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相亲从良,家乡却人均海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ONE文艺生活
(ID:one_hanhan)
年是过完了,但逢过年必提感情可一次都没落下过。
这不,开工第一天,云相亲局就登上了热搜。
想起在老家过年那会儿,97年的表妹在大年初一的饭桌上,因为相亲的事儿跟家里发生口角。
初中同学经人介绍的相亲对象,闪婚不到半年,年前又闪离。
回小镇过年的故事挺多的,尤其是相亲。
没有一个留在本地的青年,能逃得过相亲这条坎儿。
于是,我在过年期间找到了三位老家相亲人儿,想听听留在家里的这些年轻人,感情到底会被怎么安排:
我二叔把所有机关单位的花名册
都翻了一遍
@黄小圆
我相亲史得五六年了,大多都是家里人给搭线。
毕业第一年,我爸妈嘴上也说不着急的,但每次跟他俩吃完饭去江边遛弯,碰到熟人打招呼都问我有没有对象。
在小县城,好像没对象你出门就张不开嘴,唠不到一块去都。
也不知道是怎么就开始相亲了,去买菜的时候,人家问我妈,你家孩子在哪上班啊?
我妈聊上一会就很自然地说,要是有合适的啊,记得帮我姑娘想着点。
大概是我妈这句话起了作用,出趟门全县人民都知道:
我,91年大龄,没对象,待嫁,挺急。
家里人还说,别太当回事儿,就当交朋友聊聊天,不用有什么压力。
起初我是没什么压力的,直到这几年。
我二叔去县里所有机关单位把人家花名册都翻了一个遍,专挑适龄男青年,简单直接高效。
我老姨,之前给我介绍了一个交警大队的,跟我堂弟是同学。
地方太小了,两家好多人都互相是亲戚,我俩相亲,中间隔着至少八个人,每个人都爱传话,好多事传来传去都变味了,结果就是互相拉黑。
相亲看似是两个人的事儿,但在我们这种小地方,谁都能进来掺一脚。
我这边刚加上微信,还没怎么聊,就有人跟我妈说他家有遗传病史。
而且相亲久了,家人的态度也挺让人捉摸不透的。
当面特别热络,把给我找对象当成全家唯一的年度指标,像过年这种饭局,必须挨个提杯酒给我一些感情箴言。
可背后也会说我太能挑了,自我感觉良好,为啥别人家女儿就没这么多毛病,暗戳戳数落完我,没几天就来串门:
“圆儿啊,你奶奶年前身体不太好了,你看是不是咱还得抓抓紧,找个对象领奶奶那见见?”
“好啊,那上回不行的那个,你再去帮我问问吧,我再跟他聊聊。”
“好嘞。”
小镇未婚青年早都习惯了,挑挑拣拣也还是要继续下一个。
小镇相亲青年
才是名副其实的海王
@阿九
我们这相亲不算很正式,一般就是先加微信。
鸽子蛋大的地方,俩人能聊几个月不见面。
头两年我平均每个月要见两个相亲对象,五年下来,没70也有80个。
而且这种介绍式的相亲,都是口头上接触接触,也不一定非得成。
所以经常会加串人,或者同时聊好几个,男方也是,同时跟别人也在接触,大家不过是县城里同一批未婚青年,彼此考量,心知肚明。
硬要在牵线的基础上,发掘点心动的元素。
而且家里的人,为了给自己孩子找对象,也都挺没下线的。
去年我跟一个相亲认识的男生,算是短暂谈了俩月,后来被我发现他跟县医院的小护士有不正当的关系。
而且那个护士是结了婚的,他看不上那个护士的工作,所以就跟人家玩玩,这还是被我发现后,他原话的回答。
因为这事儿,我就跟他分手了,结果还没分多久,我妈同学跑来说,有人又把这个男的介绍给她女儿,还说,我们要是跟他见面了,你家可不许生气啊。
没啥生气的,这阿姨是明明知道这男的因为啥跟我分手,但人家还是愿意坑自己家孩子,我们也没话说。
虽然是相亲,但我也不太将就,所以对大部分相过的男生,评价也一般:
有的没眼力价,吃完饭该结账了,但是迟迟不动。
有的情商特别低,微信上来就问我一个月能开多少工资。
倒是有一个起初聊挺好,但是见完面后,回去发微信说自己病了,等看完病回来再联系,然后就再也没联系过。
有干脆就聊不到一块去,说几句就没下文了。
最烦的就是,通过介绍人加了微信,对方都不主动说话。
最早开始相亲的时候,我还觉得挺尴尬的,现在聊不好打个招呼就互删了。
我知道我事儿挺多的,我姐说我玛丽苏剧看太多才这样,但其实只有自己知道,我是因为自尊心才挑别人的。
先表达出对别人的不满意,总比别人先看不上我要好吧。
要是没有正式工作
都没人给你介绍对象
@小刘
小地方相亲也能内卷,在我们这儿,编制大于身高,身高大于长相。
是的,我们家的现状就是,对长相极为宽容,对身高严格把控,要是没个正经工作压根没人给你介绍对象。
东北小县城对正式工作是最看重的。
都觉得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才配拥有体面的感情。
尤其是公检法单位优先考虑,要是这些单位里有新来的,只要没结婚没对象,就特别抢手,上赶着给人家介绍对象。
所以我身边大部分朋友,进了好的机关单位,下一步就是找对象。
没工作的都卯着劲儿准备省考和国考,有机会的话就还是想实现小镇阶级跨越。
我自己是通过相亲结婚的,结婚才半年,对方是边防单位的。
我妈对他特别满意,还没结婚的时候,只要有饭局就带上我们,拉出去秀,走到哪都要无意透露我对象在哪在哪上班,还是一米八几的高个。
之前有个认识的姨,给我介绍开蛋糕店的小老板,我妈听完就不乐意了,蛋糕店能开一辈子吗,做蛋糕也不会有退休工资。
挺尴尬的,但没办法。
选择相亲,就是选择了用家里的眼光去评判。
时间久了,我自己也会被洗脑,就觉得好工作是最重要的,除了正式工作,其余一切免谈。
. . .
相亲是每个小镇“留守”年轻人的常态。
选择回到老家的那一刻,基本就告别了自由恋爱的黄金期:
不给安排和介绍,就很难认识到别人。
一线城市打工人在996的时候,县城人毕业即结婚。
留在爸妈身边,住家里吃家里,没有房租和花钱的压力,只剩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合适的感情。
合适两个字的背后,也有过闪婚后又闪离的案例。
相亲挑花了眼,结了婚才发现人不行,拿婚姻头两年去谈恋爱的,比比皆是。
外人都在看热闹,只有真正走过相亲路的人才着急。
工作单位,勤快程度,性格好坏。
小范围的一次次扩散出去,却迟迟收不到结果。
一边是小地方人相亲难相亲苦。
另一边还有专家在情人节后建议,把农村剩男向城市输送,去解决城市的大龄剩女。
好多人看到这个新闻,就挺无语的。
适龄未婚,压在小镇青年的身上,确实是压力。
但乱点鸳鸯谱的专家,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一样,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