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与其家族的医学传承
王开与其家族的医学传承:
王家村名人辈出。王开,字叔启(1278——1347年),号镜潭,人称镜潭先生。他自幼好学,聪明过人。曾游学于元窦太史之门,尽受轩歧之术,名声藉甚,部荐为扬州教授,以母老辞不赴。后敕为太医院御医,著有《标幽赋》。
王开,元代医学家(1278-1347)。字叔启,又字启元,号镜潭。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幼时家贫,好读书,后改习医。曾于大都(今北京)就窦汉卿学习针灸之学长达二十余年,尽得其传。于至元(1335-1340年)初曾授扬州医学教授,后告老归家。其所整理之窦汉卿遗著,即《铜人针经密语》,参以己见,增订为《增注针经密语》一卷(一作《增注针经密语》),后佚,另有《重注标幽赋》及《针灸全书》,并佚。
王开,字启元,号镜潭,兰溪县纯孝乡人。关于他是否师承窦氏,学术界有歧义,笔者通过文献考证,认为王镜潭是窦氏亲炙弟子。
据陈高华先生在《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引述明·徐一夔《始丰稿》卷10记载:“兰溪人王仁整,号镜潭。'至元初,以羁孤之迹至燕,获事窦文正公默,得其铜人针法。用医官起家,稍迁江西官臣提举,后迁太医院事。’退还乡里后,'负病踵门者不远千里而来。’王仁整之子王国瑞继承父亲医术,'自越如吴,王公贵人交于门者无虚日’,'一方以为神人,其从而执弟子礼非一’。窦默的医术因此大显于时。故四方学者咸宗之。”
明·万历《金华府志》载:“王镜潭,名字具亡,兰溪人。家贫,好读书。不遇于时,遂肆力医道。游大都窦太师汉卿之门二十余年,悉传其术以归。窦公嘱之曰:传吾术以济人,使人无病,即君之报我也。遇人有疾,辄施针砭,无不立愈。至元初,领扬州教授,以母老辞。所著有《重注标幽赋》传于世。子国瑞,孙廷玉,曾孙宗泽。皆克世其业云。”
《兰溪医学史略》考证王镜潭家谱载:“绍十三世,宁行一,王氏名开,字叔启,号镜潭。宋祥兴戊寅年生,元至正丁亥年终。”并载“公游元窦太师之门,尽授轩岐之术……后敕为太医院御医。”该书记载了在兰溪市黄店乡王家村,发现刻有“元御医镜潭王公之墓”字样的碑碣。同书还引用光绪十三年(1887)《兰溪县志》卷5“艺术”载:“王镜潭,名开,以号行。营居于镜潭之上,人称镜潭先生。子国瑞,屡游三吴,与贝琼交。尝以父《隐居图》请琼为之序”。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太师针灸一卷。窦太师针灸。传于婺源王镜潭。一百二十八法录于成辛丑夏五月。藏书家未见有此本也。”
王开著有《增注针经密语》(已亡佚),其子瑞菴求序于当时的名人,文学家贝琼。贝琼曾经参与编纂《元史》,又是王瑞菴之友。贝琼在此书序言中写道:“皇元时,窦文贞公得丘长生之传,大显于中朝。而四方咸宗之。且推其所得,述标幽二赋行于世。后注铜人针经密语一卷,未成而没。其徒有兰溪王镜潭及其子瑞庵者,增注而成之。则三百六十五穴之分,不可有一过不及之差。渊乎微哉!一日瑞庵挟之,访予山,求序以冠其端。予读之累日,为之叹曰:嗟乎,针为医之一耳。而书之浩繁,有不可胜穷者,皆非所以为密也。夫观室而不睹其密,则未造乎室。适道而不求其密,则未造乎道。补注密语,其用针之玄奥乎。然其书而未广也。镜潭父子,因文贞公之注,复详之于后。则所谓密语者,既显而不得矣。学人获从而考之,则知其所慎。而见于治人者,足以冀夫十全之效,而无悟也已。故不辞而书其说云。”
王开之子王国瑞从其父学,武林周仲良又从国瑞学。周仲良在元天历二年(1329)为《玉龙经》写序时称“《玉龙经》者,婺源王先生所传针灸之书也……愚自早岁,蒙亲授以来,游艺于七闽两浙之间者,凡四十年,遇病则医,医必见效”。 1329年上推40年当为1289年,去窦汉卿去世九年,而王开离别窦氏早于1280年,况且周仲良年少即从师王开之子国瑞,根据年限推断,《王氏家谱》所述王开生卒年(宋祥兴戊寅年生,元至正丁亥年终,即生于1278年,卒于1347年)有误。王国瑞字瑞庵,贝琼文集多次提及,贝琼参与编写元史,其说当有据。
王镜潭的儿子王国瑞,太医院吏目。
王镜潭的孙子王廷玉入太医院。
王镜潭的曾孙王宗泽,皆入太医院,世传其业。
一家四代皆为御医,是窦汉卿的直系门生。
而王之英一系从祖到曾孙5人也为元代名医,实乃罕见。
王之英(1533~1609),号石舟,白露山下王家村人。元代名医王开之后。著有《医案》。子师文,号敬舟,著《医学薪传》。次子师望,号侍舟。孙章祖,字叔贞,纂有《橘井元珠》。曾孙兆熊,相传世以医著。
王之英的儿子王师文,号敬舟,著《医学薪传》。
王之英的次子王师望,号侍舟。世以医著。
王之英的孙子王章祖,字叔贞,纂有《橘井元珠》。
王之英的曾孙王兆熊,相传世以医著。
从王镜潭到王兆熊,经过数代,但一家九人均为名医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兰溪市志》可考证的就有9人。可见王家村代代出名医。在元代是十分辉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