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白头翁,它有哪些特点?

熟悉中药的人都知道,中草药的名字,有很多富有深刻内涵、甚至富有诗意的名字。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徐长卿、刘寄奴,这些都是人物的名字;比如杜仲、续断等,都是因为其特性而得名。而“白头翁”,则是因为它的外形而得名。

白头翁,从植物属性来说,它是一种毛茛科银连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它全身都披覆着白色的毛茸,尤其是一端的白毛更为明显,于是,古人便形象地将其叫做“白头翁”。

正是如此,白头翁又有“野丈、胡王使者、奈何草”等很多形象而富有诗意的别名。但无论如何,这些名字都万变不离其宗,都有因为“白发”而像老翁的意思在里面。

当然,白头翁身上,还有一些悲壮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某个朝代时,痢疾爆发,而古人的生活卫生环境都是比较差的,更没有什么抗生素之说,痢疾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

这时候,在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白发老人,他亲手采集一种野草熬水给患上痢疾的穷人喝,喝了他的药汤之后,大家很快就康复了。

人们为了纪念白发老人,便将这种一端长有白毛的野草叫做“白头翁”。从这个故事也就意味着,白头翁是一味清热解毒治痢的良药。

白头翁入药的常用部位,是它的根茎,但它的花叶果实其实都有相近的效用。人们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前后采挖白头翁的根茎,清水洗净后晒干,切段上架入药。

同时,因为白头翁会开紫色的小花,有的地方也会种植白头翁作为观赏花卉。由于白头翁遇到酸雨就会枯萎死掉,也可以成为监测污染的指标性植物。

从中药的性味归经来说,白头翁苦温无毒,能入胃、大肠二经。

在《伤寒论》里,有关于白头翁的描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医圣张仲景的白头翁汤,就是以白头翁为君,配伍黄连、黄柏、秦皮组成,专门用于调治痢疾。

根据《伤寒论》的文意,我们可以知道,病人之所以下痢而欲饮水,这是由于内有热邪的缘故,所以用白头翁汤主之。

需要注意的是,白头翁汤虽然是用白头翁为君药,但用量却不是最大的,这个情况,和通常组方配伍原则里、主药的分量最大是不相同的。

同时,白头翁汤的煎煮,有用“七升水煎取二升”的说法,说明煎煮的时间必须足够长,不能像其它外感方剂一样,沸后就喝。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白头翁不但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还能杀虫抑菌、抑制毛滴虫的生长。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对白头翁的使用心得做了更多阐述发挥,认为它也可以用于痔疮等出血证候。

当然,主要还是以热毒血痢为主,其它温疟寒热、鼻衄、血痔、咽肿为辅,同时,还可以用于百骨节痛。

最后,白头翁还可以外用,比如捣烂取汁,涂治疮疖肿痛之类。

总而言之,白头翁性味苦寒,所以,血分无热者忌服,当然也不适合虚寒性的泄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