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大火烧了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重温琉球痛史
据海外网报道,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今日(10月31日)凌晨突发火灾,截至当地时间7点,火势仍在蔓延。目前,正殿、北殿、南殿全部被烧毁,伤亡情况不明。当地警方正在紧急统计建筑中是否有人。
事发现场(日本电视台)
综合日本NHK电视台、日本电视台31日消息,那霸警方说,负责首里城警备工作的公司在31日凌晨2点40分左右报火警。虽然立即出动了14台消防车紧急灭火,但目前首里城的正殿、北殿、南殿全被烧没了。火势现在正在正殿西侧的奉神门蔓延。暂时未接到人员伤亡信息。
现场消防员表示,截至现在,总计6栋建筑,共4200平方米被烧毁。
燃烧的首里城(日本时事通信社)
首里城从15世纪至19世纪一直是琉球国都城和王宫的所在地。这座城堡在1933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第32军在首里城地下挖掘坑道,设置指挥所。在1945年3月的冲绳战役中,该城被美国海军飞机及战列舰多次轰击。1945年3月29日,美国海军“密西西比”号战列舰开火炮轰首里城,将其完全摧毁。
首里城遗址在二战结束后被用作琉球大学的校址。1958年,守礼门重建。1992年开始主体建筑复原工作。2000年首里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来讲讲那段已被遗忘的琉球往事。
1
1876年,琉球之秋,分外凄凉,日本侵略的魔爪,正伸向那个有着“万国津梁”之称的小小岛国。
受困于囚牢的琉球国王尚泰,秘密派遣其姐夫向德宏赴华,请求母邦出面与日本交涉。随行的还有官员林世功、蔡大鼎,二人都是华裔,还曾在中国留学,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一行人乘坐一条小船,迎着风浪,直到第二年才抵达福州,向福建巡抚丁日昌呈递琉球国王在狱中所写的请愿书。
丁日昌左右为难。三年前,清政府刚签订《北京专条》,与侵略琉球的日本和谈。这件事,他不好做主,便上奏清廷,听候指示。琉球人只好留在福州等待结果。
丁日昌
在向德宏使团羁留福建期间,1879年,日本政府宣布,将琉球王国划为冲绳县,正式将其吞并。
向德宏使团这才得以从福州北上,衣衫褴褛、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在总理衙门外痛哭哀嚎,痛诉日本入侵之惨状,向清政府求援。
他们满怀国仇家恨,宣誓道:“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
向德宏等人先后上书27次,都杳无音讯,最后仅仅等来清廷的安慰。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他们只能向上天祈求,每逢朔望就到正阳门的关帝庙上香祈祷。
年轻的林世功忍无可忍,决心绝食自杀上书清廷。临终前,他留下一纸绝命书,其中写道:“为一死泣请天恩,速赐救亡存国,以全臣节事。”
清廷依旧没有出兵,只是为林世功以身殉国而叹道:“此诚忠臣也,实属可怜。”之后,赐白银二百两,送葬于张家湾。
琉球从不缺忠臣,但是他们一直倚靠的“大哥”,垮了。
这就是亡国的感受,悲愤、无奈、绝望。
2
琉球,这个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美丽岛国,与中国缘分匪浅。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命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异俗。
朱宽行至琉球,不禁为眼前美景惊叹。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繁茂的棕榈、色彩斑斓的珊瑚群与热带鱼,勾勒成现今与夏威夷齐名的海滨风光。
远远望去,位于中国台湾与日本九州岛之间的琉球群岛,似虬龙浮于水面,几百个小岛自东北向西南蜿蜒一千多公里,形成东海屏障,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
虬,是神话传说中有角的小龙,后世为避帝王之讳,将此地称为“琉球”。
琉球海图,现藏福州博物馆
琉球素有“万国之津梁”的美誉。
琉球虽然国土疆域狭小,但凭借得天独厚的独立优势,成为周边各国贸易往来的海上中转站,如桥梁一般连接中国、朝鲜、日本、暹罗、安南、苏门答腊等国家和地区。
有学者认为,在葡萄牙人、荷兰人远航来到东亚之前,琉球人就已经靠中国、日本、南洋间的海外贸易获取了大量财富,成为东亚贸易一大市场,俨然是亚洲版“海上马车夫”。
据史料记载,东南亚各国的物产在当地价格相对低廉,比如龙涎香,“货于苏门答腊之市,官称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九千个(9贯)”。
而《明会典》中记载龙涎香每斤价为48贯,价格相差5倍。到了嘉靖年间,龙涎香价格一度飙升到1200贯,与原产地相差130多倍。
琉球是中间商赚差价,仅龙涎香这一样商品,就从中转贸易中获利匪浅,更不用说金银粉匣、玳瑁珊瑚等其他奢侈品。
现在已经成为日本重要文物的“万国津梁钟”,为琉球人在明代所铸造,曾经在琉球王宫悬挂四百多年。
钟上铸有铭文,叙述琉球昔日的辉煌:“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
冲绳战役后,美军发现万国津梁钟
琉球,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毛泽东于1937年撰写的《祭黄帝文》中,有一句“琉、台不守,三韩为墟”,将琉球放在与台湾同等重要的地位。
日本侵吞琉球,就像是拆毁了中国东海绵延两千里的海上城墙,留下深深隐患。
3
近代以前,琉球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据日本学者赤岭诚纪统计,明清两代,琉球进贡使团到中国的次数多达886次,其中明代537次,清代349次。琉球人几乎年年都来,跟走亲戚似的,每次都要带上玛瑙、象牙、檀香、苏木等礼物。
同一时期,中国对琉球册封有27次(一说25次)。自洪武年间册封琉球三王起,每当琉球国王去世,新王即位,中国都会派出使团进行隆重册封,与之形成稳定的宗藩关系。
最早提出与琉球建立宗藩关系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后,势必要重建东亚国际秩序,追寻以往明君雄主的事迹,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
明军把蒙古人驱逐到漠北,一直赶到捕鱼儿海,可谓军威浩荡。但对周边小国,朱元璋推行的是“不征”国策。咱不打,你叫我一声大哥,做我藩属国,感动不感动?
洪武二年(1369年),杨载作为明朝使臣,带着朱元璋的玺书出使日本。
朱元璋以霸道总裁式的口吻,命日本“奉表来庭”,如果不来,“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一点儿都不客气。
日本人还挺嚣张,竟然杀死明朝5名使臣,将杨载拘押了三个月才放归,可把朱元璋给气着了。
过了三年,在杨载冒着生命危险去了两趟日本后,朱元璋下达命令,老杨,琉球离得也挺近,你顺路去看一看。
当时,琉球群岛尚未统一,小小岛国有三个国王,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要到宣德年间,中山王尚巴志才灭掉其他两国,统一琉球。
日本人不太听话,琉球的地理位置显得至关重要,与其建立关系,可“作屏东藩”,拱卫东南海。
洪武五年,杨载持朱元璋的诏书抵达琉球。朱元璋在诏书中说: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夷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琉球人一听说中原王朝派来使者,心情大概和刘备当年说“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时一样受宠若惊,乐开了花,当年就遣使回应,叫明朝一声大哥。
之后,三个国王先后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琉球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明朝人怀机协助尚巴志统一琉球
朱元璋对琉球的友好态度很满意。先富带动后富,既然收了小弟,就要拉兄弟一把。
在发展海上贸易之前,琉球穷得叮当响,甚至连船都造不好。朱元璋想,那咋行啊,于是在福建选拔“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移民琉球。
在元代,福建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福建人“多谙水道,操舟善斗”,其造船航海技术到明代已然登峰造极。这些技术传到琉球,大大推动了当地海外贸易的发展。
想致富,先修路,要做生意,也得先有船。
从福建迁过去的这批人才不仅精通造船,还为琉球带去了儒学、中医、天文等中国文化知识。他们很快融入琉球,在当地形成一个庞大的族群——“闽人三十六姓”。
闽人三十六姓得到当地居民极大尊重,还被授予官职,委以重任。琉球历史上的名相蔡温是闽人后裔,前文提到为琉球殉国的末代使臣林世功,也出自闽人三十六姓。
闽人三十六姓集中居住的“唐营”——久米村,名字有“永久享有俸禄”之意,一听就散发着贵族气息。久米村坐落于琉球王都,为琉球四大城邑之一,建有孔子庙、天后庙和关帝庙,风俗与中原无异。
历史学者谢必震认为,朱元璋赐闽人三十六姓是对闽人移居琉球的正式认可。从此,中国与琉球关系更加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像是一家人。
有明一代,自洪武年间起,中琉交往近三百年未曾断绝。后来,清朝沿袭明朝的宗藩体制,琉球继续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进行朝贡,接受清朝册封。
遗憾的是,在中琉500余年的友好交往中,明清政府始终只满足于政治上的虚荣,忽视了其他国家对琉球的野心,没有对中国东南门户的前哨提供军事保护。
在欧洲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巨变中,这将成为致命的失误。
4
在中国通往琉球的海路上,有一个重要的航标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就是钓鱼岛。
明朝使臣出使琉球的记录,迄今存世的仅有五部,其中最早的一份报告是陈侃写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的《使琉球录》。
《使琉球录》明确记载了中琉的疆界,其中使团登岛的这一段写道:
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后。十一日夕,见古(姑)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
陈侃使团走的是中琉交往的传统航线,从福建出发,向东经过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之后到姑米山,才算进入琉球边界。
随船的琉球人也都认同这一划分,他们一直要等过了赤尾屿,看到姑米山,才在船上欢欣鼓舞,认为自己到家了,So happy。
琉球人已有明确认知,之前经过的钓鱼岛等岛屿都属于中国疆域,不是自己家乡。
琉球国王尚圆画像
嘉靖年间的这份报告有力地证明,钓鱼岛自古就属于中国。
从地理上看,海难多发的琉球海沟,将琉球群岛与中国大陆架分开。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以及台湾岛就坐落于水深不足200米的中国大陆架上,一目了然。可见古人的划分方式相当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陈侃使团的这份报告简直神助攻,不仅记载了中琉国界,还顺带提了当时琉球与日本的国界。
陈侃访问琉球期间,曾在海边“远见一山巅微露,若有小山伏于其旁。询之夷人,乃曰:'此热壁山也,亦本国所属,但过本国三百里。至此,可以无忧。若更从而东,即日本矣。’”
琉球人门儿清,知道热壁山为琉球所属,再往东才是日本国界。当时的琉球,自然也不归日本所有。
5
日本吞并琉球,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侵略行为。
琉球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被称为“没有武器的国家”。近代以前,当地居民常身着汉人服饰,腰间别着折扇,嘴上说的都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只做生意,不崇尚武力。
据联合国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当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在世界名列前茅,而其平均寿命最长的地区就是冲绳,即琉球。岁月静好,与世无争,是琉球岛民长寿的秘诀,也是自古养成的性格。
和平的岁月,在日本军队踏上琉球群岛时戛然而止。
1609年,日本发起第一次灭亡琉球的尝试。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兵三千,出动战船100艘,从九州岛出发,渡海入侵琉球。
萨摩藩为攻打琉球所找的理由很奇葩,说是琉球之前没有为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负担军费,由萨摩藩代为垫付,事后琉球人没还钱,这才出兵讨要。
这算什么道理?你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还跟别国要军费。
琉球人一点儿也不怂,在三司官郑迥的带领下,组织军队抵抗倭寇。郑迥出身闽人三十六姓,是福建人的后代,也是琉球的民族英雄。
大军压境之际,郑迥积极部署防御工事,修理城防大炮,在萨摩军逼近王城首里时全力反击。但是,自统一后未曾经历过战事的琉球人根本不是萨摩军的对手,琉球各岛相继沦陷。
萨摩军登陆琉球后,一路烧杀劫掠,将琉球的金银、丝绸、典籍等珍宝一扫而空,还将琉球国王、宗室、大臣等一百多人押送到鹿儿岛囚禁。
琉球王侍从满怀悲愤写道:“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
坚持抗战的郑迥被日本人以主战之罪收押,受尽折磨,随后被斩首(一说处以烹刑)。
琉球三司官
眼见琉球即将被萨摩藩所灭,德川幕府慌了。
德川家康一方面希望通过琉球和中国恢复关系,自从丰臣秀吉两次侵略朝鲜后,日本与明朝互相拉黑,已经几十年没联系;另一方面,远在西南的萨摩藩一旦坐大,也会对幕府形成威胁。
在大明朝廷和德川幕府的不断警告下,萨摩藩只好在关押琉球国王两年五个月后将其放回。
但萨摩仍不肯善罢甘休,每年都对琉球敲诈勒索,索要朝贡,并割占奄美列岛、大隅诸岛等五大群岛。一直到1654年,萨摩藩才从琉球全部撤军。
自萨摩入侵琉球,此后两百多年里,日本都是琉球的梦魇。
6
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琉球的野心死灰复燃,大力鼓吹所谓的大陆政策,要“开拓万里波涛”,将征台、征韩、吞琉作为开疆拓土的首要目标。
1871年,一场改变琉球命运的意外事件发生。
琉球的两艘进贡船在驶往中国时遭遇狂风,漂流海上,一艘遇救,幸运返航,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聚居地。
漂到台湾的琉球船员登岸求助,竟然和原住民爆发冲突。高山族将其中54名船员杀死,仅有12人死里逃生,逃到凤山县寻求清政府庇护。
幸存的琉球船员被送往福州,之后辗转归国。
本以为此事就此翻篇。没想到两年后,日本的好战分子在与琉球商人闲聊时得知这一消息,如获至宝。
日本人跟清朝抗议,说他们国家的藩属琉球在中国遭到非人道的对待。
清政府起初还挺硬气的,派出代表向日本严正声明,说:
“蕃民”之杀琉民,既闻其事,害贵国人则未之闻。夫二岛俱属我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
意思就是说,琉球和台湾都归我们管,此事纯属中国内部事务,你们日本人不要多管闲事。
日本人说,我偏要管,你还能咋地。
近代琉球人装束
1874年4月,日本政府以问罪“生番”为由,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领兵6000人,悍然出兵台湾。
刚从洋务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清军也不是省油的灯。
清军由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坐镇,迅速派兵增援台湾,投入了接近日军10倍的兵力,军队中有从欧洲订购的铁甲舰,还有跟德国人购置的3万支毛瑟枪。
日本人当时也刚开始明治维新,实力并不强,一眼望过去,傻眼了。随着清军精锐陆续抵台,日军进退两难,随时要被按在地上摩擦。
撤军应该体面,既然打不过,那就和谈吧。
当年11月,中日双方代表谈针对琉球、台湾问题进行谈判。清政府发扬“传统美德”,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北京专条》,之后日军撤出台湾,清军也各回各家。
这个《北京专条》是清政府的耻辱,简直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在军事完全占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竟然同意,日本此次入侵是“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这就是默认琉球为日本所有,给日本后来吞并琉球留下口实。
另外,清政府还赔偿日本军费50万两。其中,原本有10万两是给之前琉球遇难船员家属的抚恤金,后来全部赔偿给日本政府,作为日本之前在台修路、建房费用。
签完和约后,日本人就命令琉球停止向中国朝贡,今后外交由日本外务省全权负责,并改用日本年号、刑法,规定琉球人渡海到中国要用日本护照,将吞并琉球提上日程。
清朝放弃了琉球,可琉球从未忘记中国。
第二年,在日本的野蛮入侵下,琉球末代国王尚泰,还跟日本内务相大久保利通争辩:“久荷中国恩谊,今不能无故背弃。”
中琉和平交往几百年了,我们祖宗十几代都受过天朝的恩惠,你们日本让我们和中国绝交,恕难从命。
日本人没空听尚泰讲大道理,直接将他投入监狱,狱中的尚泰不甘心亡国灭种,才秘密派遣使团向清朝求助。
清朝的有识之士都看得出《中日北京专条》所受的屈辱,也为此感到不甘。
李鸿章在给其兄李瀚章的信中谈及《北京专条》痛心不已,说:“甘允日本'保民义举’,不指以为不是,尤要出五十万,犹以为了结便宜,庸懦之甚,足见中国无人,能勿浩叹?”
古琉球都城遗址首里城,今天凌晨遭遇大火
果不其然,《北京专条》签订仅仅过了五年,琉球被日本强制“废藩置县”,划为冲绳县。
琉球王国,就此灭亡。
这段痛史,琉球人未曾忘却,我们,也没有忘。
参考文献:
- 唐淳风:《悲愤琉球》,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 杨邦勇:《琉球王朝500年》,海洋出版社2018年版
- 万明:《明代历史叙事中的中琉关系与钓鱼岛》,《历史研究》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