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过白沙桥
金秋,国庆节,清晨。
旅游车簇拥着一车的向往,披着霞光,驶离千岛湖畔、新安江边的新兴城镇——白沙镇,直往白沙大桥而去。
雄伟的白沙大桥建在白沙镇南碧绿的新安江上。桥长三百六十二米,高二十四米,宽十一米,正桥六孔,孔跨五十米,略呈弧形。
据介绍,大桥自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纪念日破土动工,至一九六零年“七一”建成。就是说当共和国刚满十岁的时候,英勇的劳动大军在这里打响了向“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的世言宣战的第一炮,直至一桥飞架南北,筑起浙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我环顾着左右,极力寻觅可以证明当年酣战的景迹,但映入眼帘的是齐崭的厂房,整齐的道上不时有五星红旗飘扬。不知当年破土开工可曾留下珍贵资料,或图片,或照片,或影片……。
望着眼前的大桥,心想,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无名英雄披荆斩棘在穷土野岭之中,斗戈壁,战荒原,淋雨雪,饮风沙,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工程,建树了一个又一个的功勋。共和国的土地上拥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创业者、建设者、劳动者,他们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无数无私的奉献。白沙大桥选在国庆动工,而于“七一”建成,决不是偶然的巧合。
车缓缓上桥,但见大桥宽阔和桥面两侧的栏杆上精雕各种大小狮子。或蹲或跃,或嬉或怒,有的仰望云天,有的凝视江涛,有的侧身转首,有的高踞雄盘,真是姿态神采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召之即来。人置其中,犹如置身于一个石狮雕刻艺术展品的长廊之中。行家介绍,白沙桥在造型和艺术上,秉承了我国民族传统的石拱桥的特点,结构轻巧明快,气势雄伟壮丽。
车过桥顶,“你看,你看!”顺着同伴的指向,只见桥东桥头石崖处有一座造型优美的亭阁,名曰“迎客亭”。迎客亭临江而立,兀出翠岗,四周苍松翠柏,花团锦簇,远远望去,宛如一幅格调明快、色彩鲜艳的山水画。导游说,在亭子的正中,立着一块汉白玉的高碑,碑的正面刻有郭沫若同志所题“白沙桥”,背后是建桥碑志;在亭子面江一侧两根石柱上,写着一副对联:“姿若虹霓为河山增秀气,故如盘石与岁月竞久长”,以形容白沙大桥的壮丽。亭前还有水泥平台,游人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尽收眼底。由于人在车上,看来今日无此眼福。
车行渐离时,想起明人曾在《晓过卢沟桥》诗中描绘卢沟桥畔风景的“渺渺平沙接远堤,一川斜月石梁西”、“云淡渐看银汉没,烟空微觉玉绳低”的几句诗。但是透过车窗眺望被朝霞染得金澄澄的白沙镇,却是另番情趣。倒是车过桥后向右驶在南山路上,再回首白沙大桥时,才觉得古人形容赵州桥,说它既像是初出云层的一轮新月,又像是雨后初晴时的天上长虹,用来比喻白沙大桥也是十分得恰当。那么,用它来比喻我们的在历史长河中行进的共和国呢,不知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