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天起,新冠病毒检测阳性者,只要连续10天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即可解除隔离。
目前无症状患者只有在确诊7天后检测结果连续两次呈阴性才能解除隔离。然而,从现在起,无症状患者在确诊后10天之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即可解除隔离。
同样,有症状者只有PCR检测和临床症状都满足条件才能解除隔离,但从现在起有症状者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解除隔离。
看来,小编要给小伙伴们科普一下“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知识了。单看字面意思,“无症状感染”的概念似乎很简单,也就是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没有表现出症状。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关于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一般是指没有临床症状(没有发烧、咳嗽等),但是检测又呈阳性的这些人。根据传染病一般的传播规律和目前的数据,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有排出病原的可能,但因为他没有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概率较小。曾益新介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对其采取集中隔离14天,并于2个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4小时内要完成个案的调查,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将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报告系统进行上报。按照疫情发布的相关规定,仅对外公布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不属于病例,不需对外公布。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这时可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对外公布。
它实际上包含以下三种情况:1.过去有症状,现在没有了。2.现在没有症状,但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3.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没有症状。
第一种情况就是阳性确诊患者痊愈出院后,核酸检测重新得到阳性结果的病例。为什么会发生检测后复阳的情况?一般认为,这是出院时所作的核酸检测出现了假阴性的结果。它可能是因为在给痊愈患者做检测时,采集的标本中恰好不包含病毒核酸,就像撒网捕鱼的时候刚好没网到鱼,但这并不能代表河里没有鱼。当然,鱼多,网到鱼的概率就大,鱼少,网到鱼的概率就小。如果连续几次检测都是阴性,那么患者体内还潜藏着病毒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了。第二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潜伏期”,也就是病毒感染了人体,但它潜伏在身体里悄悄繁殖,暂时没有表现出症状。不过,当病毒繁殖到一定程度时,依然会影响到宏观机体,表现出临床上可见的各种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潜伏期和窗口期是不同的概念。有些感染者虽然处于潜伏期,但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也可以检测出体内的病毒。第三种情况也是最为普遍、隐蔽的。一个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而又在不知不觉中消灭了入侵的病毒,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上的症状。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强大的健康人身上。尽管遭遇了病毒入侵,但强大的免疫系统迅速动员起来,在病毒肆虐之前就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对于个体来说当然是好事,不过对于疫情防控来而言,这种情况却会带来难以确定的影响。站在疫情防控的角度看,第一种情况并不复杂,最多就是加强对出院患者的检测,发现复阳及时处理即可,虽然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总体来说还是处在可控范围内。第二种情况也会带来不确定性,但因为感染者最终会表现出症状,卫生防疫部门也会追溯他的感染源和接触者,因而同样能够加以控制。唯有第三种情况,由于自始至终都没有症状,感染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曾经感染过,既不会自我隔离,卫生部门也不会关注,但由于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依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就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把病毒传播出去,导致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感染。所以对于第三种情况下的“无症状感染者”,我们确实需要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实际上,一旦有人发病,即使传播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我们也总有可能通过追溯他的过往接触人群,筛查出传播的源头。另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症状感染者虽然可能也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传染力并不强。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意见,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力可能只有确诊病例的1/3。统计数据也显示,现有病例中只有不到5%是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当然,发现一名无症状感染者肯定要比发现确诊病例难,但只要做好新冠疫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工作,“无症状感染”也是可控的。面对随时可能在街上遇到无症状患者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心态上的调整,一方面不要认为国内的疫情逐渐平息,产生松懈情绪,忽视自身防护;另一方面也不需要过度恐慌,看到谁都觉得可能是传染源,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而对于如何防护“无症状感染”,其实还是和以前一样,勤洗手、戴口罩,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