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临时工”:清朝存在了183年的军机处和147名军机大臣

导语

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自雍正七年(1729年)年间因西北用兵而设立,至宣统三年(1911年)被撤销,这一机构存在了183年。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但完全处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始终不能对皇权构成任何的威胁。军机处虽然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执政机关,但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大臣也都是兼任。军机大臣号称“宰辅”,但实际上却是一群“临时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存在了183年的军机处和这群“临时工”。

军机处如何运转?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对西北用兵。为了能使军事的奏章快速、高效、秘密地递交到皇帝手中,雍正下令设立军机处,协助他处理军务。雍正从大学士、尚书、侍郎及亲贵中选任军机大臣,如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户部尚书蒋廷锡、大学士鄂尔泰等,都是以亲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同时还从内阁、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官员中选任军机章京。这些人在军机处都是兼职,其正式编制仍在原来的衙门。

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雍正帝将军机处和奏折制度相结合,即以朱批谕旨答复臣下奏折,召见军机大臣授以政事机宜,天下庶务总归他一人处理,将封建皇权专制推向了顶峰。

军机处内部的分工是按职掌设满屋和汉屋。军机处设首席军机大臣1人,军机大臣一般5至7人,少时2人,多时9人。

我们可以从一张图了解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机构分工及工作流程。

在军机处中,满汉官员是相互牵制的,但一般情况下首席军机大臣必须是满人担任,以此来保证满人对军机大臣的控制。这也是清朝军机处运转的一大特色。

147名军机大臣都是谁?

《清代职官年表》统计,清朝历代军机大臣共有147名,其中满63人,蒙古11人,汉73人。著名的有军机大臣有张廷玉、鄂尔泰、和珅、奕䜣、荣禄、张之洞等人。我们从雍正朝开始,看看都有哪些人做过军机大臣这个最牛“临时工”。

-雍正年间

雍正七年设军需房,雍正八年始称“军机处”,雍正十年正式定名“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雍正年间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的有怡亲王胤祥、鄂尔泰等。

-乾隆年间

乾隆元年罢军机处,乾隆二年又恢复军机处,并且进一步增大了权力。乾隆禅位后,和珅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打破了原先权力制衡的框架,令军机处地位大大提高,不仅参与决策,还掌控了信息渠道,增加了皇帝被操控的风险。乾隆年间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的有鄂尔泰、傅恒、阿桂等。

-嘉庆年间

嘉庆剪除和珅后,基于对和珅专权的拨乱反正,对军机处进行了一连串打压,但嘉庆本人对军机处的作用并不否定。在嘉庆时期,军机处被提高到了“平章军国重事”的宰辅地位。嘉庆年间的首席军机大臣有庆桂、董诰等。

-道光年间

道光时期,发往军机处的奏折经皇帝之手后军机大臣才能阅览。道光年间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的有曹振镛、穆彰阿等。

-咸丰年间

咸丰十一年,恭亲王奕䜣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军机处的权力大大提升。自此,亲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便成为清廷管理。咸丰年间的首席军机大臣有赛尚阿、彭蕴章等。

-同治年间

同治四年,慈禧太后革除恭亲王奕䜣一切职务,后来又恢复其领班军机大臣职务,但取消了议政王称号,军机处和军机大臣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光绪年间

光绪十年,因中法战争失利,慈禧太后将奕䜣等军机大臣全体罢黜,慈禧权力进一步扩大,军机处变为其统治工具。光绪年间的首席军机大臣有恭亲王奕䜣、礼亲王世铎、荣禄、庆亲王奕劻等。

-宣统年间

宣统三年,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实行180余年的军机处被废。最后一任领班军机大臣为庆亲王奕劻。

不可小觑的“临时工”

军机大臣虽然是“临时工”,但其权力不可小觑。清朝虽未设宰相,但其实将宰相的职能先后授予了殿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殿阁大学士虽有宰相之名,但无宰相之权;军机大臣有宰相之权,但无宰相之名。如果一个大臣兼殿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于一身,这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宰相”。

曾国藩、李鸿章、倭仁等人都做过殿阁大学士,但却没有做过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杜翰、焦祐瀛、陈孚恩等人都做过军机大臣,但没有做过殿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左宗棠、张之洞、赛尚阿、阎敬铭等人,既做过殿阁大学士,又做过军机大臣,宰相之称,名副其实。

由此可见,清朝的这147名军机大臣实际上是清廷的实际掌权者,皇帝通过军机处和军机大臣,牢牢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从这一点上来说,清朝是封建皇权专制的顶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