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评 | 真正的乡村治理之道就是《温暖的味道》
精彩内容请看下文
文 | 叶匡政
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温暖的味道》,在湖南卫视金鹰剧场和芒果TV即将收官。该剧曾连续多天同时段收视第一,CSM59城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以上,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与口碑。
因去山东参观考察过多个最美村庄,看电视剧《温暖的味道》,心中便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确实,我看到的那些村庄,就如同剧中所表现的那样,让人很想放弃城里的生活,来这些村庄定居。
美丽乡村由来有自
与过去的脱贫剧不同,这是一部新型的乡村振兴剧。可能是因这个原因,让有些观众对剧中的“田园画风”不太适应,认为场景有些浮夸,觉得剧中村庄中那些整洁的环境、精致的房屋都不太真实。
那是因为他们对山东当下的一些村庄不太了解。说句不夸张的话,我去过的山东几个村庄,个个都像度假胜地,远远美过剧中的后石沟村。
让我念念不忘的有两个村庄,一个叫车脚河村,地处荣成赤山之麓,周围山峰状如花瓣,村子宛似花蕊,静躺其间。村东是黄海,烟波浩渺,一座真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村庄。
这里人人皆懂花艺,家家都有花房。沿石板铺就的山路进村,你时时会被那院墙上伸出的花枝所吸引。虽已初冬,一路走过,仍是繁花夹道,小径边、院落里摆满了鲜花,所谓“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大概说的就是此情此景。
另一个叫东楮岛村,在一个三面环海的狭长小岛上。走进这个村子,会让人眼前一亮,一座座屋顶尖耸的海草房连墙接栋,在大海的映衬下绵延起伏,错落有致,像走进了童话。
海草房墙体不高,由粗粝厚重的花岗岩原石垒成,屋顶像马鞍般陡峭,从侧面看,宛如圣诞老人的胡须,灰白蓬松,造型夸张。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异国情调的民居,竟在山东。
这些海草屋也如电视剧《温暖的味道》那样,很多被开发成了民宿。
所以,我看《温暖的味道》,对剧中展示的那些田园风光,那种都市般的明亮场景,丝毫没有感觉违和。因为当下山东的不少村庄,确如剧中所展现的那样,正在被一种新的气象所唤醒。
乡村治理文火慢炖
剧中对主角的设定,极有新意。靳东饰演的第一书记孙光明,之前是一家城市商报的主编,对美食和时尚皆有研究,是当地小名气的“自媒体大V”。
有了这些身份,自然让我们对这位媒体人的下乡之旅,充满了好奇,果然他成长为一位引领乡村时尚生活的“乡村书记”。
追更39集,觉得《温暖的味道》并非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触碰了农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把乡村振兴这个题材,展现得既生动传神,也很接地气。
从剧中主要情节点有机蔬菜种植示范村和手工煎饼作坊曲折发展的故事看,这些产业虽已帮助农民初步摆脱了贫困,但由于没形成专业的管理与销售机制,发展路上仍是一波三折,有人为减少成本而在菜上喷洒农药,有人购买劣质面粉作为煎饼原料。
孙光明有时采取雷霆重手,壮士断腕,也有时因势利导,尊重已形成的乡村治理模式。他并没有用脱离实际的城市思维,来治理乡村,并没有搞只重形象、不顾民生的政绩工程。
他尊重后石沟村已有的农业传统和风俗,努力通过提高全体村民的现代管理意识,来恢复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最终让后石沟村形成了自己的治理模式和空间。
剧中的市委书记,一直是这位新型乡村书记的坚定支持者。从孙光明的成功可以看到,这才是乡村治理的根本。
应当说,剧中所展示的这种乡村治理精神,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建设的一些原则不谋而合。
比如要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编制村庄规划需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并提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
乡村治理当然需要官员的引导,但不能弱化了农民的主体性。城市环境有财政支付的环卫工人守护,而乡村环境大多只能靠农民自身维护,所以只有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为自己谋划,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真实需求。
《温暖的味道》最可贵的是,并没有像过去的乡村剧那样,搞什么“非黑既白”的选择。无论是孙光明为后石沟村设想的远景,还是张子灏(李乃文 饰)对后石沟村所做的规划,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市委书记的一席话,期望两人携手而行,通过一种因地制宜地、因势利导的方式,来共同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环境整治这样一些大问题,本应通过政府部门、民间企业或组织、民众等主体,共同进行协调式管理,才能符合民众的长远利益。
该剧还切入了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新主题。
近年来,政府目标开始要求关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作为知识分子的孙光明和作为企业家的张子灏,都大胆地迈出了这一步。
可以说,正是这些城市人才的主动下乡,才会让乡村治理逐步变得制度化,并进入依法治理、多元治理的轨道,更注重治理过程的规范与合理。从孙光明的很多作为可以看到,他主动提高农民的参与治理的意识,这可以说是乡村治理与现代文明接轨最重要的一步。
尊重自然,长治久安
山东的这种自然村落秩序,已有几千年历史,它被历史证明是适合中国这个农耕大国的。这种村落居住方式,看起来分散、占地多,但却能让农民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低成本而简单的生活。
村落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它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居住形态,无论在什么地方,村落都是离耕地最近的地方。村落如果远离耕地,就极有可能带来耕地的抛荒。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这种村落方便饲养农畜家禽、种植蔬菜瓜果,也方便农具、粮食存放,还能循环利用粪便、柴草等废弃物的肥料与燃料价值。
所以“合村并居”也好,制定乡村振兴的目标也好,应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剧中孙光明所选择的。依靠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而不是政府的拔苗助长,才能真正促进乡村的发展。
国务院明确提出,“合村并居”需尊重农民的意愿,其实也是指要尊重当地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及自然条件等因素。乡村振兴的目的,是为了真正增加农民的福祉,这是《温暖的味道》所想传达的精神内核。
从孙光明下乡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或有产业优势,或有人文历史优势,或有生态优势,才能真正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村庄。
即使有了这些优势,这些村庄仍需要有成长与呈现的时间。真正的最美乡村,一定是几代人精心打磨的结果,这是任何投资和规划替代不了的。只有当这个村庄有了时间和文化的积淀感,才能让村民和外来旅游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满足。
在人类文明经验中,无论是村,还是镇,皆是居民的作品。村庄的聚集、组织与调整,只有按村民的要求、伦理与审美,慢慢成长起来,才能形成特色。
所以,一个对人有吸引力的村庄,一定让每个村民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也是我参观考察了山东很多最美村庄得出的结论。就如同剧中所展示的,村民自发形成的治理文化和生活方式,才是一个村庄的生命。
中国的不少乡村才刚刚摆脱贫困,不可能一步登天。未来的乡村治理,可以像《温暖的味道》中孙光明所做的那样,既为农民创造一些新思路,但又不破坏数千年形成的乡村秩序,当人们都尊重自然和社会的生态规律,就能真正取得乡村治理的成效。
正如导演李云亮所说,“这部剧中'驻村干部’靳东的使命实际上是帮助村民摆脱危机,重新走向正常生产与生活的富裕道路,推动并挖掘了新农村建设中'村民如何持久富裕’的崭新社会发展课题。”
是的,农民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成为乡村的主人,才能让每个村庄都找到符合自身的乡村治理办法, 让一切产品与建构都回归到村民的真实需求,使农民达到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