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姜 舟
作者:吴国亭
我从画家姜舟成箱累篋的精美画作中,挑中了这幅《雪桃》,说明了我这个人太“苛刻”,也说明我特别喜爱这张画:喜爱这张画的原因我仔细琢磨,是因为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我觉得题材新。雪桃是徐州一带在寒冬腊月时才结实的果木,很多人部不知道,没有见到过,我也是第一次听姜舟同志介绍,从古至今没见雪桃入画的,无疑这《雪桃》是道道地地的“第一次上市”的“土特产”了。题材新,这是独创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鲜的东西能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觉,容易引起审美探究心理,能抓住人。就凭这点,便已胜人一筹。 第二,我觉得手法新,我们见到前人画桃的题材不算少,远的不说,只说近、现代的吧,任伯年的桃,吴昌硕的桃,蒲华的桃,齐白石的桃,陈半丁的桃……许多后来者大体逃不出他们的笔墨规范,形式风格大体相近,常见不罕。 而姜舟同志的这幅《雪桃》不饾饤古人,能自成家数。桃的造型用线勾勒,仅桃尖处抹一笔桃红,其余留空不赋色,不似将每只桃的立体感和鲜甜水灵的质感表现了出来,而且雪桃的形体在纷繁的枝叶中明确地显现出来,眉目十分清楚。再看,桃叶形状细长,枝条硬脆,借用了画竹法撇叶勾枝,一片生机,饶有兴味。这画表现方法较为别致,体现了“去陈言”,“用我法'的精神。 第三,我觉得构图新。画面的安排不为成法所囿,而能自出胸臆。从大局上看,粗干作为“龙骨”贯穿上下,枝、叶和果实互相配合,分上、中、下三组围绕粗干进行分布,头绪井然:细节之处,尤为精妙,枝叶的穿插即势成形,清隽潇洒,毫无做作:枝叶间粗细相参,浓淡相映,疏密相间,纵横相交,长短相错……俱深富法道,繁得有条理,乱中有秩序。看得出《雪桃》的画面组织不为传统格势所拘,不泥古,重造化,款式新颖,章法自如,“能合法能离法”,富有创造精神。 由此我想,如果我们的画家摆脱古人和画谱的束缚,每个人都去积极开拓题材范围,去寻找新的表现内容,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在进行创作时又能不受旧程式的约束,处理富于招数,随机应变,作品互不雷同;构图不落陈套,形式新颖,那么,我们花鸟画园圃百花齐放的局面,必将会更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画作赏析
几年前,我就考虑编写一本符合读者口味的书。这本书融技法、画论、美学和作品为一炉,体例比较自由,对照精美的图画,作技法介绍、理论探讨和美学原理的阐释,这于学画的或爱画的,搞创作的或理论研究的,专业的或业余的,都可从中各得其所,或赏画,或析文,或以之作临本,或作教材,均可广泛运用,对推动、发展写意花鸟画,对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可能会有裨益。我的动议得到花鸟画界和出版界的热情支持,于是便着手组稿,遴选,撰文,编辑,征询专家意见,经过半年之久,现已将此书初步完成了。编写这本赏析,是遵循以质量定取舍的原则的,不看知名度,也不论与编者的亲疏。编者深知,名气的大小与“天时、地利、人和”等“运气”有关。为名家”锦上添花”本不是我的事;若以亲疏定取舍,有拉小圈子之嫌,遭人唾骂,我也不会干。况且书中几十名作者星散全国各地,我与他们绝大多数同志从未谋面,素昧平生。只能本着,我也愿意本着: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让作品的艺术效果说话,对作者,对读者、对艺术、对社会都要负责。我相信,我的态度读者从入选作品的质量上是看得出来的。要说质量,除了我本人的几幅不能算作佳作外,书内汇集的全国名家高手作品五十余帧,可说件件是精萃之作。作者中,有名扬四海的画坛巨擘,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后起之秀,更多的则是有实力的中年画家。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一个不漏地把全国优秀画家的精品都收集到,有些同志的佳作未能入选,是很遗憾时,只有留待以后再版时作补充调整了。就入选的作品来看,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不敢说当代全国最好的画都在这里了,但这里的画确能代表当今国内写意花鸟画的最高水平。尽管选画时尽可能的客观公允,但难免掺有编者的观点与偏爱,尚还有些有影响的画家作品未选入,那是因为大家对他们的作品太熟悉之故,再重复,似没有必要。我之所以着重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中年画家,因觉得他们很多人有功底,路子正,有创见,有潜力,肩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艺术使命,终年朝乾夕惕地砚田耕耘,名气可不怎么大,而他们恰是我国画坛的中流砥柱。借出书的机会宣传他们的成就,支持他们的事业,为他们作讲解员工作,我是非常乐意的。我想广大的读者也一定会赞同我的作法吧!前面提到,因对许多作者不熟悉,撰文时只能侧重对作品的直接分析,采取望“画”生义的办法,就画论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少旁及作者其它方面的介绍。入选的作品,几经筛选,斟酌至再,环肥燕瘦,各擅其胜,“浓妆淡抹总相宜”,若有缺点,只不过是大醇小疵的问题,瑕不掩瑜,故论析时只作肯定,未提缺点,我想若有“不相宜”之处,则留给有眼力的读者去品评吧!限于我的水平与能力,绠短汲深,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作者、读者指正。最后,向为热心提供作品的各位画家、乐于为本书写序的严摩罕教授和付研究员单人耘先生以及一心为读者着想而支持出版此书的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同志们一并致以深切的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