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源于绵山,绵山便是端午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鉴古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角黍包金,香蒲切玉。用这样优美的文字形容山西粽子确实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但不知这背后却是血泪斑斑的历史。角黍是山西的一种古老食物,形似粽子。于仅靠鼎沸油烹食品制作工艺较为单调的春秋战国时代里,能用苇叶覆米寻找绿叶的清香算是种伟大的发明。制作角黍通常由女人们去完成。在山西的灵山秀水间,女人嘛结伴而来,宛若江南浣纱女,一袭长裙溪水边淘米,轻盈跳跃在水中摘香蒲采苇叶,伴随的是山中燕舞莺啼的世外桃源。同南方相反,山西端午节并没有过多的关于屈原的传说,甚至在那个晋楚势不两立的时代中,仇楚的心理牢牢地占据着他们。两千年来绵山附近的人们坚信,粽子的起源在山西,角黍就是最初的原型。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寒食节的由来。还是春秋那个刀兵四起的年代,流亡十九年的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大肆分封之下的晋文公居然忘记割股啖君的介子推。介公为了让重耳不忘屈辱图强兴国,背负老母上了绵山。幡然悔悟的晋文公在求贤不得情况下,火烧绵山试图让介子推出山。无奈介子推去意已决,于熊熊烈火中羽化而去。为明心志和纪念屈原,重耳下令是日前后为寒食节,举国禁止用火。角黍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可以老幼冷餐的食物,在寒食节中被竭力推广,同时也成为拜祀先祖和介子推的主要祭品之一。或许就是在晋楚无数次地交锋中,角黍被传到了楚国。屈原睹物思人,由彼及此,悲愤的写下了《楚辞·惜往日》,表示愿意效仿介子推以死谏君。晋地特别是绵山附近的人们一直认为,屈原怀沙投江后百姓向汨罗投放的粽子就是来源于角黍。但绵山看似桃花源,也是落花流水的天上人间。据史料记载,在长达八十年的晋楚争霸中,死伤十万人以上大规模的战役就有五次,晋国在与强敌楚国对峙旷日持久的硝烟中积贫积弱,最终由韩、赵、魏三家瓜分而一蹶不振。晋国女子的男人南征楚国生死未卜,与其说是身在仙境,倒不如说是地狱般地煎熬与思念。

一南一北的两位死士借助阳刚之火和温柔之水完成了人生的最高理想和生命诉求,几乎在同时代塑造了被后世高山仰止人格丰碑。但谁又能想到,中间能穿越亲人生死别离战场上鱼死网破的不懂戴天之仇,融合水火的居然是一枚小小的粽子。同样这枚小小的粽子也将山西女人推向了那个时代被世俗看做的荣誉顶峰。为了消磨寡居的无聊,山西女人们将角黍做到了极致,或黍米,或糯米,配以红枣,形成“黄金白玉裹玛瑙”的诗意追求,不仅在口感上追求了厚实与劲道,更与梦寐以求的美好向往相吻合。但生活如此得繁重,所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不过文学描述,雨雪风霜和岁月早已将皮肤磨得粗糙,采摘苇叶却是身弱扶柳般的羸弱,无奈的只是回眸一笑的黯然销魂。孀居女子们长裙换成了白纱,相思变成了绝望,梨花带雨自叹红颜薄命,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忧伤以终老。这是那个时代永远女人逃脱不了的宿命。时间就这样推移。山西一直是农耕和马背民族交战的主战场,山西男人出生入死,山西女人在家以泪洗面。最迟在宋朝后期,她们将笨拙丑陋的香蒲换成了同香囊一样五彩丝线,算是为灰白和索然无味的人生注入一些色彩与芬芳。但这个也必须是浅尝辄止,不能过分斑斓艳丽,不然将会使这些可怜的女人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或者她们用香消玉损的极端行为来保持名节。明万历三十年,在绵山脚下的静升古镇里,王新命英年早逝,青梅竹马的结发妻子翟氏依制守节。不料被外姓一富贾相中,非要礼聘为妻,翟氏自断其指以明志。富贾发誓非翟氏不娶。于是翟氏又自毁其容。富贾依然穷追不舍。翟氏只好自缢而亡。翟氏亡后,富贾痛哭流涕匍匐不起,后也投井而亡,终结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迷离情感。

静升古镇第一座贞洁牌坊就这样立了起来,后来当地相继一共有十八座牌坊被敕建。这段历史,写入了《绵山县志》。每年寒食、端午或者中秋时节,总有后人将五彩丝线或者香囊挂在牌坊冷冰冰的立柱上,用这种特殊方式祭奠那个年代女人们的美丽与哀愁。因此端午这个节日,无论南方和北方,都成为国殇。是男人的马革裹尸,是女人的夜夜啼血。来源:原创有理想的行走有态度的行走有风景的行走王清茗行走山西微信号:xzsxwqm公众号:行走山西

(0)

相关推荐

  • 【微信剧场】张建峰、翟墨等演唱的京剧《焚绵山》

    京剧<焚绵山>剧情简介 <焚绵山>源于春秋时期的传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介子推忠心护驾,文公复国后,介子推与母归隐绵山.文公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下令焚山,介子推与母被焚 ...

  • 山西有一个小县城,名叫介休,源于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说起介休市,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拗口,又有点陌生.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是晋中市下辖的县级市,面积7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6万. 别看介休只是个小县城,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 ...

  • 绵阳得名真是源于「绵山之阳」吗?

    绵阳前身为绵州,那么"绵阳"一名,是怎样来的?有什么故事? 古汉语常识提醒我们,历史地名中的"阴""阳",大多是方位词,即所谓"山 ...

  • 陆水湖畔文学社端午特辑 || 李铖:倾听端午(三首)

    陆 水 湖 畔 倾听端午 (三首) 赛龙舟 那年五月初五 阳光甚好 青苗长势喜人 车埠河堤,人声鼎沸 喊声沸腾村庄小镇 河面,七八条龙舟头戴纶巾 一声喊,水花四溅 齐喊,万马奔腾 那年我五岁,左手盐蛋 ...

  • 【端午记忆】李承元 | 端午忆父母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端午安康!最早的端午祝福送给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到了,祝拼搏的游子端午安康. 五月五,到端午,把粽煮,送祝福,祝你:身体健壮如虎,头脑精明如鼠,钱包胀得鼓鼓,亲朋好友无数,笑傲人生坦途,走上成功之路!端午节安康 ...

  • 十五首端午的古诗词,写尽端午的习俗与万般思绪!

    [诗词鉴赏]十五首端午的古诗词,写尽端午的习俗与万般思绪! 2020-06-25 07:11 来源:品读好评诗词 伴随着浓郁的粽香,伴随着激烈的龙舟赛鼓,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又称端阳.重午等,是中国 ...

  • 大提琴《离骚》每年端午必听之作,端午安康!

    大提琴曲<离骚>选自大提琴演奏家李维专辑<琴话>中的原创作品.大提琴韵味悠长的演奏营造出很强大的气场,曾经温婉的深情,全在音乐中缱倦绵延.一瞬间,如烟往事历历在目. 大提琴曲& ...

  • 端午到,看书法名家笔下“端午”

    端午节到了, 看名家笔下"端午"."端阳"的写法 褚遂良 柳公权 米芾 米芾 沈粲 敬世江 王羲之 苏轼 欧阳询 陈淳 怀素 敬世江 赵佶 智永 徐伯清 毛泽东 ...

  • 端午 | 共赏国画里的端午画

    朱宣咸 端阳佳节 朱宣咸(1927--2002),杰出的中国画画家.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其作品充满新意.充满生机.充满清新的气息,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感.抒情性与艺术多元性. 来楚生 荔枝粽子 来 ...

  • 【浓情端午特刊】郑石华/端午情思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端 午 情 思 作者:郑石华 傍晚时从孩子那边过来,走到家门口,竟感觉有一股异常熟悉的清香扑面而来.留神一看,原来是物业在我家门把上挂上了艾草.&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