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密度势在必行!锂电池未来2年的新技术路线已经明朗!

眼下电动汽车转型的战略已经席卷全球,并呈现加速推进的状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诸如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导致续航缩水、安全性能堪忧起火爆炸事故不断...这些产业发展的痛点扼住了不少企业的咽喉!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再次把大众视野聚焦到了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板块。
行业周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已经趋近成熟,但受限于材料本身,无论是松下与特斯拉的圆柱形电池、LG化学的软包电池、还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即使改变成各种形态电池,都无法继续在化学性能本身的能量密度等方面再有大突破,就像要实现300Wh/kg就具有极大的难度!
探索出更多种新的技术路线,是这两年电池行业发展的必然轨迹,现在不少企业正已经押注硅负极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
硅负极电池有何优势?
Enovix电池首席执行官 哈罗德·拉斯特说到:硅的主要优势在于能量密度是碳的3倍,用硅替代碳就意味着电池可能储存更多能量,提升能量密度。不过硅虽然很好,但也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会膨胀,最高到300%。
特斯拉已经在石墨负极中掺杂硅材料;大众集团对发展硅负极电池十分重视;中国智己汽车的最新电池已经采用了“掺硅补锂技术”。
硅负极电池是在电极上下功夫,而围绕电解质的创新也一直备受关注,固态电池则被寄予厚望!
在国内,包括万向、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赣锋锂业、亿纬锂能、珈伟股份等企业都在积极储备,而放眼海外,包括丰田、宝马、现代、戴森、苹果、博洛雷、松下、博世等公司已纷纷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积极地布局。
丰田公司计划在今年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固态电池的原型车,2025年前实现固态电池汽车量产;国产汽车领域,蔚来表示旗下首款半固态电池量产车将在明年推出。
但在密度领先、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的优势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目前也面临着挑战,薄膜和固态聚合物技术有“高成本”和“低导电率”两个致命问题;氧化物本身很稳定导致“脆性”很高,对生产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时导电性也并不具备优势......
按照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而言,到2025年,纯电动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目标为400Wh/kg,2030年目标为500Wh/kg。显然当下的动力电池就能量密度这一项就无法满足政策发展的要求,急需各大电池企业、汽车企业做长期的新技术储备!
明确的说,锂电池技革新势在必行,电池技术革新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只有勇于站在新风口上的企业,才能逐步摆脱增长困境,迎来更大的发展,你更看好谁?欢迎留言探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