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阅读与写作,绘本习作的一点想法

陆生作:绘本作文课,你也能像名师一样上课

●您好,陆老师。

我之前也看到了汤老师《鳄鱼爱上长颈鹿》的作文教学实录,我很喜欢。一节课仿写情节与结局,就梳理出编写这类童话的基本结构,而且学生对这类作文很感兴趣。

于是也准备模仿这个课例,在我校区域教研时展示这样一堂作文课。在试讲之后,有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四年级的孩子,应该着重细节描写的指导,不仅要想出情节,还要指导学生写好情节,如何写的细致还得加强指导。

可我认为,这节课重在引领孩子发现童话这种反复的写法,让学生编写有趣的情节。对于如何将情节写细,是否该在这节课上做指导,怎么指导,我还是比较困惑,想听听陆老师的看法。

■我觉得你是对的。一、课堂目标集中,学生能写出一波三折的情节,就够了。二、细节可以下次再教么。

教作文从大处入手,结构把握住,细节可以补的。

●嗯,有些学生没有指导,照样能够写出精彩的情节,这是平时作文教学的积累的结果。一堂课上注重的目标不一样,不能面面俱到。

■搏二兔,不得一兔。专其一,这是主线。

●但是试讲中也碰到一个问题:一部分学生根本想象不出鳄鱼先生还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来送上这甜蜜的微笑。

写的时候面露难色。

是学生想象力缺乏,还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这个分两步走:一、把鳄鱼、长颈鹿当人看。在生活中,人们会怎么做呢?二、高级点,就要抓住鳄鱼与长颈鹿的特点,人性加物性。绘本《鳄鱼爱上长颈鹿》中就是这样的——踩高跷、天桥特技、树上送树叶……

你问学生:如果鳄鱼是你爸爸,长颈鹿是你妈妈,你觉得你爸爸会怎么做呢?

用真实的生活去代入,不要老沉浸在童话世界中,要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切换的。

●哦,让学生结合生活来想象,拉进学生与童话的距离,有道理。

■创作来源于生活么。你看看《鳄鱼爱上长颈鹿》,不就是人的生活吗?

生活就是童话,就是绘本,就是故事,就是写作;写作中只有人,鳄鱼是人,长颈鹿也是人。活生生的、一个个的,人!

作文是写给人看的,讲的终究是人的事情,鳄鱼、长颈鹿只是演员。

●嗯,那再创编情节之前,是否需要学生先口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再动笔写下来?

■可以的。学生口述,老师追问。借同学的想法,打开没想法的同学的想象。

老师要善于借助全班同学的力量,用同学的答案去激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老师只一个,教这么多学生,忙不过来的。

●对,我也是在想动笔之前要不要先交流,就怕一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都仿照他的去写了,没有新意了。但不说,学生好像又打不开思路

■没新意也不怕,训练嘛,重复又没事。如果真打开思路了,是不会没新意的,别人说过的话,谁愿意重复?当跟屁虫啊。

●跟陆老师一聊,我对这节课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谢谢陆老师。

昨日发文《陆生作:绘本作文课,你也能像名师一样上课》,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这是很开心的事情。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零星、简单的想法,记录在下,供回味。

■阅读与写作有关,但各有侧重。阅读偏整体,不断章取义,在整体上感知、审美。写作是文章,章是章法,所以要解剖。在我看,绘本习作是小学生作文的一种,它是写作,不是阅读,所以,绘本习作教学中,绘本只是一个道具而已。

■绘本中,图是极其重要的元素。好的绘本是不讲概念的,儿童没有成人的概念,比如,一回,一个五年级学生跟我吐露“陆老师,我真的不懂什么是‘路在脚下’”,成人有不懂什么是“路在脚下”的?儿童阅读绘本,是在文图变化的对比中来感知的、认知的。在绘本习作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配图吗?我想这是极少的吧?如果没有配图,绘本中图这部分的功能仍然需要文字去承担,那么,这还不是平常的习作教学吗?只是,绘本在这里起到了一个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写作触发点而已。

■阅读一定要在整体上感知,但是,指向写作的阅读必须解剖,这解剖并不会影响阅读整体的审美,因为这是两条不同道,甚至,这样的解剖能更好地去理解、欣赏阅读上的审美,阅读是知其然,解剖能知其所以然。好的作品,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这些好的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技法就藏在字里行间。如果不解剖,怎么得其法?做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肉包子很好吃,吃了,很满足,还有回味,这就是阅读,整体上的;可我吃了包子就能做包子吗?包子怎么做的,里边有方法技巧的,在吃的时候,要想一想,问一问,老师站在高处拎一拎,学点从解剖得来的方法技巧再去实践操作,这就是写作。

■我们常说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句话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这句话,是指了一个大方向,而如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要通过手段来实现的。这些手段,需要由解剖中得来,这是极为简便的一条道。在习作教学中,老师需要给学生一些手段,让学生有章可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