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纬申诗词选集(62):长调词韵十首
憶舊遊慢 靈鷲印象-龍泓洞
雙調 健捷激裊
龍泓洞在天竺山靈鷲院理公巖之北,赤烏二年葛仙翁於此得道,有石洞,世傳底通浙江,過蕭山,有采石乳者入洞聞波浪聲,舊有人就洞兩傍鑿羅漢十六。
是一燈猜透,七尺流連,三界輪回。
煙絶幽深處,
向孤山采葛,臨水尋梅。
泓龍吐雲吞雨,洞度下西溪。
漸佛國風驚,陰崖木落,鷲嶺蛩凄。
依稀。理公塔,
蘊仙翁化道,羅漢因機。
夜半聽簫笛,
正心羈造化,夢事菩提。
蜿蜒秋壑清杳,金盞欲離披。
但從此淪乎,晨鐘暮鼓人不歸。
注釋:
一燈:喩智慧破迷。
三界:佛教指眾生輪回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西溪在武林山西北,宋建炎三年,昇杭州為臨安府,築行宮於鳳凰山,乃錢氏之舊。
造化: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
菩提:佛教用以指豁然徹悟的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途徑。
金盞:與水仙相似。
離披:朱熹集注:“離披,分散貌。”
辛丑年暮春塡於上海臨港
憶舊遊慢 靈鷲印象-蓮花峰
雙調 健捷激裊
靈鷲山:杭州西湖的飛來峰。傳説由印度飛來。晉咸和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嘆曰:此乃中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樹錫結庵,名曰靈隱,命其峰曰飛來。
奈今生寂寞,
六氣氤氳,半世西東。
昨夜蓮花落,
合錢塘暮雨,鷲嶺丹楓。
且看兩浙芳草,多在去來中。
嘆故國俄驚,
天涯猶倦,此夢猜空。
匆匆。晉僧遠,
況至今綠水,依舊靑峰。
曩昔臨三竺,
亦不知何日,墜落蒼穹。
應是客心如約,飛石卻朦朧。
恨苹末飄零,獨緣靈隱無影蹤。
注釋:
蓮花峰在下天竺寺西峰,頂有孤石,可四十圍,頂上四開,狀如千葉蓮花。
六氣:《左傳》:“天有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
兩浙:浙東和浙西的合稱。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以北簡稱浙西。
曩昔:往日,從前。
戰國楚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靑苹之末。” 苹的葉尖。指風所起處。
辛丑年暮春塡於上海臨港
水調歌頭 瀟湘印象-江天暮雪
中呂宮:(高下閃賺)
史九韶《瀟湘八景記》:歲晏江空,風嚴冰結。憑夷翦水,亂灑飄屑。浩歌者誰,一篷載月。獨酌寒潭,以寄清絶。此江天暮雪。
人遲巴陵道,鳥倦古潭洲。
鼎湖凝雨,巫峽鳴鹿獨呦呦。
千徑烟雲散盡,
萬裏江天冷透,六出欲連丘。
浦斷洞庭岸,白蓋劍灘頭。
據蕭森,沙草息,落未休。
積隂蔽日,岳麓縹緲玉妝樓。
兗豫垂綸釣客,
荆楚披蓑村叟,望水興何悠。
但覺蒼梧好,一夢上蘭舟。
注釋:
潭州:長沙的古稱。
鼎湖:黃帝鑄鼎,荆山之陽張樂,鼎成洞庭之野。帝騎龍上昇,故天心湖之西曰:鼎湖。
六出: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六出者隂極之數。
劍灘:俗傳灘有妖孼,許旌陽試劍於石,而石裂,今石尙存。
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葬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辛丑年仲春塡於上海臨港
水調歌頭 瀟湘印象-山市晴嵐
中呂宮:(高下閃賺)
史九韶《瀟湘八景記》:依山為谷,列肆為居,魚蝦之會,蔆芡之都,來者於於,往者徐徐,林端清氣若有若無,翠含山色紅射朝暉,斂不盈乎一掬,散則滿乎太虛。此山市晴嵐,
市橋漁浦石,江岸舊田廬。
長沙烟濕,蒼崖孤館立村墟。
秋夢西灣遺迹,
春憶東臺舊旅,隱約興丹朱。
政善敦風節,鈔幣兌苞苴。
問蔆芡,桃花落,忽鷓鴣。
瀟湘麥秀,善化湘女獨騎驢。
端愧流觴曲水,
徒記篬筤幽谷,策杖説蒼梧。
舟泊江亭下,把酒試蒓鱸。
注釋:
蔆芡:蔆角和芡實。薛綜注:“蔆,芰也。芡,雞頭米也。”
東臺:東臺山,一名鳳凰山,高起為邑治天馬,
苞苴:蒲包。用葦或茅編織成的包裹魚肉之類食品的用具。
鷓鴣:如雞,黑色,其鳴自呼。此鳥常南飛不止。古人諧其鳴聲“行不得也哥哥”,詩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鄉。
篬筤:竹色蒼翠貌。
善化:宋以前,俱長沙縣地。哲宗元符元年,始割長沙五鄉、湘潭二鄉,立縣。
辛丑年仲春塡於上海臨港
水調歌頭 瀟湘印象-洞庭秋月
中呂宮:(高下閃賺)
史九韶《瀟湘八景記》:君山南來,浩浩滄溟。飄風不起,層浪不生。夜氣旣清,靜露斯零。素娥浴水,光蕩金精。倒霓裳之清影,來廣樂之天聲。纖雲不翳,上下虛明。此洞庭秋月。
烟晚明秀閣,月滿岳陽樓。
三湘深處,鷺去虛碧下芳洲。
木落巴陵聽笛。
露冷湖灣把酒。風亂醉還休。
天凈蒼凉起,瀟水獨東流。
八百里,蘆花白,得清幽。
冰輪漸落,斗惑旋運洞庭秋。
況是人生如此。
無奈紅塵依舊。影寄若雲浮。
今夜孤吟者,不怒任虛舟。
注釋:
明秀閣在縣東湖之側,秀峰巷口。以山明水秀,故名。
岳陽樓:岳陽西門古城樓。相傳三國吳魯肅在此建閲兵臺,唐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説謫守巴陵時在舊閲兵臺基礎上興建此樓。主樓三層,巍峨雄壯。登樓遠眺,八百里洞庭盡收眼底,為古今著名風景名勝。
瀟水發源道州,
虛舟:無人駕御的船只。
辛丑年仲春塡於上海臨港
恨來遲 麗水印象-冷泉亭
雙調:(健捷激裊)
冷泉亭:麗水縣西白雲山山半有冷泉亭。
去雁銜蘆,別鶴隨雨,宿草含霜。
奈練水重陽,處州寒露,老圃蒼茫。
若輞川、盡展古城岡。
再入書屋秋凉。
但插菊椒園,落盈次第,惆悵思量。
辛丑年暮春塡於上海臨港
水調歌頭 臺州印象-仙居 石龕山
中呂:高下閃賺
仙居在今浙江省。宋景德四年始置。以産白術著名。
石龕山在仙居東南十五里,有石室可容千人,俗傳昔有神栖焉。
紫庭著白術,蒼竹對寒泉。
大溪環水,白鸛亭在石龕山。
外掩重巒秀出,
中抱仙居不遠,今日得攀緣。
靑烏東南去,五月問桃源。
三井在,玉虛遠,過杜鵑。
絶崖獨冠,車轍未遮越吳關。
夕照新陽蝶去,
落色迎春花晚,塵事若雲烟。
梵佛果丹在,步步念靑蓮。
注釋:
白術根莖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經健脾,和中燥,濕利水。
靑烏:借指風水寶地。唐王維 《能禪師碑》:“擇吉祥之地,不待靑烏;變功德之林,皆成白鶴。”
庚子年五月塡於上海臨港
水調歌頭 鹽官秋濤
中呂:高下閃賺
鹽官:漢武帝元狩四年在會稽郡海鹽縣置鹽官(司鹽之官),遂名。
碧血隨滄海,浩氣撃東溟。
鹽官傾耳,莫負今夜子胥情。
渾説春秋八卦,
談笑越吳九鼎,應恨失耆英。
千載鴟夷去,百世作濤聲。
還我身,錢塘動,十萬兵。
暮雲朝雨,遑論生死餞君行。
臨水波傾龍識,
過嶺風斜鶴認,忠義蕩寰瀛。
梓墓忠魂起,歸夢叱三更。
注釋:
子胥情:吳王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嘆曰:「嗟乎!讒臣嚭為亂矣。」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乃自剄死。吳王聞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棄子胥軀,投之錢塘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浮之江中,依潮來往,蕩激崩岸。吳人憐之,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
鴟夷:借指春秋吳伍員。明高啓《行路難》詩之二:“鉤弋死雲陽,鴟夷棄江沙。”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應劭曰:「取馬革為鴟夷,鴟夷,榼形。」
耆英:高年碩德者之稱。
庚子年八月塡於上海臨港
探芳信 庚子歲末贈微信諸友
雙調:健捷激裊,庚子歲末,寒暑不時,行瘟疫傳染傷人,親識不相弔問。想可畏怖。
歲何苦。使八極空吟,三辰無語。
獨黃昏羈客,惶惶弄南呂。
悲酸不憶胭脂水,應是梅花絮。
但從容、半世清霜,一時昏雨。
誰與夕陽訴。
有歇浦詩人,江東才女。
難掩凄凉,瘟疫染傳處。
苔侵水嚙分風月,除夜今誰賦。
莫纏綿、且把凶妖喝住。
注釋:
南呂:古代樂律調名。十二律之一,屬陰律。
三辰:杜預注:“三辰,日、月、星也。”
庚子歲末塡於上海臨港
水調歌頭 長生草
中呂:高下閃賺
典術曰:長生草一名通天草。價値千萬,陰乾日服方寸,令人得仙。
濯漱通天草,氣激石長生。
千年難得,通泉根在九天瀛。
夢裏事神餌玉,
月下參禪顧影,無意伴簫笙。
夕掩敦風節,不死問仙莖。
壽如許,人何久,始空溟。
盛思回首,不敢懷昔説崢嶸。
七洞斷橋揮袂,
十里灞陵作哽,歲晚送秋聲。
羈憤相思木,夜夜獨伶仃。
注釋:
相思木:南朝梁任昉 《述異記》卷上:“昔戰國時,魏國苦秦之難。嘗有民從政戍秦 ,久不返,妻思而卒。旣葬,塚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因謂之相思木。”
灞陵在今西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塡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