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飞竹之西洋宫、青蛤桥
西洋宫又称“林九娘祠”、“林九娘祖殿”、“顺懿夫人宫”、“普济崇福宫”,因地处飞竹村之西,又因宫建田洋之中,故俗称“西洋宫”,与古田县临水宫、福州下渡陈靖姑故居并列为陈靖姑文化发祥地。飞竹畲汉群众相传,唐大历至天成年间,闽县(今福州)下渡陈昌之女陈靖姑,与罗源县飞竹村林忱之女林九娘和罗源县城孝巷陶姓之妇李三娘结为师姐妹,潜心道法,在福州、古田、罗源等地斩魔除妖,护胎佑产,扶危济难。后唐天成三年(928年),福州地区灾害频繁,妖魔作乱。同年夏季,林九娘受命在飞竹塔里山老鸦洞除老鸦精;而身怀六甲的陈靖姑在福州龙潭角祈雨,不幸被长坑鬼所害,林九娘痛哭不已,不久在西洋田中绝食身亡。飞竹群众为纪念林九娘,于天福年间(936~944年)在该处建“林九娘祠”,后改称“林九娘祖殿”。陈靖姑敕封为“顺懿夫人”后,殿内增奉陈靖姑、李三娘神像,改称“顺懿夫人宫”。南宋间,宫扩建,称“普济崇福宫”。明初期,宫庙破损,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信士蔡峰募捐重修正殿、前殿及梳妆楼。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梧峰(今梧桐)境乡人黄聘人再次捐募修理正殿、前殿。飞竹境畲族乡人蓝礼铨独自捐建石刻牌坊、下马亭、甬道。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当地畲汉信众又建夫人宫、太保殿等殿堂,占地总面积扩大至8亩多,其建筑规模居罗源县各祠庙之首,与古田临水宫同享盛名。据明、清版本《罗源县志》记载,宋、元、明、清时期,西洋宫香火极盛,尤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之间,罗源及福州、连江、闽侯、古田、长乐、福安等地信众皆前往分香火。农历八月十五日,已婚未育妇女多到西洋宫向陈靖姑神像换绣鞋“求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