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连(3)小时候吃过的野果和见过的野虫
小时侯,经常吃yàn yǒu,绿色的浆果苦涩不能食用,紫色的浆果稀甜。看过专家写过大白字嫣由儿,自己也照抄沿袭。其实真有yàn yǒu,写作燕莜。燕莜是胶东和大连地区的叫法,学名是龙葵,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白色小花,产球形浆果。龙葵的别名众多,差异很大,如与大连文化相似的丹东地区叫老鸦眼睛(音“老哇眼睛”)。
鬼子姜多长在铁路边,一簇簇成片。小时候,经常同小伙伴一起去拔鬼子姜,虽说根茎带着泥,用手抹一抹便放到嘴里。鬼子姜学名菊芋,又名洋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鬼子姜、洋姜,顾名思义,是源自外国。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鬼子姜的根茎可煮食、熬粥、腌制咸菜。大连街一般是用来腌制咸菜。
西瓜虫是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虫子,每当捉到它,它便窝称西瓜状。
大连街管蟑螂叫火螂子,这是源自胶东的称谓。大连人管蠼螋(qúsǒu))叫火夹子。因是移民城市,也有人叫火螂子或地火螂子。蠼螋的俗称在胶东地区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如牟平、莱山等地俗称之为“火夹子”,莱阳则叫夹把虫。
最好玩的是蚂蚱、蛐蛐、刀螂和乖乖。母蛐蛐三个尾巴梢,所以大连人称之为“三尾(yǐ)巴”。蚂蚱即蝗虫,大连街通常可见有两种,其中一种形似刀螂。刀螂就是螳螂,因为它的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像刀一样,故名。
乖乖就是蝈蝈,《诗经》作螽斯。蝈,《说文解字》记“于逼切(音yi)”。宋代徐鉉注“今俗作古獲切(音guō),以为蝦蟆之别名。”也就是说,蝈蝈的读音是在北宋时期形成的。胶东和辽南地区称蝈蝈为乖乖,应是转音。蝈蝈种类很多,有绿蝈蝈、蓝绿蝈蝈、黑蝈蝈等。黑蝈蝈也叫铁皮蝈蝈,因其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大连街称至铁乖乖。
有一种非常渗人的虫子,大连叫“草鞋底”。仔细看,果然形似草鞋。草鞋底为胶辽地区的称谓,即蚰蜒,其形态结构与蜈蚣相似,但略小。“草鞋底”生活在阴暗潮湿处。它的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小时候,妈妈常说别上它履履(爬到人身上或蛰人)了。
马蛇子不是虫子,却也是非常渗人的玩物。马蛇子其实是麻蛇子,它是蜥蝎科动物丽斑麻蜥,全长约13厘米,主要栖息于干燥砂地、山坡及平原地带麦田附近。麻蛇子尾巴被夹后会立即脱落,但依然能正常生活,并会逐渐长出新尾巴。这种生理现象叫“再生”。因为它属于冷血动物,往昔夏日,大连的铁道边经常可见麻蛇子出来晒太阳。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在上学或放学时捕捉这种小动物。大家都以为它如毒蛇一样有毒,小心翼翼,怕被它咬到,遂用手提溜它的尾巴。
(本文照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