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事情想多了伤脾胃,如何有效化解呢?

很多朋友经常说脾胃不太好,用过很多办法,艾灸、针灸、中药,日常饮食也会各种注意,但总是收效甚微,甚至一段时间后又反复。根据我经验,这些反复不好的问题,一定是没有抓到根本。我自己也是经常脾胃不好,后来当我学习过内观静坐以及辟谷等方法后,我找到了自己的原因,也开始能够更加细致地体会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思伤脾”了。

思的本义为思考、思想、考虑。只要一思,就必须分析比较,思起来就会没完没了。现代人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用脑,因为工作,本身我们每天思虑的事情就已经太多。

除此之外,很多人的日常状态经常就是:这个东西买这个好,还是那个好?这件事这样做还是那样做?到底要不要跟他说?要不要这样做?……还包括总是喜欢杞人忧天,担心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我要是失业了怎么办?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甚至比如现在很多人天天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打新冠疫苗?

无数的纠结、比较,把一个接一个的推测堆在心上,把无数虚拟假设的情况塞进心头,心藏神的位置都被垃圾信息侵占了。所以想得越多,心神就越散乱,越容易焦虑。纠结、焦虑、担忧这样的情绪最终都会累及脾胃,使得脾胃受伤。

再有,古人说:思则气结。思虑过久,气滞不行,还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干扰和损伤人的饮食消化功能,所以脾胃功能也会越来越差。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脾胃的功能受到影响,我们的生命活动,包括“思”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再有,思虑过度还会引起头痛、嘴唇发干等各种症状,这是为何呢?我们知道“思”字的结构特点是把“田”放在“心”上,心属火,脾属土,思的意思也就是把脾土放在心火上烤,火烤土,土干而后成焦土了。思的时候是使用大脑,头部会产生大量的热,现代科学这是由ATP分解而来,所以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思”过度,会引起身体上火了。

大脑过度使用,内心焦虑,这是一个时代性问题,如何去解决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个方法,从情绪上主动调控。黄帝内经说: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悲胜怒,恐胜喜。也就是说一个人无法从“思”的怪圈跳出来,可用激怒他的办法,怒属肝木,思属脾土,肝木克脾土,思就会停止下来。当然,这种方法虽然能帮助使人从情绪中解脱出来,却只是暂时的。从根本来说,我们还是去做到“少思”。

很多人说,我知道要少思,但是我做不到?其实那是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说起情绪致病,它听起来是一个很通俗易懂的词汇,人人都能理解,可是要真正用身体感受到这些情绪的习惯是如何一步步影响到自己的,却是需要反复觉察的。

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我们中国人说,人活一口气,做人要争气,气绝了,活活给气死了......所以,情绪对身体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甚至,如果你有足够的觉察能力,你会发现,日常生活所做的每一件事,心中升起的每一个念头,它都在对你的身体产生影响,是因为日积月累,逐渐显露,才成为你所看到的样子。所以我们的身体如何,其实完全是由自我造就的。

如果一个问题,我们通过思虑,能够想清楚还好。如果一直不能够想清楚,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困在这种纠结里,消耗自己的心神。事情想不清楚,问题得不到解决,心情郁闷,心神得不到濡养,如此反复积累,心神就会愈加涣散。

除了从情绪上主动调控,我们还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去做事,比如多做家务、拖地、搞卫生,把自己的日常规划好,不让自己困在这种思虑当中。我个人有个很明显的体悟,当我们的四肢在活动时,比如做家务时,我们是不会陷入进“思”的恶性循环中消耗身体的,相反它是有助于提升“思”的能力的。

除了从情绪上主动调控,我们还可以从身体的物质上主动调理,强大自己的脾胃功能。比如五行健脾粉对脾胃就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再比如我们平日可以多艾灸足三里来保健。另外;我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走路,脾主四肢,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如果每天早晚能够各走上一个小时,比如上班路上以走路代替坐车、开车,甚至条件充足的,可以去环境好的公园或山上走,这种方法无论是对脾胃,还是对身体整体的日常养生都是非常好的。

当然,我说的走路,一定是你放放松松的走,按照身体的节奏和舒适度走,而不是边听音乐边走路,更不是和三五好友一边说说笑笑一边走路。

当然,越是简单的东西,很多人越是难以做到,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体悟、觉察和修正。

以上这些方法是我个人体验,分享给大家,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好脾胃,好身体。


郑重提醒:

本号传播中医,意在让所有人能自医自助,本号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所以,想来问病的朋友,请三思而后行,很可能会让您失望。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交流用,切勿盲目试药。

觉得有用的话,帮忙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见,不胜感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