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厂:晩清祁兆熙、俞文藻《楷行、果蔬》双挖尺页

今年阳春三月,珠海市文联邀请忘年交赵振刚先生携两个女儿到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一门三父女:“丹青熠彩,翰墨飘香”书画展,余陪同前往助阵。展览期间,珠海市文联安排了游览活动,其中一站是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故居。从“唐绍仪生平展”中知悉,唐总理是满清同治十三年(1874)第三批留美三十名幼童之一,唐绍仪时年12岁。而奉命带领这批幼童者,是在粤督办洋务的祁兆熙。祁兆熙善书,时或在拍卖会上碰到伊之书法投拍,故看到祁氏的名字,很是眼熟。

在拍卖会上以前看到祁兆熙的名字未太在意,但自今年三月唐总理府上看到祁氏的名字以后,便颇有了拍得伊之书法的冲动。这种“冲动”很快转化成了“行动”:6月底武汉大唐春拍拍得了祁兆熙一页楷、行尺页。

祁兆熙《楷、行》30X40cm

祁兆熙的这页楷、行是与署名“文藻”的《儒素家风》果蔬图装池成双挖立轴(截去了天杆地轴)一并投拍的,皆30X40cm的尺幅,都挖去了上款,似应为同一上款。祁氏书法,虽仅是一平尺出点头的尺页小幅,但却洋洋洒洒挥写着352个字,加上署款11个字,共计363个字。书写内容,先是蝇头小楷六行,书录古人劝诚文: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省费医贫,弹琴医躁,独卧医淫,随缘医愁,读书医俗。以鲜花视美色,则孽障自消;以流水听弦歌,则性是何害?鲜花可爱,过目不留;流水可听,过耳不恋。养德宜操琴,炼智宜弹棋;遣性宜赋诗,辅气宜酌酒;解事宜读书,得意宜临帖;静坐宜焚香,醒睡宜嚼茗;体物应展画,适境应按歌;阅侯宜灌花,保形宜课药;隐心宜调鹤,孤况宜闻蛩;涉趣宜观鱼,忘机宜饲雀;幽寻宜藉草,淡泉宜掬泉;独立宜望山,闲咏宜倚树;清谈宜剪烛⋯⋯

六行蝇头小楷写完,接着稍大的行书录古人缄言:

宽厚之人,吾师以养量;缜密之人,吾师以炼识,;俭约之人,吾师以居家;明通之人,吾师以生慧;质朴之人,吾师以藏拙;オ智之人,吾师以应变;缄默之人,吾师以存神;谦恭下士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弹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

这七行半行书占居正中的位置,接下来左边又是小楷书,字体稍大于右边的蝇头小楷。仍是录的古人缄语,曰:

费千金而结纳势豪,孰若倾半飄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何如葺数椽之屋以庇孤寒。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

录完署创作时间“甲戌春仲”,接着署上款“录奉囗囗”,落名“翰生祁兆熙”,钤即“兆熙”白文、“翰生”朱文。“甲戌春仲”是1874年四月,乃带领幼童留美的当年前几个月。“录奉”之后有挖去的部分是上款人名字,不知藏家如何要挖去上款?

祁兆熙《楷、行》(局部)

祁兆熙生年不详,卒于光绪十七年(1891)。伊字翰生(一作号),上海人。《上海名人辞典》载其曰:

初为增生,由例仕同知,后保花翎补用知府,署广东惠州府碣石通判。博学多才,长于洋务。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奉命带领唐绍仪等幼童三十名赴美留学。在粤任职十七年,历办督署洋务,辑中外通商约章,同香港英国当局妥定中国电局事宜;还从事筹赈、禁赌、査洋面等,又办团练,协助镇压广西群众斗争等。

“増生”是生员(相当于秀オ)的一种,亦称诸生。“例仕”不由科考,故不算正途出身。“同知”是官名,乃知府的副职,正五品。“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毛饰于冠帽后,以眼多者为贵。“碣石”是广东的名镇,“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筹事项,又名同判。具体带唐绍仪等幼童出洋时间是农历八月九日,《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有载:“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9月19日(农历八月九日)第三批幼童三十人由委员祁兆熙率领在上海乘轮赴美留学。”祁兆熙1875年归国,撰《游美洲日记》,并附《出洋见闻琐述》一卷。在广东洋务任上,辑《通商约章》、《洋务成案》。积劳卒于任。

祁兆熙出仕未走“正途”,但伊之书法却是未离经叛道走的正道。此页蝇头小楷和稍大字的行书,纯拟“二王”,小楷法“小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清朗多姿,骨肉匀称,严整秀丽;行书则师法“大王”羲之,表里莹润,和畅通便,天质自然。左边稍大的小楷追抚唐人楷法,以取欧阳询的为多,字体峻整,险劲刻厉,寓险绝于方正平和之中,也不失遒劲圆通。布局妥帖,鞠让得法,雅意深远。

《儒素家风图》的作者俞文藻字苹香,号苹道人。晚清浙江上虞人。宋石年(1850-1914)画弟子,清末时鬻画沪上,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申报》尝刊出伊之润例。画善山水,亦工博古清供,花鸟尤为上乘。拍卖市场不断有伊之绘画投拍,尤以2016年7月北京保利一页《七夕清供》便面为精致。

俞文藻《果蔬图》30X40cm

此页“儒素家风”,画面自然是一般”平民化“的果蔬,没有贵气的鸡鸭鱼肉,秉承“文雅儒素,各禀家风”。图上没骨写着白菜、大葱、茄子、菊芋等,这批素食在画面的左上方,除了大白菜为水墨,余者皆为没色。右下角是竹笋一只、红辣椒和香菇各两只,仍为设色,尤其红辣椒色彩妍丽,还带着枝叶,很是鲜亮水灵。画笔明人白阳、青藤,笔致纷披中又不失清润,风神骀荡,不染市尘。色彩丰富,则不流俗,突出了“儒素”。虽然写的是一般市井之物,但文人逸气充溢笔楮之中,突出了文人雅士的儒素家风。“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苏轼诗意跃然楮上。署款“儒素家风”横题,“风”字左边竖写的上款被挖去了,应为一人所为?挖空之左署名“文藻作”,钤印“文藻”长方形白文。

俞文藻《果蔬图》(局部)

找出《申报》资料,1889年4月30日有刊出关于俞文藻,是则《减润助赈》的润例,曰:

刘子芗、上虞俞苹香两先生皆工绘事,刘君山水,俞君花卉尤擅胜场。兹侨寓沪渎。知山左赈务孔急,各愿以手绘纨折扇五十件助赈,是亦好行其德者矣。

“山左”是山东省旧时的别称。余祖籍山东文登,代表山东人民感谢两位画家也!

祁兆熙,俞文藻《楷行、果蔬》双挖尺页,除了挖去上款被人为破了点儿相,和白宣纸被光照略泛了旧黄,再没有大的瑕疵,原装原裱(天杆地轴不翼而飞,裱边也残破),画心品相较好。为其定价,政治家祁兆熙的楷行四五千元,职业画家俞文藻的果蔬二三千元,计七八千元当较为适恰。

2018年7月13日于闻乐不乐斋晨窗


自由书画谈于建华 出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