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十年,人与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作者 | Meg Jay

又是一年高考时,1078万考生奔赴考场,写下人生中尤其重要的答卷。高考会极大影响你的人生。你会前往不同的城市,进入完全不一样的学校,遇到完全不一样的人。

很多年后你会发现,以高考为界,之前大部分人的成长都是线性的,但之后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一些同伴开始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指数般的成长,差距越拉越大。

清华北大高考状元集聚地,夏令营面向全国招生小学三年级至高二阶段均可报名,详情点击图片了解。

高考重要,但它是否重要到决定你的一生?相比于12年的苦读,今日的临门一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生中最具决定性的十年,大幕才刚刚拉起。

临床心理学家Meg Jay博士在TED上超过千万次观看的演讲《20岁光阴不再来(Why 30 is not the new 20)》,告诉我们一个科学事实:二十几岁其实正处于成年时期的关键时刻,甚至是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的10年。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高考后的十年,才是我们最不可挥霍的光阴。一个人的十几、二十几岁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时期之一,这段时光你开始真正为自己做选择,而这些选择将决定你的事业、生活走向和人生幸福。

实现人生的“指数型成长”,选择一直在你的手里。今天,不妨再仔细听听Meg Jay博士的建议,从最年轻的时候开始积累你的“身份资本”,让后续的人生实现指数型成长。

最后,祝福1078万考生高考顺利,取得好成绩!

Why 30 is not the new 20, TED

当我20几岁时, 我见了我的第一位心理诊疗客户。当时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临床心理学博士。

客户是一位叫Alex的26岁女士。她进门后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踢掉平底鞋,跟我说她要谈谈男人的问题。

我听到这话就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同学的第一个客户是纵火犯。相比之下,我的这位客人的状况要好多了,我想我肯定能轻松处理。

然而我没有。对于Alex带来的故事,我只是频频点头。比如,Alex说“30岁不过就是一个新的20岁”(30 is the new 20)。对我当时的认知来说,她说的一点没错。看起来,你在20多岁之后才会有事业,会有婚姻,再有儿女,最后是死亡。似乎对Alex和我那样20几岁的人,除了时间以外,我们几乎一无所有。

但没过多久,我的导师就开始催我,让我推动Alex认真考虑她的感情生活。我当时拒绝了。

我的理由是:

“没错,她是在恋爱,但她的对象太不靠谱了,没有一点迹象表明她会和他结婚。”

导师说:

“现在是不大可能,但她很可能会和下一个这样的家伙结婚。你要给Alex所有建议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她结婚之前。”

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顿悟”时刻。那一刻我意识到,30岁并不是一个新的20岁。

没错,现在人们结婚或者安定下来的年龄比以往更晚一些,但这并不表示20几岁就是人生发展的搁浅时期,反而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却在,挥霍它。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这种“善意的忽视”是一个非常现实且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

美国大约有5000万20几岁的人,大约占到总人口的15%。几乎所有人,都要先经历过他们的20几岁才会真正进入成年期。

我现在专门研究20几岁的人,因为我认为,这5000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经学家以及生育专家已经了解到的事实——那就是,“认清你20多岁的意义”,是对于你来说,能对自己的感情、幸福、甚至是对世界所能做的最简单而最有影响力的事。

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事实。

这些事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 人生80%的决定性时刻、顿悟时刻发生在35岁;

· 事业前10年的发展对今后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

· 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在 30岁时候结婚,或是跟他们今后的伴侣同居;

· 大脑在人20几岁时达到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发育高峰,然后它将开启成年人模式,这意味着,不管你想改变自己的什么,现在(20几岁)就是时候;

· 相比人生其他阶段,20几岁时性格的变化最大;

· 女性的生育能力在28岁时达到巅峰,35岁之后就有点棘手;

因此20几岁正是你培养今后选择的最佳时机。

当我们谈及儿童发展,人们都知道前5年是脑部语言区和其他部分发育的关键时期。那段时间看似平常普通,却对之后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人们对成年时期的发展知道的却很少,20多岁恰恰是成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20多岁的人往往不自知。他们经常看到的是,20多岁是成年的过渡期,研究人员把二十几岁称作青春期的延长。

在某种文化中,我们实际上是把成年期中最重要的、最具决定性的十年,归到不重要的一类,认为年轻可以恣意挥霍。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说过,要想有大成就,你需要一个计划和不是太“够”的时间(You need a plan and not quite enough time)。

可想而知,如果你拍着一个二十几岁的脑袋,对他说:“你还有十年的时间才会开启你真正的生活”时,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什么也不会发生。你已经卸下了他的紧迫感和雄心壮志。因此,当然什么也不会发生。

可以想见的是,每天都会有聪明又有趣的二十几岁年轻人,跑到办公室来跟我说:

“我知道这个男朋友不适合我,但这段感情不作数。我只是在消磨时间而已。”或者是“大家都说,只要我在30岁时开始真正的事业就没问题。”这一类的话。还可以想见的是,几年后,他们会这样讲:“我都快30岁了,但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我大学毕业时候的简历都比现在好。”

再过几年,就变成这样的感慨:

“20几岁时谈恋爱就像玩抢椅子游戏。每个人都东奔西跑,乐在其中,但到30岁左右,音乐突然就停止了。每个人都开始坐下,一个接着一个,我不想成为唯一一个还站着的人。所以有时候我想我和他结婚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我30岁时离我最近的那把'椅子’而已。”

千万别去做那样的选择,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风险真的很高。很多人在30岁时压力会变得很大,从而迅速开始一个新事业,选择一个城市,结婚,在很短的时间内生孩子。

这些事很多其实是互不相容的。研究开始表明,在30几岁时一下子完成这些事,难度和压力都是巨大的。

千禧一代的中年危机,不在于能否买一辆红色跑车,而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职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是,无法生一个你想要的孩子。

太多30几岁和40几岁的客户,看着他们自己,然后再看另一边的我,回忆他们的20多岁,会想不起来“我那会儿在做什么?我当时在想些什么?”

我想改变20多岁的人的所做与所想。

举个例子:

这次是一位叫Emma的女性。25岁时,Emma来到我的办公室,用她的话来讲,她正在经历“身份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她原以为自己会在艺术界或是娱乐界工作,但她还没想好,所以前几年时间,她花在做服务员上了。

为了省钱,她当时跟一个“脾气比志向大”的男朋友同居。她的童年则更艰难,在诊疗室,她时不时会痛哭,又安慰自己说,“你无法选择你的家人,但你能选择你的朋友。”

有一天,Emma又来诊疗室,她的头埋在膝盖里,哭了近一个小时。起因是,她刚买了一个新的通讯录,花了一上午时间填她的联系人,但是当她面对紧急联系人那一栏空白时,她愣住了。

她近乎歇斯底里的看着我说:“如果我出车祸了,谁会照顾我?如果我得癌症了,谁会照顾我?”

当时,我花了很大努力忍住不说“我会”二字。因为我知道Emma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位会照顾她的治疗师,而是更好的生活,而且我知道她的时机到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告诉了Emma 20多岁年轻人最应该知道的三件事。

第一,忘掉所谓的身份危机,开始积累身份资本(identity capital)。

我所说的“积累身份资本”指的是,可以增加你自身价值的事,对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作出投资。

我建议的是,不要做无谓的探索,那叫做拖延时间。开始吧,让它有意义,让每一步都算数。

第二,不要坐井观天。

20多岁的人如果只和想法相同的同龄人交往,就限制了交际圈,限制了自己的所知、所想、所讲甚至是工作地点。

大概有一半的二十几岁年轻人没有工作或者是未充分就业。但有一半不是这样的,通过不那么直接的联系或者说弱联系,就是你进入那个群体的途径。

有一半的新工作是没有公开招聘信息的,所以你得去问你邻居的老板,这也许就会成为你拿到“非公开”好工作机会的方法。

千万别觉得这是走后门,信息就是这样传播的。

第三,20多岁正是你选择家人的时候。

当下你可能会认为,30岁再安定下来比20几岁更靠谱,我也同意。但是随便选一个正在和你同居,或者谈恋爱的人步入婚姻是行不通的。

最好的经营婚姻的时机就是在你结婚之前。选择婚姻要像选择工作一样积极而审慎,选择你的家人、家庭就是要决定你想要和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应付或者消磨时间。

你们也许会问,那后来,Emma怎么样了?

她找到了一个前室友的表哥,这个人在另一个州的一家艺术博物馆工作,她通过这个联系找到了一份理想中的工作。这份工作也给了她离开当时男友的理由。

现在,5年过去了,她是博物馆特别活动的策划者。她谨慎地选择了她的丈夫。她热爱她的新事业,也爱她的家庭。

记住,20岁光阴不再来,所以认清、把握好你的成年时期,积累一些身份资本,重视你的弱联系,认真选择你未来的家人。

不要被你不知道的,或是没有做过的事所限制、所定义。生活的决定权在你,现在,你就在决定你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