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文如其人!
自从不再靠写违心、吹嘘文章吃饭以后,心里长舒一口气,“不用经常拷问灵魂了。”然而,有一件事经常让我想起曾经的过往,就是我的字库。
我的电脑从工作的时候一直用到现在,输入法一直没更新,于是经常出现很尴尬的事情。比如,在电脑键盘上敲D、J、Y、S几个字母,默认词组是:大局意识,打G、L出现的词组是:给力!!还有类似,“强调、提高、深入、夯实、打赢”这些词组出现的频率更是高。我做了个统计,当年奋笔疾书的那些八股文,用到的字,也就是在1500个左右。如果掌握1500多个字都能混饱饭吃,怎么也不能算作文化人。
为了彻底和过去割裂,看看黄历,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重置了字库。重置后的字库干干净净,再写文章,这些空洞的词不再出现,让我安心许多。
可是,没有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除了写作用的字词发生变化外,在写作表达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彻底转变,在重读了钱钟书、汪曾祺、张爱玲、帕慕克、普希金等名家的书外,又读了文艺青年张亚东、许知远、蒋方舟。认真读书后,再看我的文章,发现我的表达语言存在很大问题,文章里用的副词太多,比如狠、必须、绝不、一定、非常、更加等词语出现的概率太高。可见,心虽离开,骨子里还是抽离不干净,过往的语言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已经污染到知识系统里。
比如,描写春天的田野,朱自清会说:“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如果让我写,会是这样:“风里除了带着非常浓厚的新翻的泥土气息,还一定混着青草味儿和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深刻反省,自己从内心还是克服不了口号式的写作方法。就这样,没刚更新没几日的输入法,又把这些强调式的词语形成了默认。心里感叹,你本质是什么鸟,不用装,一翻字库马上就能露出真实面目。可见,要真的脱离过去的写作方式,不是一个字库的问题,而是要去掉浮躁与虚荣。
下决心改变,要么像王朔语言,朴实接地气,要么像董桥一样精致。先学学董桥吧!于是,买了多本董桥的书,细心拜读。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坐在电脑前,拿出一套精致的茶具,泡上一壶铁观音,开始郑重地写文章。下笔谨慎,字斟句酌,不敢滥用半标点符号。粗俗习惯了的我,讲究起来,真叫艰难,以至于写着写着没了思路,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了。苦恼间,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照猫画虎、鹦鹉学舌等成语从眼前飘过,坐了一个晚上也就写出九、十行,又怎么看也不满意,最后又全部删除,关机睡觉。
董桥是做不成了,起身到书架上找出了王朔文集,趴在床上细心阅读,手里还拿着笔记笔记。第二天,把茶具撤掉,找出一只大玻璃杯,泡上茉莉花茶。暗自叮嘱自己:一定要接地气。于是做到电脑前,一腿登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斜着身子,边写边嗑瓜子。这样写很是舒服,稀里哗啦写出多半页。心里没底,发给好友看,对方端详半天,说:“乱七八糟毫无逻辑,文章总不能和街上泼妇骂街一样粗俗吧?”
受到打击,心里是很失落。合上电脑,站在阳台上换换心情。楼下车来车往,偶尔有人经过,也是行色匆匆,看不出美丑和贫富。这让我联想起写作,文章就如楼下的行人,容不得你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要想写好文章,就要踏踏实实地认真记录生活。
上一篇:一本书到底有多大影响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