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自己学生相恋的民国大师们,最后都过得幸福么?
民国时期的文豪大家辈出,
正值新旧思想兼容并包,
很多人纷纷开始探求真理,
这其中也包括爱情。
1922年张幼仪生下次子彼得
随即与疯狂爱上林徽因的徐志摩
在德国柏林签字离婚
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桩离婚案而轰动全国
民国时期许多名人
最后都不约而同的
选择和自己的女学生在一起
那么他们是否都有一个幸福的结局呢?
二、蔡元培与周峻
当时蔡元培丧偶不久
从欧洲大陆考察归来
适逢国内的政治局势动乱
他有些心灰
并做好再度留洋
潜心治学的打算
此时,昔日故友致电邀请他赴宴
蔡元培欣然前往。
然而去了之后才发现,
好友是给他做媒来了。
蔡元培本想拒绝,又觉得不好拒绝,
毕竟好友是真心要为自己谋求幸福。
思前想后,
他对续娶的女子提出了三个苛刻的条件
一、本人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
二、年龄略大;
三是熟谙英语而能成为研究助手者。
蔡元培心想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女子,
即便有,肯定也成为别人的娇妻了,
不可能那么巧能轮到自己吧,
这徐新六讨了没趣也就该死心了。
结果,
没想到的是好友不仅没被条件吓到,
还一脸灿然地满口答应下来
“没问题,没问题,
并且我还可以给您增补几个条件
第四是贤惠且极赋爱心;
第五相貌可人,亲切,勤勉;
第六……”
天下真有这样的好女子?
蔡元培虽然吃惊,但也无比向往。
徐新六要介绍的这个好女子,
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已经33岁还没有结婚,
只为了爱情而痴痴等候的女子
——蔡元培曾经的学生——周峻。
1923年7月10日,
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这是蔡元培的第三次婚礼。
虽然两人相差24岁,
婚后却异常幸福美满。
三、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教书时,
许广平是她班里的女学生。
当时许广平是学生干部,
经常带头举行学生游行。
正值花样年华的她,
给鲁迅写信寻求帮助。
他们在信中畅谈自由,
到关心彼此的生活。
渐渐的许广平对鲁迅情愫暗许,
许大胆勇敢的向自己的老师吐露芳心,
而此时的鲁迅已四十有余,
他最开始是拒绝的
但最终战胜自己内在的观念束缚。
和自己口中的小刺猬生活在一起。
两个人相伴十年,直到鲁迅逝世。
许广平继续给他的原配朱安寄生活费。
此后一直为鲁迅的遗稿出版而奔波余生。
但二人并未正式登记结婚,
鲁迅并未与原配朱安宣布离婚,
而与许广平保持着一生的同居关系。
四、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平靠自己的才学
被北大校长胡适特聘到北大教书
在北大的课堂上,
第一次上课紧张到说不出来话的他,
却记住了一个漂亮女孩的名字——张兆和。
继而开启了长达四年的情书轰炸
甚至直接追到张兆和的老家去
最终张兆和渐渐接纳了这个外表老实
内心火热的乡下人。
但婚后的沈从文和张兆和并不幸福,
张兆和一直都不理解也不看好沈从文的作品,
甚至连他写的故事也不喜欢读,
挑剔他信中的错别字,
对他的稿子看不过眼,
忍不住去改动里面的语法。
沈从文因此非常苦闷,
无处发泄的他和女诗人高清子
保持了长达9年的暧昧关系。
甚至有那么几年,
沈从文和家里人分居两室。
每天晚上,他到张兆和那里去吃晚饭,
然后带回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去住处吃。
直到沈从文去世之后,
张兆和整理稿件时才感慨
“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
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其中的遗憾和歉意让人感慨。
五、徐悲鸿和孙多慈
中国国画大师徐悲鸿年少时穷困潦倒,
曾与富家小姐蒋碧薇一见钟情。
两个人私奔去了日本。
在日本留学的日子,虽是贫苦,
但却可以苦中作乐。
十年漂泊,她从锦衣玉食的大小姐,
到操持家务的老太婆。
回国之后,徐悲鸿渐渐名气大了起来,
本以为苦尽甘来。
她却发现丈夫居然爱上了
班里一个叫孙韵君的女学生
徐悲鸿更是给她改名—孙多慈
年轻貌美,才华横溢。
自己亲自刻了两个戒指
一个写着“慈”,一个写着“悲”
但迫于校园舆论压力
徐悲鸿和孙多慈不得不分开
二人感情也算是无疾而终
此后,徐悲鸿又爱上了
年轻貌美的图书管理员廖静文
并与她结婚生子
六、艾青和韦嫈
韦嫈[yīng]是艾青曾在
常州武进女子示范学院的学生
此前他们一直都有书信来往,
艾青自己回忆说
“我和张竹茹到了桂林,
韦嫈又写信给我,
说她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
她要朝着那个目标前进。
后来我才知道,
她朝着的那个目标就是我。”
其实一开始艾青并不喜欢韦嫈,
只是因为他的妻子回老家生孩子去了,
经不住韦嫈发足马力不顾一切的追求
艾青才和韦嫈同居。
他们同居后
两人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
并且不断扩大
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
即使韦嫈给艾青生了四个孩子
但是依然挡不住艾青想要和她离婚的想法
在起诉到法院
折腾了五年后
他们的15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七、巴金和萧珊
那年,萧珊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
而巴金已经因为《家》闻名遐迩
于是,有很多书迷给巴金写信
但是唯有萧珊的信
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笔谈甚欢,书信往来密切
因此,热情开朗地萧珊大胆发出邀约
“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见面呢?“
随信,萧珊还附上了自己的照片。
由此,
两人从鸿雁传书,
变成了当面交往
面对萧珊的爱情,
比她大13岁的巴金,有些迟疑。
有一回萧珊来找他,
说家里人要把自己许配给一户有钱人家,
想请巴金帮忙拿个主意。
巴金没有表态,萧珊哭着跑下楼去,
巴金赶紧追过去跟她说
如果几年之后,你长大了,成熟了,
还愿意跟我这个老头子,
那我们就生活在一起。
两人相恋8年之后,
于1944年结婚,
从此更加相爱相惜,
没有吵过一次架,
也没有红了一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