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栏目之【艺术诗会】话题探讨及练习

关于我们:
———那是一棵开花的树。我们叫它,青春。
 

鲁网3月25日讯 《当代诗歌地理》【2019上卷】出版以来,已为不少大学和图书馆所关注和收藏。刊物认真贯彻执行“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推动诗人深入生活、关照现实,以其高尚的追求,纯正的品味,为不同风格、流派的学者、评论家,提供了较为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了一批诗坛新锐。

据悉,《当代诗歌地理》由山东齐鲁文学社创办于2019年,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的办刊宗旨,密切关注当代中国诗坛的创作方向,以其高雅的品味,多元的视角,深邃的内涵,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诗人、诗评家和诗歌爱好者的厚爱,成为当代诗歌界的一个重要版本。

 《当代诗歌地理》目前分每年上下两卷出版,系高端诗歌选本,包含现代诗、旧体诗词作品。主要栏目有重点推荐、诗歌大观、诗歌地理、青春诗会、当代诗人、诗人方阵、诗歌理论等,致力于弘扬诗歌精神,培养诗坛新锐,欢迎一切诗性闪耀和探索创新的诗人。(通讯员 徐彦杰)详见2020-03-25 15:48 来源:鲁网

策划:曾小霞 樊建华 程桂彬

特约指导:予衣 黎落 赵安琪

友情嘉宾:石俊阳

审核:曾小霞;指导:予衣;主持:刘玉华

目录

周立志(山东)王小明(浙江)曹明亮(山东)周健(陕西)洪娟(江西)乔金敏(安徽)张建军(山西)周卫东(江苏)左新国(江苏)张林春(陕西)陈永明(山东)刘猛(山东)窦秋昌(山东)宋洁(新疆)韩惊鸣(山西)陈悦亮(吉林)王翠娟(北京)

予衣:本期艺术诗会在进行诗歌探讨的同时,也进行同题练习《局部之美》,希望能通过理论的探讨促进创作实践,通过创作实践加深我们对诗歌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是一次尝试,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不少诗友都发表了对诗歌的看法,提出了自己心中一首好诗的标准,同时也积极参与了同题练习。但由于时间关系,参与本次讨论和同题练习的诗友不是特别多,观点和作品也还不是很丰富,希望通过栏目的深入,能够让更多的诗友参与进来,促进诗歌交流,提升诗歌创作水平。

从探讨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诗友们总体都认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一首好诗需要具有语言、结构、意境等要素构建的外在美,更需要精神、情怀所表现的内在美。从同题练习的情况来看,诗友们对诗歌的语言、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对诗歌的思想和情怀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实践创作中开始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技巧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需要我们在持续的感知、感悟中逐步地有序地改进、提升。坦白地说,《局部之美》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命题,看似具有哲理和诗意,但外延太广,不容易把握和拿捏。偏向于哲理,可能难以写出诗意;偏向于诗意,又容易丢失深度。实际创作中必须将“局部”具体到生活中的某一特定的事物上,不断想象、挖掘、拓展,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艺术诗会群内探讨摘录

予衣:现代诗到底有没有标准?什么样的诗才算是好诗?本期艺术诗会请围绕“好诗的标准”为话题展开,大家各抒己见,一吐为快。可以事先准备好自己对好诗的理解,附上一首自己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或者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别人的作品)贴在群里,谈谈喜欢的理由;也可以针对群里诗友的观点表达赞同或不同的意见。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主张真诚友善的讨论,对诗不对人,杜绝一切人生攻击及涉及政治的言论!三人行栏目组老师将适时参与及引导大家的讨论,并在结束后通过讨论总结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和作品。

予衣:严格来说,当下的诗歌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标准,或者根本就无法建立标准,所以我们只是探讨在我们心目中诗歌到底有没有标准,如果有又是怎么样的标准?大家踊跃发言,我们会择优推出。大家发表言论探讨好诗的同时,可以参与同题练习:局部之美。

赵安琪:其实每个人写诗,都不一定要有风格。按照哲理来说,黑暗也是一种光。传达给别人,其实更多的是讲给自己。星辰是光,萤火也是光。而人民需要精神的安慰。我们写诗,通过诗去传达的,也是这些。也是我们说的,诗无达诂。就像佛经所说,如来无相。条条大路通罗马,书法,绘画,诗歌,很多地方是相通相同的,这样的诗会很干净和自然。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专注一首诗本身所表达的特质,写到极致,就离一首好诗不远了。比如天主教信光明受欢迎,说明人们需要一种信仰。佛教信善念,佛法无法这就符合一句话:趋向于“大道至简”。

予衣:@赵安琪 你这是是从精神层面上,说的一种方向。

赵安琪:诗歌传达的除了情感,精神也很重要。可是诗歌不是讲道理,过于直白,就成了白开水。

予衣:所以说除了精神,诗歌的语言也很重要。

赵安琪:上个月黎落说的很棒,她用到了“极致”一词,抓住一个点,让它极致化,个人风格化,也就是“局部之美”了。至于标准,可取“抓心”和“拓展”。抓心,等同于共鸣。拓展,即精神层次的新发现和思考。

黎落:诗歌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很多门派,究竟什么是好诗?它的标准很难定位。如果从内容和形式来考量,就是一个:写什么和怎样写的辩证关系。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前后关系?写什么应该更需要去关注。

任何风格都有可能出现质地纯良的诗。诗歌不应该用好或不好来定位,应该是到或者未到,一首诗首先要满足个人的生命和情感体验,它不知觉地会包含一个写作者的生活性,价值观以及视野和生活化经验。其次才是普偏性的。

这个夏天有点冷:我不是文科生,不写诗,只会抽空看看,不知道我评论恰不恰当我觉得诗歌没有标准,就算有也是变动。诗歌有了标准,就如同工业化产品有了标准,可以成批成批的量产,质量虽好,但让人审美疲劳。近期看了觉醒年代,李大钊说了一句关于道德的评论,道德是变化的,科学是永恒的。诗歌想必也是如此,标准是变化的,精神是永恒的。

秋色临波: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没有定制,不像生孩子必须有结婚怀胎生产的规定动作。

予衣:我觉得诗歌是一张特殊的文体,语言上高度凝练,追求含蓄之美;构架上需要适当留白,追求空间之美;形式上需要自然流畅,追求自由之美;思想上需要深入本质,追求震撼之美……抛砖引玉,大家多发言。

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说一提及标准,就是斤两就是刻度之类的东西,这种狭隘的理解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对于新诗而言,或许没有标准。但对于一首好诗而言,大家心目中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的

张俊华:我认为:诗歌的表达方式多元化,有“老品种”,“新品种”,“杂交种”,但不管用何种表达方式,只要有思想,有灵魂,有穿透力,就是一首好诗

予衣:@张俊华 说的是内容和思想层面!是的,语言上的东西属于技巧活,相对还是要容易一些。诗歌最重要的还是思想,还是人本身的情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诗写来写去都总是陷入困境,无法突破的原因。一首诗的提升,首先要来源于诗人内心的提升,情怀的提升,境界的提升。

黎落:说到技巧,诗歌其实还是需要技巧。正好像第一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你把技巧融入到语言本身,就做到了真的自由。诗歌的结构也可以这样理解。我手写我心。无论是外露性的,还是隐藏性的,都需要技术和语言都支撑。

张俊华:我认为:语言的表达是朴实自然,就像刘年的诗。

予衣:语言层面也可以是多元的。关键是要美,要能打动人心。

黎落:诗歌说起来是语言的艺术,是意象的艺术。是小众人的。一首诗首要是满足个人的内心要求,其次才是能否引发阅读者的共情。我个人偏重于意象诗,对当下流行的日记体,散文体,碎碎念体,口语不那么热衷,但也不反对。

张俊华:把握不好,会成白开水诗。这需要诗人要有世界观,哲学观。也就是天生的悟性。

予衣:语言是有技巧的,应该都是从无到有到多,再由多化简到无的过程。诗歌需要技巧,但最高明的技巧往往会隐藏得无形。或许这种境界就叫自然吧。

黎落:语言体系的建立很重要 ,如果你写的诗放在一群诗歌里并不显眼,总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就是写成一朵花也没多大意思。

段化程:我发表一点拙见,首先我觉得在诗歌表述方面,不宜过于直白,因为诗歌的美感体现在一种“隐晦”之美中,但是也不能太过于“娇柔造作”,刻意去追求一种朦胧感。

陈永明:诗歌的标准当前说是宽泛的,因人而异,但总体看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大家也有大致的共识:1.意境美。2.有思想内涵。3.语言精炼、新颖。4.诗语具有跳跃性,避免流水体。5.尽可能保持诗语的韵律性。当然,一首作品很难做到俱备所有优点,但要认可一首作品是比较成熟的作品,其必须俱备其中三两项优点应该是大家能认可的。浅见,与各位老师和诗友们探讨。愿敬听斧正!

段化程:这样的一种尺度需要个人用心去把握衡量。

来永红:从题材和主旨来看,凡是反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诗歌,都是好诗!含蓄有含蓄的美,清澈有清澈的美。

予衣:关于同题《局部之美》,突然想到一句台词:所有的局部都是整体。木桶的短板效应应该也就如此吧。

杨朝玉:我以为,诗要善于从普通里发现不普通,表述上要从平常里说出不平常。

秋华:一首诗 尤其是漂亮的诗是由一个人的文学功底 思想境界以及对诗歌的修为和审美能力做支撑 抛去这些 你的诗拧巴拧吧恐怕就剩下几个标点符号了。

予衣:分享一个诗友的观点:诗歌作品,大多是要有意境,或优美或残酷,甚至是哲理、神性的“装神弄鬼”,大白话写诗其实很难,写的节制、隽永是一般的白话诗,一不留神往往从口语变成了言之无物、味同嚼蜡的口水诗,至于另外一种诗歌-情诗,则要语言优美、欲言又止,具备“煽动出轨”之风格,否则岂不成了口号?诗歌,总归还是有点技巧的,最起码“断句”和“节制”以及“乐感”这三点就很考验一个写作者的功底。就像别人说的“无病呻吟”,但别人哼哼起来就比你哼哼的更像牙疼,这就是技巧的重要性了。一首好诗的标准,在我眼里,说到底一是要有腔调,二是要技巧。

予衣:我认为一首好诗的标准,一要有外在的美感(语言、结构、意境等),二要有内在的思想和情怀

杨朝玉:赞同,我的观念,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比喻的新奇也如此。

孙伟:草鸣春,雷鸣夏,虫鸣秋,风鸣冬。诗是思想的升华,用文字做情感的一种表达。无论是古体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不外乎借景抒情,托物咏怀。把文字用特定的章法排列组合,让读者读得懂,能够产生共鸣,类似于脑力激荡的遐想,能唤醒读者内心沉睡的一丝情感,即是一首好诗。个人粗浅拙见,虽然我还在学习中,也没有满意的作品,仅仅是对诗的简单理解。各位老师大神包涵。

吴飞舟:诗歌是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作为诗人我并没有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或高亢愤怒,温情和委婉劝慰,而是以一个诗人豁达的胸怀和以刚毅坚定的意志,用一种平和的让人能够接受的语气,又在语言叙述中掺合着让人心动的诗意,触动我心里最柔软和脆弱那部分让我反思和感悟......

刘中堂:好诗就一句话,以情动人,以意取胜。各门各派,山头众多。什么意象诗,前沿诗,先锋诗……庙大庙小而已。

王传宝:诗歌分派,是个伪命题。语言也好,技巧也好,都是为文本服务,让你所写的诗歌能直戳人心。本人较喜欢那种源于生活,意象表达恰到好处,富有灵性的作品。譬如王单单、李松山等;或者直抒胸怀、感人肺腑的作品,譬如熊炎、苏历铭等。不同的人喜欢不同风格的诗,实属正常。就像不同的人去购买衣物。

任顺富:学生认为诗是小众的艺术也许不一定正确,毛主席的诗全国的文化人都知道,李杜也一样,也就是说有一个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问题。

左新国:@雪域飞鸿,15575865980 时代不一样了,八十年代,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代表人物多受关注。现在,诗有点冷清,关注度并不高。不过,省级官刊投稿一般如同泥牛入海,基本被有权有势的主们垄断,有的办的稍好的民间纸刊也有点小俏,诗者们还在奋争,不一而论。写诗自娱自乐为主,若偶然获个小奖也不错,关键在心态,个见!

田丰景:当你写的一首诗,十年后还有可读性,这首诗就是好诗

坤韵:个人认为,不同风格的诗歌,应该有不一样的表现手法,一些抒情诗适合含蓄,有韵律美,可借鉴古代诗歌的特点,虚实结合,有形美。一些哲理诗,反应生存的诗 ,可能用朴实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作为诗人,能像鲁迅一样用笔治病救人,让人反思,改进,发展。是我的追求。或是让人能感受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在我中拯救,重生,从而获得大我的格局。

任顺富:问题是现在有顾城(唯灵浪漫派),舒婷,这种长期高水平的整本的诗集吗,出这样的一流诗人也不容易,也要耗费很多风水,不怕冷清,如果真有值得中国文化人(后人),花3分钟读的诗。

王春:我的诗观:对什么是诗(新诗)的理解一直是众说纷纭的,见仁见智。其实,以我之见,我们不回避对诗歌懂与不懂。如果对一首诗有了感受,那么,他还是有懂的成份,至少是似懂非懂。一首诗不管多么朦胧,跨越多大,其中的某个词或某个句子,都是能使人读懂的。所谓"意会",也是一种懂或明白。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既是令人读懂,也是给人感受。懂与感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感受,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懂;有懂,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文学作品的功能就是达到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诗人的荣耀

刘君则:@王春 最后一句,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诗人的荣耀。太对了,这应是我们的追求。真正的诗是读完让人能回味些什么,不是悬而又悬的读了跟没读一样。或是不想再读第二遍。好诗是应该有想象空间的,而不是让人读不懂,有时直抒胸臆也是一种境界。

予衣:其实我觉得诗歌不一定非得让普通老百姓都读懂,换句话说诗歌还是需要有一定阅读基础的;但诗歌一定不能只让自己读懂或自己都读不懂,也就是说诗歌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上,都需要一定的暗示,需要处理好收与放、隐藏与暗示的关系。

刘君则:现在的诗歌创作挺奇怪的,诗人们在展现技巧,诗评家们在这些技巧里找学问和文字功底,读诗的大众们又想读到能懂的上口的能产生共鸣的诗作。好诗的标准,一言难尽。

周卫东:诗歌,从词面上来讲,文字要有诗意,句子要有歌一样的韵律。所谓诗意,一是句子尽量不同于日常口语化的直白,用词可有朦胧味,给人多种遐想却又不天马行空;二是布局上具象要明显,整首作品早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有明显的指向,或有可供读者畅想的并不离谱留白空间;三是不求每一句都是诗情画意实足(朗诵体的除外),但要有起码一句撑起整首的脊梁句子,俗称诗眼,有这样的句子就会令人思随诗走,浮想不断且回味无穷。所谓歌,就是在一些韵律上还是要尽量有韵有味,这也是区别诗歌与散式分行的基本点。个见

予衣:@风剪云 现在的诗只是诗,多数已经没有歌了。

周卫东:@予衣 遍布四野的心情分行或情绪分行居多了,虽然我写得也不好,但喜欢看!

予衣:来吧,大家来读读一首诗吧。

《故 乡》

在泵站,跟皮带司机聊天

我们都在想,现在井下巷道的位置

在地面走到哪里了

东翼走到卧虎庄了。那会我才二十岁

西翼现在到了端氏镇。我三十岁了

再过几年,我觉得,我们就能从井下

走到故乡。我们突然大笑着,眼里都挤出了泪珠

子予:蒽,《故乡》这首很写实,也有可以继续写出好诗的趋势,但整体上看不够丰满,内容失之寡薄。

予衣:@子予 有时候我觉得,其实诗歌不要写那么复杂,简单一点,真一点,可能会更好。你看这几年李松山,榆木,他们的诗都写得很真,很率性,也很简单。

惠林然:写得很好啊,满满的感情。离乡背井谋生的心酸,自然流露,以喜衬悲。

子予:这个涉及到每个人不同的诗歌观点,真,应该是诗歌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个真不是所谓场景的真实,率性也是真的一种。

予衣:@子予 我们先不说这首诗到底好不好?但是至少他有一些地方能够打动我!当然,每个人对美的判断和感受都会不一样的。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子予:千万不要说以喜衬悲,这样的词,容易缺少细节感受性。

恵林然:回家乡是喜事,作者却只能拼命劳作从地下回到家乡的位置。人家这位工人兄弟已经说笑出来眼泪,这笑不是无奈心酸的悲怆吗?

秋华:能引起共鸣 走心的 就是一首好诗 反之就是一杯白水 甚至是形同嚼蜡。

惠林然:赞成老师观点。形式再新奇,词语再华美,不走心,敬而远之

王传宝:丰富的想象,新奇的语言,跳跃的思维⋯⋯语言朴实但并不简单。

马方:好诗必须有真情真意,不玩弄文字技巧。

黎落:很多人讲究诗歌内部的气息。气息顺畅读下来会有阅读快感。但我喜欢那种具有起伏的,褶皱的,跳跃一点点。诗歌怎么写都可以,只要到达你自己想要呈现的地方。个人觉得满足自己更重要。思维自由,开闔横纵,在建筑构架上穿插写意,都可以。那种一览无余,流水一样的诗歌我个人会排斥。要有漩涡,落叶,海浪。

艺术诗会同题《局部之美》练习作品

局部之美

周立志(山东)

我只看到那一片光阴,而忽略了整个夏季

就像碎去的人生,再也拼接不出完整的局

这一小块青花瓷,沉浸在断裂的时光里

是卞京的琴声纠缠,又掉入杭州西湖的瘦里

秦淮河畔的风不吹,青花瓷片的锐角破空而至

割裂的伤口开始生出禅意

你有很多个你,每一个都有故事

我是怀揣着那片月光而来

把衣袖叠了又叠

缝进不完整的时光里

予衣点评:从青花瓷碎片这个“局部”读出时光之美,历史之美,切入巧妙自然,语言灵动柔美,内外兼修,耐人寻味,喜欢。

局部之美

王小明(浙江)

我留意站成一排的树木

迎着风吹

它们发出集体的喧哗

不是它们整齐的站队使我留恋

我关注哪个先发声

哪个最后发声

还有那些保持沉默的

我更看重那些被滤去的部分

那些无数的瞬间

推动着命运共同体绵延流转

予衣点评:相对于上一首作品,这一首在语言上趋于质朴,但并不枯燥,在“隐藏与暗示”环节上处理得很好,主题厚重,耐人寻味。结尾句的“命运共同体”感觉牵强了些。

赵安琪:取材平凡,线路清晰,有以小博大之感。虽然手法上落入了老套,挖掘的主题却有似说非说的深意。

局部之美

曹明亮(山东)

丑石,文竹,一个花盆的绝尘。

天空在黑与白之间,在四季之间。观瞻并意念。

你中的我,各呈形态。

其实,一草一木真切,都不是完整。

向上向下的生长,怎肯轻易制止?

为此,我浩浩荡荡地走来,而又踌躇不前。

予衣点评:丑石与文竹,小小的局部,具有不可抗拒的美。小事物,大格局,以小见大,主题厚重,引人深思。只是在生命力或者“美”的挖掘上,点到即止,深度不够,留有遗憾。

局部之美

周健(陕西)

再大的林子

只看好一只喜鹊

喜鹊的上午噗噗地降落下来

平视栏杆上拦截的目光

目光越过它。背后的河流的明镜

折返时,无法抹去脊背上沉重的铁灰色

“告诉我,你的绝望,我也会告诉你我的。

同时世界继续。”*

不能互相进入的各自站在语言的沉默里生活

在我一回头间,恐惧带着疾风与尖喙转身飞离

*玛丽·奥利弗诗句。

予衣点评:另一种美,铁灰色的,绝望之美,恐惧之美?如果是,那应该算是一种悲壮之美,在“悲壮”或者“美”上,应该再着力一些。另:标红那句太难读了,这会导致美感的丧失。

局部之美

洪娟(江西)

窗台的兰花开了

它让途经的风

有了清香和摇曳之姿

那一日清晨,你送我到路口

折回去帮我拿遗忘的草帽

陪着我等车来

那一刻,途经我俩的风

一定有欲言又止的美德

和搀扶之意

黎落:整体比较平顺,缺乏起伏和眼前一亮的特质,语言到了诗意也说尽了,没有留下多少可回味的东西。如果去掉分行,通读下来更像小散文。

赵安琪:着笔细腻清浅,在镜头的推进里,从而让收笔达到欲表达的意蕴。整体诗语言的羸弱,使文本过于平白。

局部之美

乔金敏(安徽)

一池的水色温柔

缘自于那躺平水中央的

一小片水莲花的娇艳。半亩

方塘就有了水晶心的明媚

美美地嵌在大地辽阔的胸间

黎落:五行小诗,越短越不好写。这一首写得精致,优雅。沿着一条脉络前行的路数,会造成诗歌缺乏颗粒感带来的震颤和心悸。

局部之美

张建军(山西)

沙发挨着窗台

一角,诗书比邻名著

常常会是晚上

更多是周末

儿子读着名著

我翻阅诗书

小小角落

儿子和我做着一样的梦

局部之美——你的眼睛

周卫东(江苏)

如墨绿色的美玉

温文尔雅,镶嵌在人间

也镶进了我的心里

一泓湖水,即使微风轻拂

泛着的光亮,也会荡漾开来

漾走一波波烦躁的情绪

好想轻抚微波,掬起流云

投身水底。扔弃一身沉重的虚伪

极尽全力探索这碧水

让我的身心融合透明的纯净

魂灵,在此恬然搁浅

局部之美

左新国(江苏)

也许,大千世界

存在即为合理

万物皆以独特个性

呈现各自生命的迥异

水有水的柔软

山有山的俊朗

天空有它的高远

大地有它的辽阔

纵使一株卑微小草

它也要让小小的绿色

点装这个缤纷的世界

局部之美

张林春(陕西)

一朵山丹丹花,让蝴蝶

从庄周的梦中飞出来

沿着山坡,流动斑斓的色彩

翩翩飞进高原的夏天

黄土坡遮不住

摄入眼晴绚丽的图画

风,在透明的翅膀奔跑

花草都尝试飞翔

羽翼一翕一合

扑闪开土坡的浪花

掠过时光的小小碎片

生机盎然的夏日

没有蝴蝶会多么黯淡

局部之美

陈永明(山东)

那座熟悉的门口

是启航的码头

一次次远行

背后都有父母的眼眸

母亲的呼唤

穿透风雪的怒吼

温暖的灯火

照亮归航的小舟

不知不觉中

我也高举着灯光

像当年的父母

在码头留守

而远航的船,依旧……

局部之美

刘猛(山东)

今晚,我有温柔的想法

和你去山顶看兰花

等山风携云轻轻飘过

再说,你是我心中最美的画

今晚,我有温柔的想法

牵你在桥上等冰水开化

盼青鸟唱歌越过枝头

再说,你是我诗意的美月

在天上挂

今晚,我有温柔的想法

去山谷生火,去湖心停泊

去雨后荷塘采莲花

今晚,我有温柔的想法

局部之美

——少女(组诗)

窦秋昌(山东)

眼睛

长长的睫毛里

藏着一汪深深的秋水

黑白分明的余光

让我的心错乱不堪

那一刻的直视

足以让我彻底撤退

她的眼里是整个世界

那里有我这粒尘埃

着色复古红

不算太重

暗流着青春的律动

清晰的线条

流畅委婉

半闭半合

轻轻吮吸生命的晨风

不那么霸气

不那么高冷

凛然不可侵犯

就那点魅惑

足以让你步步惊心

锁骨

精致的颈项之下

性感的酥胸之上

凹凸有致

平滑圆润

纯粹 简约而

不简单的线条

勾勒出少女醉美的骨感

没有人能抵挡的住

你丰富的想像

肩胛处的一朵鲜花

也难掩你

光芒四射的诱惑

局部之美

宋洁(新疆)

过了这不想过的日子

年龄上又多画一笔

迫不及待地要将紫霞披在身上

以进行曲宣告胜利

落日的余晖看穿我的心思

婚礼为我披上皇帝的嫁衣

终究是空幻的梦

还没让我换个装

迫不及待撕碎白云扯出血淋淋的胸膛

柳树在风里飘逸

好似印出我孤寂的身影

阳光透过窗先进入桌上

咸咸的味道是我多年的自己

爱离我好远就差驻立成海市蜃楼让我去望

局部之美

韩惊鸣(山西)

这并不流畅的非理性的木纹

原是砍掉多余的树枝留下的伤口

疼痛,挣扎,靠自己缝合疤痕

好容易才痊愈

却又长成了疙瘩

外表那样突兀和另类

内心却又有如此惊心之美

如同小河一样平静走来

突然遇到痛苦而甜蜜的爱情

生出了纠结的漩涡和涟漪

局部之美

陈悦亮(吉林)

那些乌鸦总喜欢落在村边的树上

对着行人粗声大气地怪叫

垃圾场是一座乐园

它们沉湎其中

为了一口残羹冷炙

大打出手

我猜想它们的词典中一定缺少端庄、矜持这些文字

更不必说袅娜与娉婷

多数时间

它们遭遇冷眼,不受人待见

披一袭乌黑的大氅

栖息于黑夜的枝头

连同黑色的忧伤一并被黑暗笼罩

虽不善凤舞九天、骞翮远翥

却也怡然自得

没有灭绝之忧

局部之美—桃色

王翠娟(北京)

你喝酒,我留瓶

那一瞬,我的眼喷火

我看到了十里桃林

那一抹桃色

是谁素手轻轻地勾勒

只一眼入髓摄心

酒香固然诱人

但不能太贪

我宁取你这一瓶桃色

你这暖色调,在冬的飘雪里

与我这桃色斜襟小袄

是绝配,我窃喜

未饮心已醉

见你如见卿

且让我桃色在怀

自品自美

微醉在这红泥小炉旁

我的十里桃林里

桃花纷飞

END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