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家有话说|选择中,有些组合失败了(2)
《选择中,有些组合失败了》这个问题,不是我们昨天或今年才发现的,它一直就有、一直存在于我们小麦育种过程中。
这里,我为什么说它一直存在我们“小麦育种”过程中,而不是所有作物育种过程中呢?
这是因为,其它作物大都实现了“杂种化”。杂交种的产量或抗性、或适应性,利用的是杂种的杂交优势。其杂交种基因杂合的程度越高,杂交优势表现的就越是明显,杂种的产量也就越高越稳定。这其中,杂交种基因型中,有益显性基因越多,对杂交种的诸多有益目标表现就越是有利。
我们小麦就不是这样了。我们小麦暂时利用的是基因纯合度在90%以上的“纯合”群体(品种),这些“纯合”群体(品种),是经过杂交种后代最少五次选择后才得来的,它们的杂交优势已经非常微弱,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等是靠稳定基因结合后的表达。在这里,显性基因已经没有了太多的优势,或它们的作用已等同于隐性基因。
上篇文章或以前同类话题我们都曾经提到过,说:“小麦杂交优势强的组合并不一定能够育成品种。”。譬如,我们以前提到过的:中美杂交种-DK105和DK107,兰考906/美国白麦,3638/农大333,以及刘加平我们共同配制的周麦36/5626等。这些杂交种F1代杂交优势很强,产量性状表现很好,但就像我们上篇文章说的那样,选择过程中,它们的后代有些就连三代、四代都没有见到。其杂交F2群体表现不错,但个体或F3品系表现就不行了,且是越来越不行,最终选择失败。
这种现象在说明什么、或在告诉着我们什么呢?
我觉得,这样的组合、这样的杂种一代,它们在告诉我们:它们基因的杂合率很高!因为,杂交种的杂合度越高,其杂交优势就越是明显啊!它们在告诉我们,我们所需要的目标性状它们结合的很好!这就是配合力好的具体体现。说明它们独立基因交换的频率大于由几个或多个基因组成的“大片段”或建辉说的“基因撮”!理由是,杂交种基因型一旦当这些“大片段”或“基因撮”起作用时,其杂交种的杂交优势、特别是我们“热衷”的杂交优势就会被这些“大片段”或“基因撮”所带来的综合性状所掩盖,或者说是这些性状虽然也好,但我们已经看“麻木”了。这样的组合或一代的亲缘应该相对较远,不论它们亲本组成咋样!因为,没有较远的基因型很难有杂交优势强的表现。其中的周麦36/5626可能就是这样——看似不远,实则可能不近。它们的表现在告诉我们,由于这些杂交一代的基因型多是单个基因交换的,一旦到了二代,分离就“疯狂”了、就不同于有“大片段”或“基因撮”拉拽着那样靠谱儿、那样的看似“稳定”、那样的更接近某“品种”。
下边说最关键的!
我在想,有突破性品种,可能或应该从这样的组合或一代中来!
以前这样的组合或一代没有选择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这样的组合或一代的处理方法有欠缺,没有依据不同组合不同对待的原则,将它们都“一视同仁”了。具体的说就是一次杂交、连续去选择了,结果我们拿它们的“疯狂”没办法!
现在看,没有别的高招儿,还是靠老生常谈、但却是“只谈”而执行不好的回交来解决!
我们再次重申:回交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控制这一类最有前途和希望的组合、或一代不再疯狂分离,让它们按照我们“既定”(轮回亲本)方向分离和稳定。其实,远缘杂交就是这样的套路,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反复的回交,而是适可而止,或具后代表现而定……
说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回到上边说到的几个杂交优势强,但没有育成品种的组合上了——假如,中美杂交种-DK105和DK107这样的组合,我们用中国那个原始“保持系”做轮回亲本,回交一下两下如何?兰考906/美国白麦这个组合,我们依据其F1表现,用任何一方回交一下,我们再进行选择,看看结果如何?3638/农大333,就更甭说了,用农大5133回交!刘加平我们共同配制的周麦36/5626,这个组合可以同时将周麦36和5626都做为轮回亲本,分成两个途径去选择!因为,周麦36综合表现不错,5626的综合表现也不错,回交的目的就是让这样组合后代个体性状表现偏向某一方就行、不“疯狂”了就行。
小麦族多组学网站:http://202.194.1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