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道士的七种级别,红尘中也是一场修行
“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最早的“道士”一词是对古代那些方士、隐士、术士们的一种称谓,随着东汉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了道教,“道士”也就成为了道教教职人员的称谓。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而“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是道教的修行目标,道士在追求长生久视的同时,也要去济世度人。在我们的印象里,道士的身上带有神秘的色彩,影视作品里的道士简直无所不能,既可以御剑飞行、降妖除魔,又能掐指一算,未卜先知。艺术作品毕竟带有夸张的成分,那么真实的道士到底是什么样的?
根据道经《出家因缘经》的记载,道士可分为七阶,即七种不同的境界,分别为“一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纯净。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三者幽逸,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谓幽潜学道,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七者祭酒,谓屈己尘凡,救度危苦。”
第一种是天真道士。
这是道教修行最上层的道士,“体合自然,内外纯净”这便是天真,天真道士可以洞悉世界的本原,能达到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境界。对于修炼的层次来说,是达到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而形神俱妙的境界。像全真祖师吕洞宾,就属于天真道士,钟离权于庐山传授吕祖大道天遁剑法和龙虎金丹秘文,经过苦心修行,吕洞宾最终得道成仙。
第二种是神仙道士。
道教修行的理想追求便是成为神仙,神仙可以变化万千,也可以超脱三界、跳出轮回。葛洪在《抱朴子》里写道:“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到达“神仙”这个境界的道士,是在成为地仙的基础上脱质升仙,超凡入圣并且以阳神可以离开身体单独生存为成就标志。他们脱离世俗凡尘,升入三山仙界。
第三种是幽逸道士。
这一类的道士“含光藏辉,不拘世累”,虽然具有高深的道行,但是他们却不显露出来,也不想被世俗所羁绊。像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他对天文历法、炼丹术等都有颇深的研究,并且还建造了一套完善的神仙世界,给道教神仙排了等级,使道教神仙信仰体系进一步完整化。由于陶弘景才华出众,梁武帝多次征召都被拒绝,安心的做一个幽逸道士。
第四种是山居道士。
在无数的名山大川中,有一些地方被道教称为“洞天福地”,“洞天”意思是在山中有洞室可以直达上天,它指的是道教的仙境,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道士们在这些地方隐居修行,希望可以证道成真。道士们为了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往往会选择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进行修行,更好的证道,这类的道士就是山居道士,他们“幽潜学道,仁智自安”。
第五种出家道士。
出家是道士最常见的一种修行方式,他们抛弃世间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前往充满艰辛和寂寞的宫观里苦修。目前全真派的道士依然是奉行出家修行的戒律,全真祖师王重阳所作的《重阳立教十五论》规定,凡是全真派的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修行。
第六种民间道士。
事实上,在家修行是属于“心出家”,即身在红尘,在工作生活的同时去修行,这样所遇到的考验更多,也更难以证道。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诱惑,还能保持一颗向道之心,积德行善,帮助更多的人。生活处处都是修行,既然融入在社会人群中,就要和光同尘,但是并非是同流合污。
第七种祭酒道士。
最早的祭酒是一种神职,原为飨宴时酣酒祭神的长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道教创立,祭酒成为了对道士神阶的称谓。道教的天师道以“治”为单位,由祭酒统领。像道教女神仙紫虚元君魏华存,她就是道教的第一个女祭酒,祭酒道士以“屈己尘凡,救度危苦”作为修行准则,不过到了后来,祭酒这种称谓逐渐消失了。
【天道自然 与道合真】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中国道教文化。展现民俗文化,宣扬正道能量。祈愿国家太平昌盛,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正行、正念、正道常行于天下!福生无量天尊。
公众平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