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杀人,燥热,狂欢,做爱,暴力,悬疑,迷离...以至于,当这部电影在2年前,放出预告时,就惊艳了电影界,引发了无数观众的期待。然而当它经历删减,撤档,改档,最终确定在今年端午档上映后。
我满怀期待冲进影院看完后,却发现,这部犯罪电影处处遍布着生猛和野性,却怎么都硬不起来。
灯光将行人寥寥无几的街道照得透亮,人影在热浪下也变得影影绰绰...经验丰富的老干警陈耳,接手后发现,这起案件的死因很蹊跷,有撞伤,枪伤,多处致命伤。不久后,陈耳经过调查和推演,察觉到死者和另一个名叫王学明的年轻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随着案件发展,发现牵扯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远超自己的掌控。王学明是个空调维修员,意外发生后,他开始一反常态。跟踪梁妈,接触梁妈,帮她免费修理空调,帮她驱赶流氓,陪她祭奠死去的丈夫,甚至和她做爱...而他之所以这么做,一切还是要从那个燥热的夜晚说起。那晚,女友打电话约看电影,王阳明下班后,开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前往赴约...死寂的夜路中央,突然出现了一头卧倒的牛,挡住了去路。王阳明只好改道行驶,他不知道,就是这个小小的决定,令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点烟的时候,一个没留神,车子发出咣当巨响,王阳明鼻梁出血...他紧踩刹车,赶紧下车查看,已经迟了,他撞死了一个中年男人,而死者正是梁妈的老公。车祸后,王学明将自己锁在家里,惶恐不安的他,犹如一具行尸走肉。
车祸成了他的梦魇,他在阴暗潮湿的出租房里,挨过一个个孤独又煎熬的时刻。但此时,卷进来的人,已经不止王学明,梁妈,警察,还有杀手和背后的人...这群不知命运已被悄然更改的人,都在试图窥视关于那个夜晚的真相。《热带往事》是导演温仕培的长片处女作,由宁浩监制,彭于晏、张艾嘉、王砚辉领衔主演的黑色犯罪电影。正在国内院线热映,目前豆瓣评分6.6,口碑有褒有贬。该片讲述了90年代末,一个炎热夏夜,一起因停电而被黑暗所隐藏的命案。三人被卷入其中,命运自此改变,并开启长达二十载的纠葛的故事。值得一说的是,这部电影在筹备阶段就曾经获得过两项大奖。2017年上海电影节的电影项目创投单元-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特别关注奖。2018年柏林电影节的天才项目市场单元-VFF创投大奖。两个大奖加持,让这部《热带往事》光环赋予,期待值更进一步拉满。但很遗憾,透过评分和观众评价,显然能够看出这部电影低于或远不及预期结果。甚至有网友评价说:看完《热带往事》后,成功从年度最期待变成年度最失望。而作为一位黑色犯罪电影爱好者,从我的角度看待,尽管这部电影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本应以鼓励为主。确实超过了我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外,但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优点,也绝不刻意地去贬评。所以当我看完电影后,得出的一个我个人的公正结论,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热带,是电影的画面,视听语言,调度和氛围营造...大量过曝,虚焦的画面,霓虹色的打光,噪点的浮动,浓烈的光照感。《热带往事》和同样主打视听语言的犯罪作品《南方车站的聚会》相比,前者更注重整体画面的营造,后者则是在场面调度上面下功夫。导演甚至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具年代感,有种迷离的效果,在镜头上,前后套了400多套丝袜。绿色幽暗的光,在血红色的背景映衬下,布满恐惧和压抑。闪烁暗淡的光,在夜的黑色深邃下,极具紧张和刺激感。自己更追求“余味”,该片跟以往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它更像是一首歌或是一个梦。因此,温仕培在追求“余味”的表达时,力图在该片中呈现出一种类型片模式下独特的氛围感与类型化叙事之外的“回甘”。这些是《热带往事》,遭遇两极分化评价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它最无可避免的缺点。因为过于注重视听语言的构建,导致故事本身囿于单薄和平淡。首先电影的叙事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甚至是多时空的叙事。比如,电影开头就采用倒叙,事先告诉观众,王学明被关在监狱,但没人知道,人究竟是不是他撞死的?没错,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技法能够为犯罪电影,提升悬疑感。但问题的病症在于,这些电影语言和技巧用的太满了,覆盖掉了电影本身最重要的故事逻辑。从而进一步导致的是,电影主题思想的匮乏,很多观众甚至看不懂《热带往事》到底想讲了个什么故事?就像一篇无话可说的作文,只能用华丽的辞藻和啰嗦的语句来凑字数。最后我想说,作为新人导演的首部作品,在视听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在剧作方面,所欠缺的火候还是太多。毕竟扎实的故事,才是讲好一部电影,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东西。这部电影拥有一切观众感兴趣的元素,却没能拍出一部观众感兴趣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