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文化•“衣”与“袖”1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所离不开的,其中又以衣居首。衣着服饰,既具有实用性,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和审美,涉及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等诸多方面,实为观察和了解一种文明与文化最直接、最便利的窗口。得益于汉字音、形、义一体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与服饰相关的字来一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可以走近中国古人的日常,感受他们穿着打扮的冷暖好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唐]佚名《宫乐图》
“衣”中大有文化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衣”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衣”字的字形演变
“衣”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整个字形像一件上衣,上面的人字形部分是衣领,两侧开口表示两个袖筒,下面像左右衣襟交叠的样子。“衣”的字形从甲骨文到小篆一直比较稳定,基本保持象形写法。后来经过隶变,笔画变得平直并有连接,才失去了象形性,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子。
如其字形,“衣”最初就是指上衣。《说文解字·衣部》:“上曰衣,下曰裳。”当“衣”“裳”并举时,“衣”为上衣,“裳”为下衣。例如《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