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豆包
“麦苗儿绿,麦穗儿黄,麦子收了做干粮,做饺子,做片儿汤,做了烙饼一大张,做了豆包一大筐,从今儿不再饿的慌。”这是我小时的一首童谣,是我最早得到的说唱艺术的启蒙。每到麦收时节,小孩儿们都会想起这串顺口溜,并且一不小心就顺口溜出来。即便真饿的慌,只想一下那一大串实实在在的好吃食,也就不慌了。那时常吃粗粮,麦子是细粮,不常吃,所以更珍贵,更牵动了我们盼望麦收的心情。所以我们就有了自己的麦子节。
最喜欢的当属母亲做的豆包。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咬在嘴里真真的,妥妥的,那真叫一个好吃,怎么吃也吃不厌,吃不够。
麦子收好,晾干,全齐整整码在堂屋,那叫一个踏实,有底气。满屋的新粮食香。父母说话的声音明显都大了,亮了。此时母亲会让父亲把新麦子磨成当年的新面粉,用新粮食给我们做新豆包。我们都认为,新麦子,新面,有阳光的影子,只有做成包子,才有嚼头,才最地道,最体现原料本身的口感。因为新,所以鲜,所以粮食的香味会更浓,更纯,更直接。我们都眼巴巴盼了许久了呢。这种盼望和等待都成了一种隆重的仪式了。母亲在这种仪式中很有成就感,很自足。
很仔细地洗手,用最清澈的井水把白棉布做的屉布泡好,投啊投,揉啊揉,屉布也要叫它醒一下,快快进入状态。用面瓢小心舀出那精细,润白,松滑的面粉,放入早就清洗干净的面盆中。那时磨的面粉根据磨的精细程度和麦麸皮的多少分好多种,什么七二粉,八五粉,包子粉,饺子粉。做豆包当然用八五粉,麸子比例多些,做出来才更有传统的包子味。
和面,一边倒水一边用手和呀,转呀,揉呀,让那些麦子的粉尘颗粒变成了一大坨宣宣软软,柔韧而弹性十足的面团儿。再揉,随揉随加自制的面肥,面肥是上次做面食时故意留下的一小块面,让它自己自然发酵的。
好面是揉出来的。母亲总是这样说。舍的功夫揉出的面才揉出面性来,做出包子才好吃。揉面真的很费时间,要有真功夫。把面翻来覆去,辗转在手中揉压,我那时真的很佩服母亲对一团面的耐心。就那样揉啊,揉啊,母亲那时很年轻,揉面的动作充满活力和弹性,腰身也柔软地摆动,两条大辫子也随那揉面的动作晃来摆去,很有韵律,很有劳动美。大辫子的摆动钟摆一样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看痴了。母亲真美,劳动着的做豆包的母亲真美。啥时,我也能长出这么好看的大辫子就好了。我的小心思动啊动。弟弟则虎头虎脑在一旁充当拉拉队,大声喊着号子:一二三,妈加油。母亲回头慈爱地望了一下她的一双小儿女,额上都有了细汗,用手背手腕抹了一下,又更用力地揉起面来。
面,揉到了,揉就了面团饱满地坐在面板上。母亲用面盆把它扣上了。
这是醒面。就像把孩子拍着了,等着醒来。
在醒面时,母亲会把红小豆洗好,入锅烀烂,再用锅铲捣成豆馅,放入糖。醒馅。放入面肥醒好的面团被母亲放入盆中盖上盖帘放在热炕头上发面。
面发好了,可以开始做豆包了。我和弟弟冲上去,帮倒忙。我们都把玩面当成游戏了。我们都好奇那么扎手的麦穗咋就变得这么柔软,随你拿捏。母亲会给我们一人揪一小块,让我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捏什么样都成。那么丰富的小面团在我们的小手中改变成各种形状,模样。我们会像过家家一样,捏个爸,捏个妈,再捏两个娃。虽然最后都捏成了面疙瘩,只好互相嘲笑打趣,但做包子的过程笑声不断。揪剂子,装馅,包好,搓圆,母亲做的有条不紊。最后会在我们的要求下给我们做小动物豆包。做老虎,做免子,做小刺猬,用凤仙花瓣汁的红,用乐乐菜叶汁的绿调染的很漂亮,用红小豆做它们的小眼睛,我们也都乖乖听母亲调遣,乐颠颠地打着下手。
做好喽,把大锅放入水,放上笼屉,铺上屉布,把豆包们全放在屉布上,盖严锅盖,母亲怕跑气,甚至在锅盖边围上一圈备用屉布和毛巾。我和弟弟则争相往灶堂填柴,好让火旺旺地烧,让豆包快点熟。
熄火,等待。不能太心急,揭锅太早就生了,可太晚也不行,太晚就塌了,粘了。母亲安抚着两颗急不可待的小儿心,说我看着时间点儿呢,还有十分钟,五分钟,一分钟,那是她自己总结的规律。“揭锅喽—”在我和弟弟的欢呼声中,母亲像看谜底样地打开了锅盖,小屋瞬时热气腾腾,雾气蒙蒙。“妈,你在哪?姐,你在哪?我找不到你们了”弟弟调皮地在灶台前撞来撞去。
“我是腾云驾雾的八仙过海。”
“你自己怎么是八仙?”
“还有那么多豆包呢!”
娘仨个都笑了。屋外整麦垛的父亲也笑了。纵是神仙也羡慕这人间烟火的温暖呀。
曾有人问一个著名的厨师:美食怎么做才最好吃。厨师回答,用心做出的东西就最好吃。就像我的母亲做豆包,不慢怠粮食,尊重它们,顺应它们的习性,舍得功夫,舍得时光,陪着它们劳作,让它们一点点改变,慢活慢揉,把很多元素活进去,把很多东西都揉进去,有爱,有真心,有快乐,有希望,然后盼望,盼望,等待,等待。
然后,功到自然成,好吃的东西就是这么做成的。
作者介绍:
唐宝凤:遵化市遵化协会理事,遵化市诗歌协会会员,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几百篇,如:《马年说马》,《月亮之上》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行程
平
台
征
稿
启
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动态主编:陆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