数更多的作品,行距更要不断地作各种宽窄变化,不断地加以行与行的粘并。粘并如同长篇小说中的章回节目,具有提醒与间歇的作用,能使阅读过程产生节奏,不觉得罗嗦和拖沓。
第二,丰富笔墨造型。
章法为避免杲板,追求生动,与点画和结体一样,常常“侧以取妍”。章法的侧妍方法是打破行距余白的平均分布,或者从疏到密,或者从密到疏,造成偏侧。行距余白前紧后松的为侧妍,比较生动,有开张豪放的感觉。行距余白前松后紧的也是侧妍,也比较生动,有闭合收敛的感觉。
刘煕载《艺概》说:
“篇意前后摩荡,则精神自出。”“诗之局势非前张后歙,则前歙后张,古体律绝无以异也。”
书法作品要“精神自出”,行距留白也应当前后摩荡,有宽窄变化。
第三,影响视读方式。
行距增大,大到超过字距,就会加强笔墨的纵向连贯,引导观众的视觉沿着线条展开的顺序下行,在线条的提按顿挫、轻重快慢和离合断续等一系列变化中去感受书写的节奏,体会音乐的魅力,传统帖学大都如此。字距行距的加大,结果造成通篇风格的清新朗畅。
整幅作品的四周留白
四条边的留白是笔墨张力与边框束缚力的缓冲地带,留白越宽,笔墨张力越小;留白越窄,笔墨张力越大。四边留白的宽窄具有加强和减弱作品视觉效果的作用。
传统伦理推崇温良恭俭让,传统书法主张平正中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因此传统书法家在处理四边留白时,一般都比较宽,控制笔墨张力,使它与边线不发生冲突,如同相安无事处世原则。
弘一书法
大留白最典型的是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结体造型和用笔速度的变化极其微妙,作品风格非常宁静,如同佛教说的涅槃。在这种风格中,弘一非常重视四边余白的审美价值,留得极宽,充分发挥它们在营造平和冲淡意境上的作用。他曾专门写信叮嘱收藏者,装裱时千万不要把宽边裁窄了,可见其中的深意。
八大山人册页书法
八大山人也是注重四边余白的神奇效果,为追求奇特的风格面貌,喜欢在四边余白上做文章,如他的册页作品,有的天头地脚错落不齐;有的原本比较整齐,写好后再补写一两行或上或下的题记,造成天头地脚的起伏之感;有的将文字写于幅式的偏上或偏右部分,好比一般写“回”字,中间的口决不会写在正中一样;还有的打破四边等齐的余白,将字写在纸幅的上半部分,下面有大片余白任其沉浮,产生轻飘空灵、宽松自由的感觉。
一件书法作品,整齐,错落,穿插交织在一起,动、静结合,最终达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和谐之美。(文/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