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小青龙汤亦可治顽固皮肤瘙痒
张某某,女性,38岁;初诊时间:2006年4月15日。
皮肤瘙痒2月余。
3个月前感冒,症现发热、恶寒、无汗等,自行服用抗病毒冲剂,以及医院静滴抗生素半月好转。感冒好转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但无斑丘疹,无皮肤破损,昼夜无减,曾就诊于省城医院,诊断为“药物性皮炎”,予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因改善不明显,又多次就诊于中医皮肤科(部分处方显示为清热凉血止痒之品),疗效亦不明显。刻诊:自觉皮肤瘙痒,伴干燥,有少量脱屑,涂抹“保湿润肤”护肤品则稍感舒服,形体单薄,纳差,舌质淡胖,苔水滑,脉浮。
诊断:皮肤瘙痒(药毒)
辨证:肺脾虚寒,饮滞腠理,肌肤失养
治法:温补脾肺,化饮利水
方剂:小青龙汤合真武汤加味
药物:麻黄8g 细辛6g 干姜15g 甘草10g白芍10g桂枝10g半夏10g五味子12g白术15g 茯苓20g 生姜10g 制附片6g(先煎30分钟) 3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3次。
4月17日二诊:患者3剂后,皮肤瘙痒明显缓解,诉汗出较多,酌减麻黄、桂枝用量,再服5剂,痒止告痊。
按语:一般认为小青龙汤主治证的病机为表寒里饮,而陈老认为是肺失宣降、寒饮内停,他认为《伤寒论》所载条文虽有表寒证象,《金匮要略》所用三条却无一条言及表证,显然本方并非专为表寒而设,仅从表寒里饮分析显然不够全面,从肺失宣降、寒饮内停阐述致病机理,尤能揭示病变本质。
肺失宣降,脾失转输,水气内停,射于肺则咳喘;犯于胃肠则干呕、噎嗝、下利;饮停胃脘则吐涎沫、心下痞;津不上承则口渴而喜热饮或渴而不欲饮;饮蓄三焦水道则小便不利、少腹满;饮溢肌肤则成“溢饮”之肢体重痛、水肿。用此方宣肺降逆,温脾化饮,俾脾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能输津,布于体表,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咳喘、浮肿、吐涎沫、干呕、或噎、或利、或渴、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之证象自然获愈。
他还认为本方证的病理改变涉及气失宣降,血运不利,水饮内停,气道挛急四个方面,故对其药物配伍之原理,尚应联系心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卫气运行关乎肺,营血运行关乎心,水津运行关乎肺脾肾,经隧痉挛关乎肝。故本方虽以治肺为主,却以桂枝兼调心营,通利血脉,兼温肾阳;干姜兼温脾阳,恢复脾运;芍药、甘草柔肝缓急解其痉挛,五脏同调而气化复常,水津归位而诸症悉平,完全符合此证机理。倘若仅从肺系分析,《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疗妇人吐涎机理就难以言之成理了。
结合本案。《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患者系脾肺虚寒,素有停饮,外感之后,肺卫闭郁;自服抗病毒冲剂,后期再服清热凉血药物治疗,津气因寒凉遏抑,不能从肌肤间隙敷布于表,滞于腠理,失于温养,则皮肤瘙痒而干燥。是以小青龙汤宣肺蠲饮,真武汤温阳利水,合而用之,上下内外分消,津气畅达,“若雾露之溉”而布散周身,润泽肌肤,不止痒而痒自止,治病求本此之谓也。
学习本案提示三点:①皮肤瘙痒之症,陈老多从少阳三焦论治。三焦包括膜原和腠理两个部分,膜腠外通肌表,内联五脏,是卫气升降出入之所,水液运行出入之道。本案系脾肺虚寒,素有停饮,复感风寒,膜腠脉络拘急,外不得疏,内不得泄,寒饮郁于腠理,气血津精不能流行周身以温养肌肤,则皮肤痒而干燥。
②本案病位涉及肺脾肾三脏,但以脾肺虚寒为主,小青龙汤治上焦肺为主,兼治脾肾;真武汤治下焦肾为主,兼治脾肺,二方合用,恰中肯綮。复以苓桂术甘汤温肾化气,健脾渗湿;理中丸温中祛寒,振奋脾阳,培土生金。再以重用干姜,轻用附子之剂量调节,补火生土,如此主次分明,有条不紊,陈老精于融合经方,协同增效可见一斑。
③药物性皮炎属中医学“药毒”范畴,此病多认为是风热、湿热、血热及气阴两伤引起,而以疏风清热、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益气养阴进行治疗,少有从风寒、或寒饮论治。此案予小青龙汤合真武汤治愈,最能启迪思维,开阔眼界,对临床审证用药颇具指导意义。
王汝亚医师坐诊信息:眉山市中医院周日——周五全天
陈潮祖学术传承工作室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