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合四物汤,养血祛风,面瘫,偏瘫,肩周炎等皆可本方加减!
【处方来源】牵正散出自宋代杨的《杨氏家藏方》,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白附子3 g 僵蚕3 g 全蝎3 g 当归10 g 川芎8 g 白芍12 g 熟地黄12 g 。
【组方依据】人之一身,四肢百骸赖血之濡养,经脉则须血之充养,若思虑过度或劳伤心脾或外伤失血等,致血少亏虚,故见面色萎黄,心悸少寐,唇舌色淡,头晕眼花,月水不调。血虚脉道不充,则易为外邪;此时风邪挟痰阻于经络,则经隧不利,更碍血行,使筋肉失养,故致不用而迟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正常运行,则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可见口眼㖞斜,动作不遂。此时当补血养血以充血脉,祛风化痰以通经络,故以此二方相合,使血虚得复,风痰得化,则诸症自除。
【方药分析】方中白附子辛温性燥,散而能升,善去风痰,燥湿痰;白僵蚕祛风解痉散结,能驱络中之风;全蝎为治厥阴风痰之要药,功能熄风镇痉,用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地黄人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益血;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以流动之,使补而不滞。全方合用,共成祛风化痰,通络止痉,补血调血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面色萎黄,唇舌色淡,月经不调,腹痛寒热,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脉细弱无力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
1.中风后遗症
主要为脑血管意外引起。临床上以偏身肢体活动障碍,肌力减退或丧失活动能力,伴患侧感觉减退,肢体麻木,语言不利,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夜寐不宁,或有肢体抽动,舌质淡暗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2.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临床上以颞颌关节局部有弹响,活动时疼痛,张口困难为主要表现,可有外伤或咬硬物史,伴关节局部拘紧、麻木感,精神紧张时症状明显,面色萎黄无华,头晕神疲,心悸乏力,舌质淡暗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者可使用本方。
3.面神经炎
临床上以口角向健侧喝斜,患侧眼睑不能闭合,伴有患侧面部感觉减退、麻木,或有耳后疼痛,耳部堵塞感,起病多急,伴面萎少华,头晕神疲,心悸少寐,舌淡暗,苔薄可以本方治疗。
4.面肌痉孪
临床上以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伴有四肢肌肉的阵发性痉挛,精神紧张或情志刺激后加重,伴肌肉麻木,面色萎黄,唇舌色淡,疲倦无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者可使用本方。
5.痉孪性斜颈
因胸锁乳突肌痉挛而导致头颈部向一侧歪斜为主症,伴头晕心悸,少寐乏力,面色无华,舌淡暗,脉细无力者可使用本方。
6.肩周炎
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伴面色萎黄无华,心悸失眠,头晕肢倦,遇冷疼痛加重,得热疼痛稍减轻,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报道】
郭炎辉治疗--65岁男性患者,高血压脑溢血在当地医院抢救脱险后,右侧肢体不能活动,麻木胀痛,面色萎黄,消瘦,表情淡漠,畏风怕冷,躯干多处瘀点,血压110/80mmHg,舌淡红,苔薄,脉弦细。药用白附子6g,全蝎3g,蜈蚣2条,当归12g,白芍、熟地、僵蚕各12 g,川芎5 g。5剂后全身暖,右侧肢体可屈伸,麻木消失,疼痛减轻。继以上方10剂肢体活动能力明显改善,但口苦干,舌红,上方去白附子继服10剂,右侧肢体活动自如。
郝日芳以本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0例。患者由于咬合或外伤后等引起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和张口受限。其中男8例,女32例,年龄16~61岁,平均38.5岁;一侧病者37例,双侧病者3例;病程1周至1年,对瘀血内阻、筋节不利者(多有咬硬物或外伤史,下颌关节疼痛,局部肌肉拘紧伴压痛,开口困难,有弹响声,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用白附子10 g,全蝎5 g,僵蚕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0 g,生地10 g,川芎6 g,甘草6 g。最少用3剂,最多用15剂。结果治愈35例(关节局部弹晌,疼痛消失,张中正常),有效3例(疼痛消失,下颌关节稍有拘紧感,偶有弹响)。取效最短1天,最长15天,平均起效时间8天。
杨树立等以本合方加减治疗眼肌麻痹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6~70岁,平均45岁,发病时间7~60天,平均6天;动眼神经全麻痹5例,不全麻痹12例,外展神经麻痹11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下直肌损伤1例;感染引起者13例,糖尿病者10例,动脉硬化1例,外伤性4例,不明原因2例。均经口服维生素 B 族、三磷酸腺苷治疗。药用僵蚕、全蝎、防风、荆芥、地龙、陈皮、白芥子各9 g,丹参、茯苓各18 g,生地、川芎各15 g,当归、赤芍各10 g。感染性早期加金银花、蒲公英;高血压阴虚阳亢加钩藤、草决明、夏枯草;血糖高者去川芎,加黄精、山药、葛根。结果治愈27例(复视、头晕等消失,眼裂大小及眼球运动复常),好转3例(症状消失,向某一侧仍有轻度复视)。疗程最短者30天,最长者122天,平均62天。
韩祖成以本合方加减治疗头痛1例,患者34岁男性,常头痛,紧张、劳累、受风后发作,偏头痛为主,时左时右,痛甚时恶心欲呕,脑电图检查两侧失对称,诊为血管性头痛,近半月加重来诊,服去痛片无效,舌质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滑。药用全蝎、川芎、僵蚕、丹参、吴茱萸各12 g,当归、白芍、防风各15 g,白附子8 g。3剂后头痛大减,呕吐止,睡眠仍差。再以上方去吴茱萸,加黄芪12 g,炒枣仁、夜交藤各15 g,连服15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刘克欣5以本合方为基本方(白芍24 g,生地黄20 g,当归、川芎、白附子、全蝎、僵蚕各10 g)治疗目直视(基本方加防风、菊花、柴胡、竹茹各10 g,甘草6 g,.细辛3 g)外伤性复视、斜视(基本方加桃仁、红花、地龙、丝瓜络、伸筋草各10 g)、睑废、目偏视(基本方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各10 g)、口眼㖞斜(基本方加石决明、钩藤、胆南星、天竺黄、秦艽各10 g)各一例,均获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