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创新!创新指数升至全球第14
IT时报
《IT时报》(IT Times)昨天 15:00
图源:Unsplash
30秒快读
1
世界复制中国。疫情之后,中国提出了“数字中国”国家战略,不约而同地,美国、欧盟这两大世界创新主力集团也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
2
世界有了危机感。
3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比上年提升1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采用的数据还只是2018年的。
01
中国位列国家创新指数
全球第14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5分,比上年提高2.6分,与英国、芬兰、法国、爱尔兰等排名10~13位的国家相差仅为0.2~1.8分,差距进一步缩小。
图源:《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
中国是唯一一个R&D(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的中高收入国家,这意味着,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中国的创新能力是突出的,其它中高收入国家存在科技创新产出效率较低的共同短板。
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771美元,在世界40个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印度、南非、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但是,中国创新指数得分已接近人均GDP在5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
图源:《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
世界创新格局基本稳定为三个集团,但整体创新版图重心逐渐东移。
从各国排名来看,美国优势全面,是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极,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继续占据首位。
欧洲地区是创新能力整体表现强劲的地区,9个国家进入第一集团,第二集团国家也主要被欧洲国家占据。其中,瑞士综合指数排名第4位,瑞典排名第5位,丹麦排名第6位,德国排名第7位,荷兰排名第9位,英国排名第10位。
亚洲地区主要国家表现优异,日本和韩国依托其突出的企业创新表现和知识创造能力,分居第2和第3位;中国超越新加坡,其综合排名分别居第14位和第15位,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创新发展亮点;印度排名第39位,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改善,排名分别提升1位和4位。
02
解决一项短板
中国创新指数将实现跃升
在构成国家创新指数的5项一级指标中,中国的“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均比上年提升1位,“知识创造”和“企业创新”排名与上年持平,“创新绩效”则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创新资源是一国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中国“创新资源”排名第18位,比上年提升1位。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达到2974.3亿美元,占全球的17.5%,稳居世界第2位;R&D人员总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图源:《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
知识创造水平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研产出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中国“知识创造”排名第7位,与上年持平。
2018年,中国SCI论文数量达到39.8万篇,占到全球总量的18.1%;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4.6万件,位居世界第1位;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81.3万件,排名第2位。
图源:《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
企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中国“企业创新”排名第11位,与上年持平。中国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快速提高,排名第3位。
创新环境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国“创新环境”排名第19位,比上年上升1位。中国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仍位居世界前列,“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和“风险资本可获得性”均排名第8位。“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和“职业培训质量”分别排名第19位和第24位,均比上年上升1位。“创业文化”排名第19位,比上年提升2位。
创新绩效是一国开展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和影响的集中表现。中国“创新绩效”排名第15位,与上年持平。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排名世界第2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为31%,排名第3位;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与创新型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分别排名第38位和第36位。
图源:《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
这意味着,中国若能解决创新绩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上下功夫,中国的创新指数将实现跃升。工业互联网、碳中和等产业的火热,中国正在努力补上这块短板。
03
高新区每天新注册1697家企业
人均薪酬是全国城镇平均2倍
国家高新区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利用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加速了中国整体创新实力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创新指数能够跃升全球前15位以内的重要举措。
国家高新区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生态,对中国整体创新能力的贡献较大。2019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GDP达到12.14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12.3%。
图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提升至326.4点,指数较上年增速达到了15.5%。
企业是高新区的活跃元素,2019年,高新区全年新注册企业数达61.9万家,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1697家。仅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8259.2亿元,占到全国企业近一半的研发费用。
图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高新区也是人才聚集地,企业从业人员平均薪酬为15.1万元/年,同比增长10.2%,是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2053元/年)的2.1倍。
2019年高新区入统企业从业人员数从2091.6万人增长至2213.5万人,同比增长5.8%。他们贡献劳动生产率是36.3万元/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2.8倍。
但是,发展的不平衡仍是国家高新区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有70家国家高新区,数量占比41.4%。国家高新区关键的创新资源和创业活动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集聚了高新区63.9%的研发人员、52.7%的研发机构、65.7%的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9.0%的创新服务机构、78.3%的创投机构风险投资、57.0%的在孵企业。
图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近年来,贵州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大数据中心的落户之地,并且成为东数西算的重要枢纽节点,中国西南边陲的村落实现了数字变革,都是缘于它利用自身优势找准了定位。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都要找到新的创新力。
毕竟,硅谷并不诞生于最繁华的纽约。
作者/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王昕 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Unsplash、《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