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军营 如歌的岁月
火热的军营如歌的岁月
作者:周春天
1976年,空军来到家乡江西萍乡招一批高中应届生入伍。这对我们这些毕业后将面临上山下乡的高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特大的喜讯。我们勇跃报名,我们萍乡第一中学就有十多名同学参军来到了空军漳州机场。
入伍同学与班主任合影(中排右二为作者)
那时也没有什么理想,就是觉得穿上了军装就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前途。
新兵连不到一个月的训练紧张而有序,学会了三大队列,学会了用针线钉领章,缝被子,学会了生活上的自我管理和纪律上的自我约束。
我新兵时多帅气
那时,部队的伙食是很清淡的,每天每人的伙食标准是0.48元,不可能像现在的部队有荤有素,有滋有味的。记得在新兵连时,一山东战士第一天吃到白面馒头和白米饭时,他高兴地将馒头高高抛起说,“我当兵就是为了你啊!”让我们非常惊讶。
短暂的新兵训练之后,大家被分配到了各个单位。机场的分工比较复杂,有通信、驾驶、场务、警卫等等。我被分配到了气象台。到了单位才知道各个连队都有自己的菜地种菜、还有猪舍养猪,是为了改善官兵的生活。
气象台当时宿舍
当时附近百姓的生活也不富裕。他们若有机会为部队耕个地、帮个忙,会眉开眼笑。说部队的白米饭好吃,不要菜,可以吃两大海碗饭。在部队,福建同志被雅称为“地瓜”,因为他们的主食是地瓜。白米饭是难得这样海量吃的。当时那边的物价特便宜。0.13元一斤荔枝,两条肥皂可以换一斤桂圆干。
如果说,我一生中有个伯乐的话,那这个伯乐就是空军漳州机场气象台的领导。
看南边风来,指北面云去(作者)
我新兵连集训结束后,说是分配去了气象台,实际是到气象台炊事班的。台里领导接到我没让我在炊事班呆一天,而是让我去学气象报务。于是我就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江西鹰潭龙虎山脚下学了半年报务。我也没有辜负台领导的希望,以成绩第三结业。我可以压五个码抄收报文,也就是,报文发到第五个码时,我才抄第一个码。这需要超强的记忆力和绝好的手脑协调能力。
鹰潭空军训练团十三连
回到气象台,不到半年,在气象台的业务比赛中,又拿了很好的名次。台长又让我一兵多能,兼职气象观察员。我又很快又成了一名熟练的气象观察员。
第三年,福州空军司令部气象处一参谋来台里考核,认为我又有气象业务经验,英语又好,要把我调到气象处情报中队去做气象情报研译工作。台长来对我说,这事关你的前途,是留下来在这从事气象工作还是去福州从事气象情报研译,你自己决定。我知道他和台里的领导有意让我跟着他们学气象预报,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但气象情报毕竟可以用上英语,而自己又喜欢学习英语和语言,便离开了漳州机场去了福州空军司令部气象勤务站。
报务员同仁:灿烂如木棉花(右一为作者)
要不是气象台的领导,我很可能现在是个国家一级厨师(嘿嘿);要不是那位参谋,我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像新闻联播之后那位帅哥气象播音员宋英杰所说的“世上最不靠谱的人”---气象预报员;要是没有后来的全国高考,我很可能成了一名最蹩脚的气象情报研译员。最终,我成了现在的我。
报房重地 闲人莫入
我怀念那个时代,庆幸遇上了官兵一致的战斗集体。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为人诚实肯干,思想纯洁,要求进步就行了,其他的你不要管。干部关心每一个战士的成长,关心部队的建设,俯下身子干实事。我很有幸一踏进社会就碰到了这样的好伯乐。老领导至今仍是我心中的一杆标杆,规范着我的言行。
观测组同仁:手揣红宝书留影,时代强音
气象台元老级预报员。漳州机场建于1955年,他们1961、62年就从军校毕业过来了。
报 务 员
观 测 员
探测组同仁:可上九天揽月,可测世界风云
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海也是在冷战之中。美国在台湾驻扎有军队。美军和台湾空军常常派飞机深入大陆作抵近侦察。漳州机场是空防的主要基地之一,担负着对美、对台的空中作战任务。而且台湾方面常在顺风时放一些气球过来,气球上挂满宣传品,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就爆炸,宣传品就飘落到地面。所以,漳州机场的任务之一,是战机升空打掉这些气球。
预报组同仁:指点气象云图,预测风雨雷电
勾勒切变线,把握锋面雨
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的老台长蔡英彦
一日清晨起了个大早,在花生地里除草。空中几架战机呼啸着作战回来,陆续降落。有一架战机在空中盘旋好几圈没降下来。我抬头仰望着。它终于往下降,至地面二十多米时又仰头拉起来,瞬间就一头扎落在跑道上,腾起一股浓烟,并噼里啪啦爆炸起来。我疯狂地朝机坪跑去。消防车也到了。但由于战机是作战出航,满载弹药,消防车也不敢太近前。我由于七点半要接班,匆匆回到气象台的岗位上。后来通报说,侦查科长凌晨起飞迎战台湾飞机,返航时,太阳东升,耀着科长的眼睛看不清跑道,在空中兜了几圈,降落时忘记放起落架,塔台提醒他时已经太晚了。再仰头拉起来没动力了。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至今如在眼前。
气象台战友合影。个个英姿焕发
在部队,卫生队永远是战士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充满着夸张、炫耀、想象等种种的欲罢不能。因为那里有几个漂亮的女护士。尤其是那些从工作岗位来当兵的战士,他们谈这个话题时眉飞色舞,唾沫横飞,而我们这些从课堂上走来的战士就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在战友群里,至今依然有战友怀念与某某护士的交情。
我曾经因为感冒住进了卫生队。期间,我依然坚持学习英语,背单词,背课文。这一情形被卫生队长知道了,本来一个礼拜就可出院,竟被他留了十多天。他说,他原来学的是俄语,俄语没用了,也想学点英语,要我每天帮他练发音、读单词。气象台领导打电话问他,我们的周春天怎么了,还不出院?他说,这个战士有点低烧,还要观察观察。后来搪塞不过去了,才把我放了出来。期间,除了打针吃药,都没跟护士搭上讪,多遗憾!
青葱岁月
气象台有个小小的公厕,是那种蹲坑式的,肥料是要用来种菜的。所以里面很脏,苍蝇蚊子多。后来在办公楼的西面人工挖了一个池塘,池塘上架了两块板,除了没有顶盖,四周稍微围了一下,可以作厕所用。大便依然是可用之材,成了鱼食了。想想这个食物链吧!人类还是在食物链的顶端!!但臭气没了,蚊子少了。比起那个公厕,我更愿来这方便。方便的同时还可以抬头看风云变换、低头看鱼儿抢食呢!多有情趣啊!
那时冬季洗澡在气象台东面,那是外场唯一的一个热水澡堂,一周开放一次。而夏天呢,是食堂旁边的一个蓄水池,用盆从水池里取水洗澡。后来为了改善一下这种状况,蔡台长领着我们在食堂的后面修一个水池,然后在水池的西侧整出一块低于水池一人多高的平地来,接上水龙头,就可以享受淋浴了!这种自力更生的生活改善,其意义不正是今天的创新思维吗!
3610部队就是漳州机场
探空站每天都要定时往天上放一气球,气球下端挂一微型发报机,将大气中各个高度上的湿度、温度、风向和风速发回地面。而充气球的气体是探空站的同仁们以一种叫苛性钠、也就是烧碱的化学物质制作的。这种物质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你把用赃了的茶杯、水杯、锅碗瓢盆放入水盆里,然后放入两片苛性钠(这东西不能直接用裸手去抓呵),水会立马沸腾起来,片刻之间,水杯茶杯等洁净如新。
气象台高科技装备:711型测雨车
一日,一白白胖胖的预报员,一大早就在用这种方法清洗他的生活用具。然后非常认真仔细地一一搽拭干净。我问他“今天什么日子,这么勤快?”
旁边一同事说“不知道吧?嘿嘿,今天他大喜,一七五医院的小护士第一次上这来看他,他那敢怠慢!”
任你风云变幻,我坐观其变
机场的气象台远离城镇,进一趟漳州城很不容易。所以机场的大部分军官都是在家乡找对象,结婚成家。但我们气象台的预报员可是大知识分子。一七五医院虽然就在漳州市边上,可那些骄傲的美女护士们特喜欢攀嫁我们气象台的“高大上!”而且,我们的预报员大都是在漳州成的家。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气象台,是我人生的第一课堂。一路走来,总忘不了那个起点,忘不了那火热的军营,那如歌的岁月,那领路的同仁!
方仕儒副台长向驻场轮战师指挥员汇报天气情况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气象台旧貌变新颜。铁打营盘流水兵,笑看人生气象,写就气象人生,壮志在九天!
(图片由空军漳州机场气象台战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