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专家罗大伦介绍,自己治风寒感冒只用1碗汤!到底怎么喝呢?快来看一下!罗大伦老师介绍,有的感冒,属风寒外感,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寒邪挟风,外束皮毛,使人的体表受寒,然后阻滞气血经络的运行,让防御部队到达不了指定的位置,导致外邪入侵。此时,会打喷嚏,流鸡蛋清一样透明的清鼻涕、浑身发冷、怕风、呛咳、头疼、手脚冰凉、鼻音重。这个阶段,极其重要,我们自己如果抓住这个阶段,加以干预控制,则可以结束战斗,就没有后面的各种严重的问题了。而且,这个阶段邪气尚浅,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就把问题搞定。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一切让身体温暖起来,气血通畅的方法,都是可以的。在此,我推荐一个方法,是我现在最常使用的。
具体使用方法:干怀山药片50克,熬水,开锅30分钟,喝山药水。或者用怀山药粉30克,先用一点温水,将山药粉调成糊糊,然后用刚刚烧开的开水,猛地冲下去,然后用调羹不断搅拌,这样山药粉就变成了像藕粉一样的糊糊,放温,喝下去,多披件衣服,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除了罗大伦老师的治感冒的小妙招,我们详细了解下中医对感冒的认识。初起多见鼻道和卫表症状。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声重而嘶、头痛、恶风、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表现出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一般为风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病程较短,约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主要与温病,尤其是与风温早期鉴别。温病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风温初起,更与风热感冒相似,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该特别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鉴别。一般说来,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而温病则高热、壮热,多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者神昏、谵妄、惊厥等。各种温病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而感冒则四时可发。感冒常以风邪兼挟寒或热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首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其不同之处:风寒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者,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由于感邪的不同,临床上又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常呈散发性,病情较浅,症状不重,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显著,且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化热,合并他病。体虚感冒指平素虚弱之人,加之外邪侵袭而患感冒者,此类患者往往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在临床上应该区分气虚、阴虚的不同。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症的基础上兼有恶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咳痰无力、脉浮气虚症;阴虚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特点: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无汗、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等。特点:发热重、微恶寒、汗出不畅、头胀且痛、咳嗽有痰、黏稠而黄、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咽痛红肿、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有:板蓝根颗粒、桑菊感冒片、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灵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暑湿感冒多见于夏季,因患者素有湿热,又加感冒而得,也可因过食冷饮瓜果而引起。主要是恶寒发热、头痛头胀、胸膈痞满、腹痛肠鸣、呕吐腹泻、身乏无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等症。治疗宜芳香化浊、和中解表。治疗暑湿感冒的中成药有:午时茶颗粒、藿香正气丸等。
流行性感冒
时行感冒即西医所说的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与风热感冒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常伴有高烧、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倦无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等症。治疗宜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一般而言,治疗流感的中成药物与针对风热感冒的药物类似,但对于儿童、老人、或体弱的患者,严重流感或可诱发高热惊厥、并发细菌性肺炎,引起心脏损害等。因此,对于严重流感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进行退热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外,由于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使用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对于单纯的感冒不会有任何积极的治疗作用,反而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和肠道细菌紊乱。部分感冒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不可滥用抗生素。
本文选自7月8日《全科医学周刊》12版,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北京市中医推拿科诊疗中心 付国兵 沈潜,等资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