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河
豆腐店西为温凉河。这条发源于紫山山巅火龙庙的冬温夏凉的不冻河水,弯弯曲曲13公里,与梅溪河一起,将整个南阳城紧紧地搂在怀里,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人们,成为人们的生命之河。
温凉河性温良。温良者,温和善良也。温凉河细水潺潺,清清凉凉,冬温夏凉,悠悠地围城而过,供沿岸的人们洗衣,淘菜。洗澡,纳凉。她温柔体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她心地善良,鱼虾鳖蟹从不吝啬,瓜果蔬菜四季供应;她不怒不揾,平静地看着两岸的孩子们,任其任性泼皮,容其撒娇发痴。
也有暴躁的时候。2000年夏天,南阳暴雨,白河河水暴涨,倒灌入城,温凉河上游的龙王沟水库也被冲垮,整个温凉河河水肆虐,沿岸所有的棚舍皆被冲毁,整个河道漂浮着桌椅板凳,鸡狗猪羊。低洼处,河水暴涨一层楼高,真的是汪洋泽国,让人惊叹温良之水竟也如此可怕。据说,有一家女主人正在睡觉,被凉水浸醒,一睁眼看到满屋的鞋袜衣服打着旋围着自己转,吓得哇哇大哭。
温凉河与汉城河交汇处有一片沙洲,沙洲上有一处夯土高台,残存有大量的汉代砖瓦和陶片,应是汉代中兴时期的一处宫殿遗址,曰明远顶,俗称明山,为宛城遗址。传说这山会长,你不管如何刨石挖土,一俟鸡鸣,那山必定平复如初,所以又叫“鸣山”。明远顶西侧有六眼温泉,咕咕地冒着温水,汇入温良河中,这也许是温凉河名字的又一个由来吧。
古代的南阳并没有多少好的去处,独山渺远,王府山逼仄,且为私人宅院,只有这明山离城近,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基本满足了人们放松心情放浪形骸的需求,所以每逢中秋重阳,俊男靓女逡巡山间林隙,游玩嬉戏温泉河畔,钓鱼捉虾,喝酒吆喝,成为另一种时尚,甚至这种风俗在上世纪50年代依然存在,直到酒精厂的到来。
创立于1939年的酒精厂,原名芳林酒精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我党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培养了大批武装力量,是我党掌握的少有的红色经济体。1948年12月,南阳刚刚解放,即在这片沙洲上,即从刘寺迁来了全区第一座国营工厂----南阳酒精厂。
几十年来,南阳酒精厂一直是南阳工业的一面旗帜,不仅因为它根正苗红,更因为它不断创新。它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酒精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第一座“沼气城”,它研制的卧龙玉液酒、明山酒、天冠啤酒,曾经是南阳人的骄傲和最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咕咕冒着热气的卧龙温泉不再流淌,这个几十年被南阳人引以为傲的红色工厂也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南迁溧河后,在温凉河畔阔大的沙洲上,只有那矗立着的两根红白相间的烟囱,盘根错节的车间的废墟,以及那一座座没了窗户的高大建筑物,似乎尚在诉说着它的辉煌,展示着那曾经的强悍的工业文明。
怀着一股淡淡的惆怅,漫步于温凉河西新建的步行道。这里紧贴医圣祠,曾经是温凉河的沙滩,是人们庙会时歇息购物的场所,是庙会上唱戏休闲的荒凉处所,如今随着内河改造的步伐变得年轻秀美起来。
景多,一步一景。碧水映着蓝天,蓝天罩着白云,白云缠着明月,缭绕在高楼之间,景明成画,移步为诗。树多为新树,高高低低,布满河道。高的有枫杨有池杉,有槐树有合欢,低的是芦竹女贞海棠……品类繁多,林林重重,围了河岸,遮了艳阳,在溪流的滋润下颇显精神。
人多在早晚出现。晨练的早早守在林间空地上,吸气呼气,凝天地精华,提腿拍臀抚头拍心,祛世俗恶气。老的悠闲自在,小的活泼可爱,骑着小车儿,挂了水杯,戴了小帽儿,在林荫道上追寻爷爷奶奶的身影,那稚嫩的笑声,和着盛夏的知了,多了一些活力和喧闹。
河畔,幽深里响着瀑声,瀑声里伸出小径。木质栅栏扶持下,那小径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宽宽窄窄,左左右右,与对岸高大的工业废墟相映衬,愈显废墟的阳刚,厂房的厚重,甚而生出一种英雄迟暮、夸父逐日、开天辟地的豪迈与凝重。
时代在发展,人类从工业文明获得了很多也付出了太多,当我们幡然而悟,我们获得的那些工业产品,远远弥补不了我们失去的蓝天白云,山青水秀,我们的温泉,我们的鱼虾时,我们还会留恋那些所谓的工业文明吗?
医圣祠里槐香阵阵,医圣祠外步履匆匆。当我们抛却了工业文明,重回生态文明的怀抱时,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捡拾起那些丢掉的中华文化,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医文化、礼仪文化、乡土文化、根文化?
医圣祠外几百米的温凉河面上,横跨着四座桥,桥各有特点。魏公桥宽阔,古老,故事也多。有说曹操兵败宛城,马失前蹄于此,被典韦、曹昂拼死救出,故建桥纪念的;有说此桥乃明唐王府太监魏寿督建,因其乐善好施,人称魏公,故名魏公桥的。
钢桥为新建,钢架结构,白栏杆圆弧形,透着现代显得轻巧。拱桥高耸,独拱桥洞,透着不可一世,睥睨一切。
只七孔桥低眉含首,联通寻常人家,承载车水马龙,吸收烟火气息。就像一位平易近人的大家闺秀,将衣袂上的汉画古风、神兽鸟羽裹紧,不张扬不卑怯,只默默地守候在仲景祠,守护着豆腐店。
只是,七孔桥变成了九孔桥,成为此次温凉河改造最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