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园有桃: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桃
园有桃 其实之殽yáo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 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 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 盖hé亦勿思
园有棘 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 聊以行xíng国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罔极
彼人是哉 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 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 盖亦勿思
这首诗,全篇围绕一个“忧”,但“忧”的是什么,却从头到尾没有说。大概因为出现在魏风,很多人,认为这是魏亡前的前兆,不过我感觉大概更多的是在伤怀才不遇,我们先一起读诗:
园有桃 其实之殽yáo(园有棘 其实之食)
我觉得,在读诗经时,特别要注意比兴,因此,看似简单的文字,或可能代表很深的含义,我们看第一句,讲园子里桃和棘,可供食用
桃,在古代是国君日常饮食,《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桃在夏季成熟可以供食用。
棘,也就是酸枣树,酸枣树对生长环境没特殊要求,它没有长成之前,是荆棘,长成以后结实成为酸枣,沈括《梦溪笔谈》“枣与棘同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经此为别。”棘不是枣树,但外形及果实似枣,且果实能供人食用。
诗经中,有几处“棘”,我们看看
唐风·葛生: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唐风·葛生》历来被认为是最早的“悼亡诗”,而这里棘是伴随着葛和蔹,葛是战死裹尸之物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秦风·黄鸟》是讲秦穆公去世后的活人殉葬,而这里,讲黄鸟停留在棘树上
陈风·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陈风·墓门》直接就点明了,棘生长在墓门的旁边
上述不难看出,棘生园中,可解读为政荒令弛,也可以看作是亡国之音。
所以,第一句,以桃夏季成熟供食用,可以理解为,作者认为,桃熟了还可供国君食用,而自己,却无人赏识才能,无用武之地。如孔子所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第二章而棘生园中供食用,联系之前讲魏风背景可解为国家危难以致食棘《三国志·魏志·李傕郭汜传》“是时蝗虫起,岁早无谷,从官食棘菜。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可见,灾荒时只有以棘实充饥。所以,从第二章食棘,或者国家危难,或者小人登上高位,而与第一章的食桃对比。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心之忧矣 聊以行xíng国)
作者心忧的解决的方式是歌谣以及行国,《庄子·秋水》云“孔子游于匡,。。。弦歌不辍。”歌谣是他们抒发心中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这类似魏晋时期人家喜欢啸歌来宣泄。
行国,应该相当于去国,就是离开,朱熹《诗集传》也说“歌谣之不足,则出游于国中而写忧也。”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罔极)
以“不知我者”指称不理解作者之他者,叙事手法与《王风·黍离》一致,《桊离六闵宗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路过西周故都,目见当年胜景如今荒废不堪,禾黍遍生,悲情难抑。
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怀,居然引起同僚非议,不被他人了解,我歌且谣,被他们看作是骄狂,而我”行国“,被他们看作是反复无常
彼人是哉 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 其谁知之
这里”彼人是哉“很值得回味,彼人,是谁,是”不知我者“吗,还是其他人,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展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他甚至疑惑自己该怎么做。
其谁知之 盖亦勿思
盖(hé):盍,何不。疑问词。
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但世无知己,所以,他反复感叹”其谁知之“,这是深深地孤独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最后只有”盖亦勿思“
全诗是诗人心情的一种独白。可以认为他在担心国难(灾荒),也可以认为他见桃之实,想到自己有才而不得赏识,见园有棘,连棘供食,而不平小人当势,自己却徒劳无用。
诗人因为心忧而借以歌谣,聊以行国,却依旧被他们不理解,认为他骄狂,认为他反复无常,最后诗人无法自拔中,感慨既然难以排遣,既然不为人知,还不如自欺欺人,空言忘却。
陈继揆《诗经臆补》认为'是篇一气六折。自己心事全在一'忧'字。唤醒群迷全在一'思'字。至其所忧之事,所思之故,则俱在笔墨之外,托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