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海丝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诞生记”来了→
喜讯!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1日
11时03分
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
搭载厦门大学海丝二号小卫星成功发射!
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于11时15分星箭分离
于11时16分太阳翼展开到位
海丝二号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现场视频↓↓↓
“海丝二号”卫星
海丝二号作为国内高校首颗高分辨多光谱水色小卫星,重约65公斤,将以海上丝绸之路海域以及重点内陆湖库为主要观测区域。
演示动画↓↓↓
最大特点:
将传统水色卫星的空间分辨率从1km提高到20m,具备大幅宽、高信噪比的特点,将对近海及流域生态环境观测起到重要作用,为精细化监测赤潮和溢油提供可能。
Δ海丝二号卫星发射状态示意图
“海丝二号”卫星在轨运行状态示意图
海丝二号卫星和以前发射的卫星
有什么区别呢?
↓↓↓
海丝二号卫星科学委员会委员 厦门大学教授 商少凌
海丝二号一天观测区域是8万4000平方公里,所以我们是既有很高的分辨率,同时也有很大的面积,同时我们设置8个特定光谱通道来区分水中的不同物质。
海丝二号卫星总工程师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总师 王丽丽
我们国家以前发射的用于海洋水色监测的卫星基本上是以大洋为目标的,海丝二号的特点就是以海岸带为监测目标,可以更精细发现近岸的一些水体变化。
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海丝二号的升空,能够更好促进全球海洋碳循环和碳通量估算的研究,极大提高近岸湿地红树林等重要碳汇区的碳通量估算精度。
您一定很好奇
“海丝二号”是怎么诞生的
厦大航天梦有了新计划
海丝二号卫星
2020年12月22日
厦门大学成功发射了一颗
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
“海丝一号”
海洋一号C卫星水色水温扫描仪(HY1C/COCTS)叶绿素全球分布 / 数据来源: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今年,厦大又有了新的计划
一颗高分辨多光谱水色小卫星
“海丝二号”
↓↓↓
厦门大学教授、海丝二号卫星科学委员会委员 商少凌
我们今年计划做海丝二号卫星,目前这些大型的卫星,针对大洋观测基本上是一公里的分辨率,它做不到真正生态环境定量遥感。海丝二号是20米的分辨率,是个光学卫星 ,我们能够去看赤潮、看溢油,这些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的海洋科学研究能够开启一个新的窗口,从此我们能掌握全球的情况。
海丝二号卫星由厦门大学
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共同研制
制造在深圳
发射安排在山西的一个卫星发射基地
一起出发,看看研制情况!
↓↓↓
开始组装
海丝二号细节曝光
记者 熊伟
在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我们终于见到了海丝二号的真面目,现在它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组装工作,正在进行专业测试。
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
海丝二号里面都有啥~
↓↓↓
海丝二号顶上
有两个相机的镜头、天线
对地面传输测控信息
卫星分为载荷舱和平台舱
上面这一部分是载荷舱
装的相机 数传存储设备
底下是平台舱
包括了姿态控制系统和供配电系统
组装完成
起运山西发射基地
经过了一个月的组装
完整版的海丝二号终于亮相啦!
接下来海丝二号就将从深圳装箱起运
前往山西的发射基地
出发之前
要先给“海丝二号”这个大快递
打包封箱~
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这边下边有四个减震器,我们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路段波动,接下来将通过陆路运到山西。
5月15日凌晨5:00
海丝二号起运山西
随着今天中午11时03分
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海丝二号卫星也即将开启它新的使命
海丝二号是厦门大学
继海丝一号发射后
成功发射的第二颗卫星
未来,厦门大学计划发射系列卫星
构成海丝星座
与嘉庚号、东山海洋观测与实验站
共同构成海陆空一体化的
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海洋卫星的发射应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的海洋科学研究开启新的窗口,从此我们能够掌握全球的情况,但对于近海及内陆水体一直有所欠缺,所以我们构思了海丝系列,针对这个欠缺,海丝一号是观测动力环境,海丝二号是观测生态环境,这两颗互补卫星可以要很好配合,真正达到对近海及内陆水体形成多视角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