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15)五行之脾胃“土”与糖尿病
土在五行当中处于“中性”的特点。相当于“木和火”的“生发和释放”的特点,相当于“金和水”的“收敛和收藏”的特点。因此,土兼有“释放和收藏”的双向特性。
中医是一门研究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的学问。顺着土的特性,可以联想到一些典型疾病。如糖尿病,从糖尿病发病现象来看,病人在中期会出现一种“三消”现象,就是消渴、多食而消瘦、多尿的现象。直接原因是脾土贫瘠“沙漠化”的体现,脾土“沙漠化”后身体不能保存住水分,所以口渴多尿、多食是因为脾土贫瘠而不能把食物有效的吸收,所以导致多食而消瘦。
所谓“阳生阴长”,阳气是生命生长的动力,食物没有被有效吸收就会阳气不足,所以身体的肌肉及五脏都会失去生长的原动力、活力和弹性。
从现代的化学角度来看,糖分本是身体的能量存储单元,但这种存储单元不能被“贫瘠沙漠化的脾土”所固化和保存,所以,流失到血液和尿液当中。
糖尿病人的脾土变的贫瘠化的原因是肝木被损伤的缘故。目前,损伤肝木的行为实在是太多了。如过分消耗视力(过分消耗视力就是过多的消耗肝的能量),怒气,各种辐射及现代的很多食品中的化工元素会极大的损伤肝系统。糖尿病的后期,往往会出现失明和四肢溃烂而导致截肢的现象。这是因为木和土相互影向的结果,当脾土贫瘠到一定程度时,木再也不能从土中生长出来。
肝开窍于目,当肝木衰败时,自然不能继续为眼睛提供能量滋养,眼睛会因为缺乏能量的滋养而导致组织萎缩。
当肝木继续衰败时,脾土就会“板结”而缺乏营养,不能再运化食物而为身体提供能量,身体失去充足的能量供应时,位于四肢末梢的组织就会溃烂而坏死。
从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的病,顺着自然和系统的思路看,生活中的很多疾病的诱因都可以在自然环境被破坏中找到答案。
土从外界吸收营养,不仅是物理形式上的饮食,还有精神食粮中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土永远是处于“接受、给予”的如此双向循环过程中。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加工,然后传递给其它各五行。
脾胃是人体的“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李东垣强调“脾胃是人体的根本”,因强调脾胃的根本而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中医流派之一《补土流派》。现年99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治病思路也始终围绕着强化脾土来恢复人体的生命机能。
土地的确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提供住所和食物的来源。中国乃至世界所有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因为争夺土地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