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字的单一起源与演变脉络图谱

人类文字的单一起源与演变脉络图谱
The single origin and knowledge map of human writing characters
刘光保[1][2]、刘雄[2]、陈一舟[3]、王语恒[1]
摘要:人类各民族的文字看起来各不相同,语言发音更是千差万别。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前的研究对字母文字之间的传承关系已基本达成共识,建立起了字母文字单一起源理论,并提出了字母与古埃及圣书体象形符号存在演变关系的假设。但是对象形文字系统,特别是古埃及文字与古汉语之间的关系仍研究非常少。本文对当代文字比较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综述,结合《发现夏朝》、《文明起源》两书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绘制了一副人类文字传播与影响的脉络图谱,完成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中西合璧与总体拼图。
关键字:文字,单一起源,古文明符号,象形文字,字母文字,古埃及圣书体,甲骨文
Abstract: The writing characters ofdifferent nationalities seem to be different, and the pronunciations oflanguages are also different. But in fact, they are intertwined. Previousstudies have basically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between  alphabetical languages,established the theory of single origin of alphabets, and put forward the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n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alphabets and the ancient Egyptian hieroglyph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eroglyphic writing systems, especially betweenancient Egyptian writing and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Combining the originalresearch results of two books: Discoveryof Xia Dynasty and The Origin ofCiviliz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chievements in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temporary human writing systems, seeks to establishthe Egyptian origin of all well-researched Hieroglyphs and all alphabeticalsystems evolved, achieve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 andthe overall puzzle of human writing systems.
Keywords: Writingcharacters, Single Origin, Ancient Civilization Symbols, Hieroglyphic Writing, AlphabeticCharacters, Ancient Egyptian Hieroglyphs,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作者联系:
[1] 鹰蛇之夏文化研究中心  [2] 江苏时光文脉研究院  [3] 人人公司

一 古文明符号:人类文字起源的先声

圣经《旧约》记载:人类最初使同一种语言。人世间的语言的混乱,是上帝对人类建造巴别塔的惩罚。当时的人类希望建造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巴别塔,又称通天塔。由于语言相通、同心协力,巴别塔很快就直插云霄。害怕人类统一强大的上帝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开始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他们因为语言不通而分散在各处,建造巴别塔的计划也由此失败。创世神话只是一种传说,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文字,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在中国,《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更是对文字发明的歌颂与赞美。最初的文字究竟如何起源?在《文明起源》一书中,首次把人类文明符号最早起源原型追溯到西伯利亚地区。主要证据是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大约距今3~1.2万年左右,西伯利亚地区古人类发展出了一系列古文明符号,这些古文明符号被后来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河文明和古中国文明所传承,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边传播边演变至全球与当代。
旧石器时代末期西伯利亚地区的古文明符号核心,是以鸟(鹰)和蛇为核心主题的重生文化符号。鹰飞翔于长空,离太阳最近,代表刚健、向上、阳光的力量;蛇游走于地面、盘旋于地下,离“地下世界”最近,代表着阴柔、内聚、收敛的力量。鹰和蛇表现出强烈的对立统一的二元性。“鹰再生”和“蛇蜕皮”现象,启发了古北欧亚人把这种两种动物选作重生文化的载体符号,与华夏道文化修炼系统起源也存在密切关系(参考:华夏道文化的古埃及起源)。在目睹西伯利亚马耳他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工制品上的符号样式后,美国比较神话作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评论道:“很清楚地,此地发现的蛇喷(Serpent,指眼镜蛇站立作攻击状)、迷宫形回纹(Labyrinth)、重生主题,以及太阳鸟、具有保护角色的女神等一起,已经构成了符号群系统。”雄鹰与男性主导的王权也密切相关。迄今,汉文化中还有将男性生殖器称为“鸟”的习俗。

图1 西伯利亚马耳他文化的飞鸟雕刻,以及有回文和蛇形雕刻的马耳他文化象牙板。

图片来源:donsmaps.com 网站。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西伯利亚地区符号群系统,伴随细石器文化,也传播到华北、欧洲和西亚等地区。马耳他文化遗址出土的猛犸象象牙板上已经出现了类似文字表达意义的契刻符号,如图2。

图2 贝加尔湖马耳他遗址出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刻猛犸象象牙板,距今年代在2.1万~1.5万年前。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José-ManuelBenito,Mal'ta–Buret' culture。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华北地区的贾湖文化和东欧地区的温查文化,都出现了早期的契刻符号。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已发现有16个契刻符号。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有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的符号,年代约为公元前6600年。多数专家认为贾湖契刻符号是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类似的温查契刻符号在公元前5300年也在欧洲塞尔维亚出现了,其中有类似马耳他象牙版上的契刻符号。
图3 河南贾湖文化和东欧温查文化的契刻符号。
以“鸟、蛇”为核心的符号群系统后来也进入了中东地区,蛇文化和鸟文化一起,被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继承并发展,最终发展出有书写意义的文字系统。
二 原型象形文字:人类文字的起源

根据考古学证据,苏美尔和古埃及发展了最早可行的书写系统。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人们几乎同时开始把象形符号进行系统化加工,从而形成文字之始。一般认为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苏美尔语是已知最早留有书面记录的语言,从此人类学会了用文字记录和表达。有了文字记录,人类才真正进入了文明阶段,也即“用文字来表达”的阶段。美索不达米亚最古老的几个文字符号来源于公元前9000到公元前2000的各种形状刻有条文的筹码。刚开始时候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用泥板、黏土球等通过图画、刻印的形式记录账目。考古学家在基什附近的奥海米尔土丘发现了一块约在公元前3500年(乌鲁克中期)的石板,上面刻有人头、脚、手、数字、脱粒板等图画符号,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书面证据。当时的文字包含了分类词汇表,将各种符号、字和短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然后根据主题分为植物、人类定居区、城市、工具、金属及动物若干类。英国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了这件艺术品的石膏模型。基什石板(Kish tablet)是纯粹的象形文字,代表了原型文字时期(proto-literate period)。从公元前3500-前2900年这段时期,是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共有的原型象形文字时期。
图4 基什石板(复制品),Ashmolean Museum, Oxford,United Kingdom。
图5 芝加哥石碑,公元前2600年,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物馆。
紧邻南部苏美尔东部的伊朗埃兰地区,从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500年近前年十年内,存在有与苏美尔文明相似的文明,被称为原始埃兰人时期,它被认为是伊朗最古老的文明。原始埃兰象形文字是青铜时代早期在埃兰楔形文字之前短暂使用的文字系统。原始埃兰象形文字与早期苏美尔象形文字系统类似。
图6 原始埃兰人圆柱形印章,3100-2900BC,卢浮宫博物馆。
三 楔形文字:从发展到消亡

象形文字发展到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在伊拉克南部古城杰姆代特·那色(Jemdet Nasr)发现的管理文书代表了从原始楔形文字到楔形文字的过渡期(前3100–前2900年)。通过对杰姆代特·那色时期研究,文字符号在此时已经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它最初是象形文字,但是在杰姆代特·那色时期已经采用更简单和更抽象的设计。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文字符号获得了标志性的楔形外观。这种“原型楔形文字”(proto-cuneiform)被用一个尖利的工具画进黏土中,附加的圆形的印记代表数字。书吏使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牙,留下的字迹笔画成了楔形。泥板形似方砖,制造方便。软泥板经过晒干或烤干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方便永久保存。保密文件可以把两块刻字泥板对合起来,边缘用软泥封住,加盖印章,叫做封泥。
随着表达的事物愈来愈复杂抽象,苏美尔人开始单向简化图形文字书写,往往用部分来代表整体,对一个符号也增加更多含义。如“犁”的符号除表示“犁”外,还可以表示“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符号意义不直接由图形表达而是由图形引申出来,类似汉字一字多义的符号,这样,象形符号就发展成表意符号。与古埃及人做法类似,苏美尔人也开始用一些象形符号用来表示发音,从而又形成表音符号。因为从公元前3000年起,苏美尔连年征战,记述征战过程的铭文逐渐增多,这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专有名词,如攻占的城市以及统治者的名字,为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开始使用发音符号。
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说闪米特语的阿卡德人加入了历史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虽然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扩大发展成为巴比伦文明,并把北方亚述带入两河流域文明圈,但苏美尔人口却似乎在不断减少。在公元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格什、温马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走向衰亡,荒无人烟,最后沦为废墟。新迁入两河流域的游牧部落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城建立起古巴比伦王朝。随着南方的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融合于巴比伦人之中。在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把两河流域文明推到顶巅后,该地区被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化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征服了全部西亚。像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许多古老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城市也被陆续放弃,两河流域文明不久便彻底失传。其遗物被埋在沙丘之下达二三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下半叶的考古发掘才重见光明。
图7 公元前第一个前年时期的楔形文字,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
楔形文字失传将近两千年,失传得非常彻底,连希腊文献里也没有记载。只有历史学者希罗多德(Herodutus,前484—前430)偶尔提到一下亚述文字。直到18世纪末,没有一人认识楔形文字。阿拉伯人在7世纪占领两河流域,统治一千多年。这里的民族、语言、文字,全部被彻底阿拉伯化了。他们只诵读伊斯兰教经典的阿拉伯字母,不许阅看其他邪教的魔鬼文字,当然不屑对楔形文字进行研究。在19世纪,西欧学者们运用智慧和逻辑,成功地释读了一种又一种的楔形文字,打开了人类最古的历史宝库。楔形文字的发现和释读的经过,像是一篇曲折的传奇故事。楔形文字在1618年于波斯阿卡曼尼王朝的首都波斯波利斯首次被发现,早前被认为是建筑上的装饰图形,后来于1657年首度被抄录出版,但直到1712年,才开始有学者解读这些失落的古文字。1765年,德国学者尼布尔(C. Niebuhr,1733-1815)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村庄贝希斯敦(Behistun)发现一个摩崖石刻并拓得铭文摹本,此贝希斯敦铭文(Behistun Inscription)引起西方学术界重视。楔形文字的破译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过程非常相似,依靠位于伊朗西部山壁上发现的贝希斯敦铭文来进行破译工程。破译方法是从古希腊人记述的一则波斯碑文,人们已知其希腊文内容,可以与后来发现的相应的波斯楔形文字的原文相互对照。但这种楔形文字与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的楔形文字无共同之处。直至18世纪末到19世纪,其他楔形文字才一一被解读出来。
图8 贝希斯敦铭文
通过近两百年对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大量泥版文献成功的译读,人们终于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它是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巴比伦和亚述人也先后继承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把它传播到西亚其他地方。杰姆代特·那色(Jemdet Nasr)时代(乌鲁克III期,公元前31-30世纪)的远古苏美尔语铭文是具有语言学意义的最早苏美尔语文献,它直接继承自公元前35-30世纪“原型书写时代”。这个消亡过程通常与公元前2000左右,最后一个苏美尔王朝乌尔第三王朝的覆灭联系在一起,但有的学者提出消亡是在该王朝前期(约公元前2100年)已经开始,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苏美尔语作为口语在两河流域南部某些区域(尼普尔及其周边)持续被口头使用到约公元前1700年。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在公元前2000-1700年之间的地层中出土了大量苏美尔语文献与苏美尔-阿卡德双语词表。同时代出土的大量阿卡德语官方文献是区分近古苏美尔语及其后时代的关键特征。
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楔形文字,被后来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族群所承袭。从公元前34世纪,到公元2世纪,楔形文字系统使用时间超过3000年,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公元前第三千纪末期,属于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取代了苏美尔语。阿卡德人在吸收以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楔形文字体系。后来的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主要是在阿卡德语基础上完善的。楔形文字传播的地区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随着文化的传播,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在西亚各地采用楔形文字时,都会根据各自的语言或多或少地改变楔形文字。主要有埃兰人、加喜特人、米坦尼人、胡里安人、乌拉尔图人、波斯人以及乌加里特人的民族都曾采用过楔形文字。在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时期,楔形文字有更大的发展,词汇更加扩大和完备,书法也更加精致、优美。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国同样采用楔形文字,但这两个语言是与苏美尔语无关的印欧语系。又如阿卡德人也采用楔形文字做为书写工具,但阿卡德语属于闪米特语系,和苏美尔语差异相当多。正如日本人使用汉字,但日语与汉语差距相当大。
图9 楔形文字继承顺序
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之后不久,中东及附近文明地区进入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period),通常起始点视为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3年逝世开始,并结束于罗马共和国在前146年征服希腊本土,或前31/30年最后继业者王国托勒密王国灭亡为止。这段时期,19世纪后西方史学界认为古希腊文明主宰整个地中海东部沿岸的文明,所以称此地这段时期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被认为是希腊古典时代和罗马文化间的过渡时期。希腊化时期的特点是新的一波的希腊殖民活动,并主要以埃及和西亚的各希腊化王国内建立殖民城市为主。中东地区希腊化结果是导致这一地区曾经所有使用的楔形文字全部被希腊字母文字所取代,导致楔形文字失落,在罗马时代楔形文字最终被字母书写系统完全取代,以致今天没有任何楔形文字系统在使用。
四 象形文字之初:古埃及蝎子王时代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符号系统出现时间与苏美尔早期象形符号出现时间大致相同或稍晚。在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象形符号出现时间哪个更早问题上,学术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古埃及象形符号的起源仍然是神秘的,其语法系统在第一王朝时已经完成。但是与其邻近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不同,在埃及无法找到文字在石刻艺术和器皿装饰中通过上千年的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漫长发展痕迹。美索不达米亚在代币上使用符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而埃及文字符号在涅切达文化时期却是突然出现的,并成为一种基本完备的书写系统。一种理论认为埃及文字是从外部输入的,有学者研究认为古埃及象形文字“出现在苏美尔文字之后不久,很可能是在后者的影响下发明的”,而且“用文字表达语言的一般思想很可能是从美索不达米亚传入埃及的”。虽然有大量证据把古埃及象形文字起源与苏美尔早期的象形文字做关联,但在学术界没有得到确认。
象形文字的发展历程是古埃及持久的奥秘之一。过去人们认为象形文字系统是在埃及王国成立(公元前3100年)左右出现的。自1970年代以来,来自德国考古研究所的GünterDreyer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庞大的阿拜多斯(Abydos)遗址进行挖掘,那里是埃及最早的统治者被埋葬的地方。1988年,德雷尔(Dreyer)及其挖掘机在阿比多斯(Abydos)的U公墓,发掘了一个改变我们对历史理解的墓穴。它被指定为U-j墓,是阿拜多斯地区最大的墓之一,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晚期,碳测年定于公元前3320年。使Tomb U-j与当时的其余部分区分开来的是在那里挖掘的近200个骨板(象牙和骨头)标签。公元前3320年,他们被刻上了最早的象形文字。这将埃及象形文字的出现推向了最早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时代,稍晚于苏美尔原型象形文字出现时间。《文明起源》一书给出了许多证据,证明建立古埃及文明的族群是来自苏美尔人分支的迁徙,进而推理古埃及早期象形符号系统与苏美尔早期象形符号系统系出同源,希望将来有更多的考古学证据。
图10  阿拜多斯U-j墓出土骨板文字
图11 U-j墓主名字符号是一个只蝎子,TheScorpion Macehead,  Ashmolean Museum.
《发现夏朝》论证古埃及的蝎子王正是中国历史记载的黄帝,其墓中出土的骨板象形文字与传说中仓颉造字有关。依类象形,这是中国仓颉造字传说开始。《发现夏朝》论述古埃及象形符号“加德纳符号”集就是仓颉最初所作类象形的“文”。即单个的古埃及象形符号是汉字“文”的原型。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符号按照形声规则可组合表达新的概念。与古埃及人做法类似,乌鲁克晚期的苏美尔人象形符号也可以合在一起表达新的概念和动作,比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鸟”和“卵”两个符号合起来就表示“生”,“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等。多个象形符号的组合形成新概念,正是仓颉造字传说中形声相宜结合的“字”。古埃及象形符号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鸟和蛇符号,并成为许多组合“字”中的组成部分。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是象形符号,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在组合体中它们依然保持独立的图形字符。迄今已有1200个古埃及象形符号被收集确认,在其中800个核心字符中,又有100多个符号是被频繁使用的。古埃及人依靠自己的文字,建立起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
五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在古埃及古王国时期,古埃及人把象形符号刻写在神庙上,做得更加象形逼真,从而形成圣书体。圣书体(或称碑铭体,正规体),英语Hieroglyph,俗称埃及象形文字,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圣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神圣的雕刻”,这种文字一般刻写在神庙,以及纪念碑、金字塔铭文等各种庄重的纪念性建筑物上,而且只有少数祭司通晓,埃及人自己也称之为“神的文字”圣书体。在早期,圣书体用于书写各种文献,出现在各种书写材料上,如纸草纸、石碑、陶片等等。随着新的书写体的出现,它的使用范围才逐渐局限于神庙和纪念性的建筑物上,成为装饰性很强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刻画精致,有时还被涂上亮丽的色彩。相比之下,写在纸草纸上的圣书体文字要相对简单粗犷一些。
图12  莎草书上的圣书体文字,The Book of the Dead of Hunefer, British Museum。
图13 第十九王朝塞提一世墓中壁画圣书体象形文字
在中东地区除了苏美尔早期象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外,还有埃兰原型象形文字、地中海克里特岛象形文字、安纳托利亚象形文字,以及还有古印度河谷印章象形文字,这些文字都晚于苏美尔早期象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按照文明单一起源理论和不完全科学归纳法证明逻辑,实际上人类只有一种象形文字文字起源,所有其他地区的象形文字都属于苏美尔早期象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传播或影响的结果。
图14 印度河谷文明时期印度博物馆中的独角兽印章
古印度河流域包含这些象形符号的大多数印章铭文都非常短,使得很难判断这些符号是否构成了用于记录语言的文字,甚至无法象征书写系统。尽管进行了许多尝试,仍未破译“脚本”,但仍在努力。
图15 刻有卢维安象形文字的石板。公元前9世纪。伊斯坦布尔古代东方博物馆。
安纳托利亚象形文字是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中部发展的象形符号文字,由大约500个符号组成。他们曾经被称为赫梯象形文字,但他们所编码的语言被证明是卢维安语(Luwian),而不是赫梯语,而“卢维安象形文字”一词在英语出版物中被使用。它们在类型上与埃及象形文字相似,与赫梯楔形文字没有明显的联系。从公元前第2个千年和公元前第1个千年早期开始,安纳托利亚的各个象形文字就已经在安纳托利亚和现代叙利亚得到证实。最早的例子出现在个人印章上,但这些印章只包括名字、头衔和吉祥的标志。第一批被确认为卢维安的铭文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4至前13世纪。在公元前7世纪早期,有700年使用历史的鲁维安象形文字,被竞争的字母文字边缘化,而陷入遗忘。
几乎与圣书体文字同时,古埃及人又发展出简化手写的僧侣体文字。即古埃及人同时向更加象形逼真的圣书体和方便手写简化僧侣体两个方向发展文字。圣书体和僧侣体文字一直并存了3000多年。僧侣体(hieratic)是书吏用来快速记录的手写体,与同一时期发展的圣书体有密切的关系。“僧侣体”词源来于希腊文,意思是“僧侣的文字”,这是由于僧侣体是数千年来都只用作宗教文字。僧侣体在埃及原王朝(Protodynastic Period)就开始使用,可见两种文字在同一时期发展而成,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有相当的争议。在古埃及漫长的历史中,僧侣体主要用于书写行政文件、账目、法律文本和信件,以及数学、医学、文学和宗教文本。在希腊罗马时期,当世俗体(和后来希腊文)成为主要的行政文字时,僧侣体主要局限于宗教文本。总的来说,僧侣体文字在埃及历史上比圣书体象形文字重要得多,因为它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它也是最早教给学生的书写系统,只有少数接受过特别训练的人才能掌握圣书体象形文字的知识。
图16一块石灰板上的僧侣体文字,Royal Ontario Museum。
僧侣体对数个其他文字也有影响,最明显的是其演化而成的世俗体。公元前660年世俗体(Demotic)取代僧侣体,用来纪录非宗教事务。公元前660年,从祭司体文字中又演变出一种更为简化的草体,称为“世俗体文字”。世俗体(Demotic)指僧侣体演变而成的古埃及文字,由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命名,用来与僧侣体和圣书体区别。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文“民间”一词,该词最早也译为“本土文字”,因古希腊文此词也意为“土著”。此外,努比亚地区的麦罗埃文、科普特字母(Coptic alphabet)和古努比亚字母(Old Nubian alphabet),都受到僧侣体和世俗体的影响。早期希伯来字母也使用僧侣体数字。
曾经统治过埃及的喜客索斯人(可能为犹太人祖先主要源头)、古利比亚人和古努比亚人都延续使用古埃及的文字。在波斯人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古希腊人统治埃及时期,古埃及的圣书体、僧侣体和世俗体文字与希腊文字并行使用,类似于满清统治中国时期,满文和汉文并行使用。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石碑就包含了希腊文字和两种古埃及文字(圣书体和世俗体),就是明证。罗塞塔石碑是一块花岗闪长岩石碑,是在希腊化时期雕刻的。上面刻有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时期在埃及孟菲斯为国王托勒密五世主显而颁布的法令的三种版本。顶部和中部的文本是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和通俗文字,而底部是古希腊语。这项法令在三个版本之间只有微小的区别,这使得罗塞塔石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1799年7月,法国军官皮埃尔·弗朗索瓦·布查德在埃及拿破仑战役期间在那里发现了它。这是现代发现的第一个古埃及双语文本,它以其破译这种之前未经翻译的象形文字的潜力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兴趣。石版印刷品和石膏模型很快开始在欧洲博物馆和学者中流传开来。1801年,在亚历山大的投降下,英国打败了法国人,把这块石头带到了伦敦。自1802年以来,它几乎连续不断地在大英博物馆公开展出,是那里参观人数最多的文物。1803年,希腊文本的第一个完整译本出版时,对该法令的研究已经开始。1822年,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巴黎宣布了埃及文字的音译。世俗体文字由 Silvestre de Sacy 带头努力下终被解读,较破解圣书体来得早。世俗体发展时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同步。
图17 罗塞塔石碑,Rosseta stone,大英博物馆。
在罗马人统治埃及后,直至公元3世纪,僧侣仍然使用僧侣体。公众使用世俗体的情况则逐渐减少。后期世俗体从约公元前30年开始在文学上出现,数量在公元2世纪急速减少,其后世俗体只用在陶器碎片、木乃伊标签和涂鸦上,最后已知的世俗体文字刻在菲莱神殿墙壁上,可追溯至公元452年12月11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人占领埃及,自此埃及被穆斯林化,主要人种也被替换,约80%左右的现代埃及人是阿拉伯人后裔。
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们把它想象成神谕式的,甚至是魔法式的、秘传的神秘知识。埃及象形文字之所以衰落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由于长达近三千年的外族统治,现代埃及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历史记录、政府和风俗等都被彻底遗弃了。在罗马统治后期,人们已难以识别象形符号文字,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在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如金字塔)时不知道当时的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现代人也读不懂用古埃及文字写成的碑文。崴峨的建筑在流传千年后人去楼空,古埃及文明成为了被遗忘的文明。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人们希望了解失落的古代埃及文明和历史,专门研究古埃及的学科“埃及学”逐渐形成。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于古埃及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例如在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就多次提及古埃及。埃及学是研究古埃及文化的学科,包括日常生活、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经济、法律、道德和精神文明等众多方面。它的研究内容从史前(约前5千年)开始一直到罗马帝国统治结束(约4世纪)。欧洲最早重新开始研究古埃及文化和语言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阿塔纳斯·珂雪研究过古埃及遗留下来的石碑。拿破仑·波拿巴在他的埃及战争时命令手下的学者复制碑文和图案。19世纪欧洲高层阶级对古埃及尤其感兴趣,推动了埃及学的发展。当时许多有钱人赞助发掘或者甚至亲自赴埃及发掘,许多人至少赴埃及旅游,然后带纪念品回到欧洲。许多人还携带木乃伊回到欧洲。在英国在社交活动中打开木乃伊的缠布往往是活动的高潮。许多非常著名的发现(比如图坦卡蒙的墓的发现)是通过这样的赞助获得的。但是大多数这些发掘过程都非常不专业,专业发掘的人很少,当时也没有专门的发掘培训和教育,大多数进行发掘的人往往是业余爱好者。少数例外,如英国考古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他不但发掘了多座神庙,而且还详细地记录了他不认识的圣书体。此外他还在1898年使用当时刚刚被发现的X射线来研究木乃伊。通过这些研究他奠定了一个新的学科的基础:考古病理学。此外他还在实践中培训出了一些知名的考古学家如霍华德·卡特,发展了与埃及学相关的学科有欧洲古代历史、近东考古学、圣经考古学、经典考古学等等。有时基督教神学也与埃及学相关。
虽然古埃及文明在埃及已经成为文明绝响。但是古埃及文明的遗产却分别被东西方文明传承和继承,并被发扬光大!由于东方的汉字和西方的字母文字均是脱胎于古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这使得古埃及象形文字成为当今人类几乎所有文字的共同源头。
六 象形文字的线性抽象化发展和甲骨文起源

在超过3000多年时间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都经历了诸多发展变化。在苏美尔的最早记录中,使用的符号约有两千个左右,但经过几百年的改进,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时,符号的数目已经削减到六百个左右,青铜时代后期减至约400个,许多象形文字开始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图画象形符号进一步简化,最后演变为楔形刻痕的组合,基本笔划有四种:横、竖、斜和折。这种演变经历了500年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才告完成。最初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自上而下直行书写的,这种书写方式的缺点是已写好的字符往往被刻字的手抹掉,后来就把字形左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下图显示“头”的符号书写方式发展变化。
“头”字的演变:
  1. 公元前3000年,早期图形字

  2. 公元前2800年后期图形字。左转90度。

  3. 公元前2600年的碑文,笔划简化。

  4. 与3)同阶段的粘土版,早期楔形文字。

  5. 公元前第3千年晚期。

  6. 公元前第2千年早期,老亚述人楔形文字,后被赫梯人采用。

  7. 公元前第1千年早期,亚述书吏书写的简化楔形文字,直到灭绝。

图18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文物,卢浮宫博物馆。
图18为最后的苏美尔王朝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一个文物,收藏在卢浮宫博物馆。在椭圆形石球上面有国王舒欣(Shu-Shin)的名字,其上的楔形文字类似于汉字的结构。
苏美尔象形文字向抽象化线条发展过程中,邻近的埃兰象形文字也走向线性化。线形埃兰文字是青铜时代用于埃兰语的一种未经破译的书写系统,仅从一些纪念性碑文中得知。它与埃兰楔形文字同时使用,可能记录了埃兰语。学者们一直在比较印度河流域的文字和线性埃兰文字。这两种语言是同时代的。学者们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块名为“狮子桌”的双语纪念碑上了解了埃兰语。这座纪念碑用阿卡德楔形文字(一种已知的书写系统)和线形埃兰文(Elamite)包含了相同的文字。在比较这种古老的语言和印度文字时,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符号。
图19 狮子桌碑,有线性埃兰文字(左)和阿卡德楔形文字。2200BC,卢浮宫博物馆藏。
地中海克里特岛的米诺斯人也从早期象形文字发展出两种线性文字,分别是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线性A文字是米诺斯人从公元前1800年到前1450年使用的书写系统,用来书写假设的米诺斯语。线形A是米诺斯文明宫殿和宗教著作中使用的主要字体。后来是线形B,迈锡尼人用它来书写希腊语的早期形式。线性A中没有文本被破译。线形A主要在克里特岛出土,但也在希腊、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其他遗址出土。
图20 线性文字A,Archaeological Museum ofHeraklion。
数以千计的古印度河谷印章被发现,上面既有明显的象形符号,也有线性抽象化的结构文字。
图21 古印度河谷滑石印章及图像,大约 2600 –1900 BC,大都会博物馆藏。
迄今为止,最早被证实的汉字证据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和甲骨文上的铭文,年代距今公元前1250年至1050年。1899年前,这些骨头的碎片被作为中药“龙骨”出售,用于医疗目的,直到学者们将其上的符号确定为古汉字才开始研究保护。到1928年,这些骨头的来源已经被追踪到河南安阳附近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是中央研究院在1928年到1937年间发掘的。迄今已经发现了超过150000块碎片。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不到5000字,但真正被释读出来的字数仅在1500-2000字之间,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而在已经破译的甲骨文中,也还尚有争议。大多数甲骨文是与皇室祖先的神灵交流的占卜记录。最短的只有几个字,最长的有三十到四十个字。商王与先人交流有关皇室、军事成就、天气预报、祭祀仪式等话题,并将答案记录在占卜材料上。
图22 商武丁时期甲骨文,1200BC,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23 美索不达米亚文字、古埃及文字和汉字比较

来源:Recueil de travaux relatifs à la philologieet à l'archéologie égyptiennes et assyriennes,Publicationdate 1870

相传,汉字是传说中的黄帝手下的官僚仓颉发明的,迄今至少有5000~4000年左右的历史。在中原发现的公元前第二个千年晚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非常发达的书写体系,这表明中国文字的起源应该早于公元前二千年晚期。尽管这些占卜铭文是中国古代文字最早的存世证据,人们普遍认为还应该有更早的汉字起源证据,这也与考古事实和传说是吻合的。那么证据又在哪里呢?一种意见认为,甲骨文书写起源于中国本土,也曾被用于许多其他非官方目的,但非占卜书写的材料——可能是木头和竹子——不如骨头和贝壳耐用,并且已经腐烂了。另外一种意见认为甲骨文是从中国外部输入的。考虑到中东及其两翼古印度河流域和地中海流域出现象形文字和抽象线性化文字的时间都远早于中国中原地区,因此会很自然地猜想甲骨文是从这些地区输入的。这可以把甲骨文与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莎草纸版圣书体文字、伊朗埃兰线性文字、古印度河印章文字、地中海米诺斯线性文字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结构,都是基于最初的原型象形符号进行线条简化的结果。但具体甲骨文又到底起源于哪一种文字,则各种猜想均有。《发现夏朝》通过把甲骨文中的众多上古帝王先贤名字、夏朝国王名字、华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等一系列关键性的文字与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字进行比较,证明了从5300多年前的古埃及文明之初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第十八王朝结束这一段约2000年时间的历史,正是中国史书所记载的中国五帝时代和夏朝时期。这些文字证据是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基于不完全科学归纳法证明原理,可以十分明确证明甲骨文字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但不排除有少数文字受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影响,或与其他线性结构文字有共同性。因为这些线性结构文字都是基于同一种象形文字发展的结果,或存在历史相关性,包括推论哈拉帕文明与先商人群关系密切,哈拉帕印章文字与甲骨文字可能存在源流关系。
周金文和秦篆文是基于甲骨文字的发展,但是金文和篆文仍然可能是受到更晚期古埃及移民的影响,虽采用了类似甲骨文的简化线性书写形式,但许多新字来自于古埃及中晚期的圣书体文字。秦朝时,经过李斯等人对篆文进一步美观化简化整理,隶书原型已经出现。汉朝时,形成标准隶书,此后的2000多年,除了二战之后中国大陆对传统繁体汉字进一步简化成简体文字,以及有丰富的更多字体之外,文字的字形本身没有再发生多少变化。
图24 刻有隶书的东汉“嘉平石经”残石,中国国家博物馆。
自公元前第二个前年晚期以来,经过商甲骨文、周金文、秦小篆和汉隶的发展,汉字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使用的书写系统。凭借目前在东亚的广泛使用以及在整个中华圈的历史使用,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书写系统之一。如果把甲骨文的前身——古埃及早期圣书体文字算上,5000多年的汉字起源与发展的证据均可考、清晰、明确。在这5000年发展过程中,一些核心的基本词汇历经5000年都保存下来,比如“华、夏、帝、君、姒、炎、黄、尧、舜、禹、启、嬴、共、姜”等,但也有很多文字被遗弃或遗忘,以及不断有新的文字按照仓颉造字规则而新造出来。曾经出现在字典中的汉字总数在数万到十万个,这其中大多数是图形变化异体字,或者在历史上使用过并被淘汰,或者具有专门的性质。
图25   汉字被广泛使用    使用汉字,但不作为主要书写系统   汉字曾经是官方语言,但已不再使用(朝鲜,蒙古和越南)。
公元7世纪至9世纪时,日本派出遣唐使,除把先进的唐朝制度及文化吸收输入到日本以外,遣唐使也把汉字学习了过去,使用至今。朝鲜半岛在14世纪以前都使用中文。韩字源自15世纪朝鲜王朝第4代国王世宗创制的《训民正音》谚文。在参考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上,韩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制定了出来。朝鲜世宗命令使用谚文的时候,就受到众多朝鲜文学家的攻击。这些学者认为抛弃汉字就等于失去中国文明,而成为夷狄之邦。由于汉字目前在东亚的广泛使用,以及在整个汉学界的历史性使用,汉字是世界上使用者数量最多的书写系统之一。由于二战后日本和中国对汉字的简化,日本现在使用的汉字在几个方面都不同于中国的简体字。中国大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使用了某些字符的简化形式;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在韩国的有限范围内使用了传统繁体文字。在日本,普通汉字是用二战后日本特有的简体字书写的,而不常见的汉字则是用日本的繁体字书写的,这与中国的繁体字几乎完全相同。
七 美洲文字与欧亚大陆文字的关系

美洲最早的书写系统出现于3000年前,约晚于甲骨文,早于欧亚大陆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系统。关于美洲文字的起源有很大的争议。西方考古学家曾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和美洲是世界上三个已知的书写“独立发展”的地方之一。古埃及文字基本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受美索不达米亚早期象形文字影响,所以不被认为是“独立发展”。按照文明单一起源逻辑,象文字这样高度复杂的人类文明结果,在万年尺度内不太可能存在多地独立起源的可能性。《发现夏朝》一书以切实的证据证明了甲骨文字起源于古埃及圣书体文字。而美洲书写系统的出现同样与欧亚大陆文字的传播存在密切关系。
在中美洲,文字写作出现在前古典时期(2000 BCE – 250 CE)。奥尔梅克文明是已知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中美洲文明,有“美洲文明之母”之称,主要位于现代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的热带低地,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400年形成繁荣起来。在早期的奥尔梅克文明陶瓷器上,显示了一些可能是法典东西的文字,这表明在奥尔梅克时代广泛存在着发展良好的文字。奥尔梅克文字被认为是中美洲地区更成熟的地峡文字、萨波特克文字和玛雅文字的母体。伊皮奥尔梅克文化(Epi-Olmec culture,公元前300~公元250年)是奥尔梅克文化的继承者,它以一个被称为“地峡文字”(Isthmianor Epi-Olmec script)的成熟书写系统为特色。地峡文字是一种非常早期的中美洲文字系统,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在特华特佩克地峡地区使用。从萨波特克文字又发展出米斯特克文和阿兹特克文。迄今为止被破译的中美洲文字是象形符号和音节系统的结合体,这是与古埃及文字、汉字一样的形声结合字。它们通常也被称为象形文字,许多象形文字的标志性形状从外表上看类似于埃及象形文字。在前哥伦布时代的中美洲地区,已经发现了15种不同的书写系统。记录最好的并被破译的中美洲书写系统,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是经典的玛雅文字。萨波特克文字和玛雅文字在古典时期(250–900 CE)获得蓬勃发展。一些中美洲文献被保存下来,一部分保存在土著文字中,另一部分保存在拉丁文字中。玛雅人用树皮纸制作了大量树皮纸书籍,但这些书籍绝大部分都被西班牙人烧毁,已知只有四本玛雅人的书籍抄本幸存下来。分别是德累斯顿抄本、马德里抄本、巴黎抄本和格罗利抄本。
图26 玛雅树皮纸书籍,公元1200年左右,德累斯顿残本6-8页。
作为美洲“文明之母”的奥尔梅克文明与殷商东渡关系已经有大量讨论。2015年7月,每日邮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石头上刻有中国古代文字,而该文字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的商朝的甲骨文字。发现这些文字的John Ruskamp表示:“这些在北美洲发现的石刻中国古代文字不可能是假的,因为这些标记历史悠久,正是象形文字的书写风格。”相信中美洲文字起源与甲骨文、甚至古埃及文字的渊源,还会被长期持续争论。从“文明单一起源”的逻辑,结合文字出现时间先后顺序和关键性历史时间等来分析,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美洲出现的文字书写系统与欧亚大陆文字传播存在联系是必然的。美洲文字与甲骨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存在诸多关联证据,广义上可以认为美洲文字也是古埃及文字的传播结果,或古埃及文字通过甲骨文字再传播结果。
但是南美地区的情况有些不同。印加人发展出了独特的绳结文字系统,叫“奇普”,这是古代结绳记事的发展,这种奇普系统通过绳结甚至包括颜色的复杂变化,来进行记录,具有与二维平面文字完全相同的文字功能,因此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三维文字。奇普文字系统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就已出现,大约与苏美尔和古埃及文明发展同期,可能存在远古的传播关联。后来的印加人用奇普来收集数据和保存记录,监视纳税义务,适当地收集人口普查记录、历法信息,以及用于军事组织。遗憾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烧毁了几乎所有印加帝国的奇普“书籍”。
图27 印加帝国奇普,Larco Museum。
八 脱胎于古埃及圣书体文字的字母文字

字母书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在黎凡特地区闪米特语中使用的辅音书写系统。今天世界上使用的大多数或几乎所有的字母文字最终都可以追溯到这个闪米特原始字母表。它的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发展的一种原始西奈文字,它代表着埃及讲闪米特语的工人和奴隶的语言。他们不熟练书写埃及语所用的复杂象形文字系统,这需要掌握大量的象形文字。他们选择了少数在古埃及语环境中常见的圣书体象形文字来描述语音,而不是他们自己闪米特语的语义。这种拼音字母部分地受到了古埃及僧侣体的影响,这是一种与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有关的草写体。由于在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曾统治迦南地区数百年,从此地区产生了“原始迦南字母”,在此基础上,经过简化,后来形成腓尼基字母。古希腊字母、亚拉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来字母、斯拉夫字母,以及南亚的婆罗米字母,都可以追踪到腓尼基字母。因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
实际上古埃及的“字”(两个或以上象形符号组合)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照二维形式进行结构化组合,这种方式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甲骨文,即汉字的前身;另一种方式是按照一维把组成“字”的几个象形符号作行排列,这种书写和拼读方式构成字母拼音文字基础。汉字系统实际上是埃及竖写“结构文字”系统的发展,字母文字实际上是埃及横写“符号文字”系统的发展。
图28 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农业大臣Hemaka名字的两种写法
腓尼基人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西方文明形成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转承作用,主要原因是他们发展了字母文字!腓尼基地区受苏美尔以及赫梯和埃及大国影响,也就同时受到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古代起源”网站引用2016年1月19日“生活科学”网站新闻也提到,从3500年前一个埃及古墓发现陶器碎片上用墨写的铭文,荷兰埃及古物学家解读是已知最早的字母原型。腓尼基人最初使用苏美尔人创制的楔形文字,新王国时期埃及统治这一地区,随之普遍使用埃及象形文字。书写古埃及象形文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刻写,忙于业务的腓尼基商人们为了商贸快速书写需要,或者也可以说是因为“偷懒”原因,于是腓尼基人“发明”了一个更便于高效率书写的文字系统。也可以说,因为文明的扩散,贸易的发展,使得古埃及神圣“圣书体”象形符号文字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世俗生活的需要。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以“原始迦南字母”为基础,设计出了22个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牺牲了古埃及文字的华丽外形来换取更高的书写效率。
腓尼基字母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字母的祖先,实际就是起源于古埃及的圣书体象形文字,但腓尼基字母跟乌加里特(Ugarit)字母(叙利亚沿海的一种楔形文字演化而来的字母文字)何者先被发明仍未有定论。原始迦南字母原本是象形文字,到了腓尼基字母时代,有些字的意思已改变了,部分字母有另一种书写表达方法。基于“原始迦南字母”与腓尼基字母并行发展的还有古南阿拉伯字母、埃塞俄比亚盖兹文和古希伯来字母,但这些字母都没有后续传承而消亡。
古埃及圣书体象形符号与原始西奈迦南字母、腓尼基字母、古希伯来字母、早期亚拉姆字母的对照假设关系,维基百科上已有许多对照建议。这些建议未必可能都是正确的,但存在源流关系是很明显的,《文明起源》书进行了归纳总结,如表1。
表1 古埃及圣书体象形符号与原始西奈迦南字母、腓尼基字母、古希伯来字母、早期亚拉姆字母对照假设
从腓尼基字母派生出两大字母系统,分别是闪米特系的亚拉姆字母和印欧系的古希腊字母。在西亚地区,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产生了亚拉姆字母(或翻译为“阿拉米字母”)。这是一种源自北闪米特字母的辅音音素文字,通行于今日叙利亚以东的西亚地区。古代阿拉姆语字母表是阿拉米人(Arameans)从腓尼基字母改编而成的,并在公元前8世纪成为独特的文字。它取代了古希伯来字母。这些字母都代表辅音,其中的一些字母也用作母音,表示长元音。阿拉姆字母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几乎所有现代中东文字系统都可以追溯到阿拉姆字母,而且中亚和东亚的许多非中文书写系统也都可以追溯到阿拉姆字母。亚拉姆字母主要用来书写阿拉米语,现存的阿拉米字母碑文都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7世纪,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与腓尼基字母分化,直到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瓦解后,开始分化成西亚地区的各种文字,包括今日的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都是源于亚拉姆字母。大约从公元1世纪直接从亚拉姆字母中派生出叙利亚字母,开始主要用于书写叙利亚语的书写系统。从叙利亚字母中又产生出粟特字母,这套字母表在公元100年至1200年左右在中亚被广泛使用,从今天伊朗边境,最东到达中国。粟特字母成为中亚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字起源。本来最早的游牧民族也是闪米特人,他们在古埃及象形符号基础上创造的字母经过不断演化传播,最后又演变出中国北方几个游牧民族的文字。古突厥文和回纥文是粟特文的两个子系统。在突厥汗国时代,粟特文已经进入突厥人的世界。学界相信公元8世纪至15世纪回鹘人的文字回鹘文是来自5世纪的粟特文。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用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借来创制满文。虽然两位顾问有反对,努尔哈赤仍然继续把蒙古文改为无圈点文字。

图29 刻有献给萨尔姆神(Salm)的砂岩石碑,上面刻有阿拉米语铭文。公元前5世纪。1884年由查尔斯·胡贝尔在沙特阿拉伯的泰马发现,现在在卢浮宫。

在南亚地区,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原是用梵文写成,梵文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婆罗米文是印度最古老的字母,一般认为婆罗米文来自亚拉姆文。婆罗米文是泰米尔文、藏文、孟加拉国文、缅文、泰文的来源。
图30 在萨尔纳特的柱子上用婆罗米语字母写的碑文
公元前500年左右,希腊人在东地中海占据了上风。公元前332年,泰尔城陷落,腓尼基人的名字不再见诸史书。腓尼基人对爱琴海文明有深远的影响,为希腊和罗马帝国,以及后来西方文明兴起奠定了文字和文明发展的基础。新一批希腊人从腓尼基的商船上得到了许多东方的制造品,学到了许多文化艺术,但其中最重要的乃是腓尼基人的字母,希腊人学会了那些腓尼基字母之后,又加上了几个元音,成为后来欧洲各类字母之祖,此即希腊字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元音的字母。
图31 画在陶杯上的早期希腊字母。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腓尼基的商船上又载有从埃及等处运来的笔墨纸等文具,在这个情形之下,希腊的文学也就渐渐地萌芽起来了,传统意义上的古希腊文明直到这个时候才开始真正兴起。希腊字母对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化的产生影响深远。在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时期,从希腊字母产生出西里尔字母,因其主要流行于斯拉夫语民族当中,也叫“斯拉夫字母”。古日耳曼字母,又称“卢恩字母”或“北欧字母”,似是来自拉丁字母的早期形式。古日耳曼字母已灭绝,在中世纪的欧洲用来书写某些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特别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不列颠群岛通用。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当时利用希腊字母把埃及世俗体文字音译以记录世俗体的正确发音,公元1~2世纪时,出现以希腊字母记录埃及语的古科普特文,公元4世纪时,形成统一的科普特字母。罗马文明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拉丁字母,也叫罗马字母,它随着罗马的征服推广到西欧广大地区,成为多数欧洲语言采用的字母系统,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文字系统。一般相信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西分支优卑亚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时,罗马人从古希腊人在今日南意大利建立的库迈城人民那里学会使用文字。从库迈字母中,古代的意大利人发展出埃特鲁斯坎字母,成为了拉丁字母的雏型。古罗马灭亡前拉丁字母共包含23个字母,其中有18个辅音字母B、C、D、F、G、Z、H、K、L、M、N、P、Q、R、S、T、X、Y,4个元音字母A、E、I、O,和1个音值不定的V,11世纪时增加了J、U、W,形成了今天的26个字母。拉丁字母的传播和基督教的传播密不可分。拉丁字母成为后来多数欧洲语言如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采用的字母系统。整个西欧和美洲、大洋洲、非洲(除北非和埃塞俄比亚外)的语言,以及东欧的波兰语、捷克语、霍尔瓦特语、斯洛文尼亚语、罗马尼亚语、摩尔多瓦语、匈牙利语都采用了拉丁字母。由于早期的欧洲殖民主义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原本使用其他文字之语言,如越南语、土耳其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毛利语、斐济语等一些亚洲、美洲、大洋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原住民等,也纷纷改用了拉丁字母。17世纪荷兰人入侵中国台湾,为与当地西拉雅人政治、商业交流,便以拉丁字母为西拉雅语文字化,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拉丁文字的语言。明朝万历年间,为了便于西方人特别是为帮助来华传教士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当然也是为让中国人了解西文,以学术传教闻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开始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标注读音。1605年,他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1958年2月11日,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基础。
九 字母文字与汉字比较

现在,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成为世界三大字母系统。拉丁文字是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书写系统,全世界约70%的人口在普遍使用。拉丁文字被用作大多数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许多语言的标准书写方法。下面是三大字母使用国家和地区分布图。
(1)拉丁字母 (Latin script)
图32 拉丁字母使用分布图

拉丁文字的分布。深绿色区域显示了拉丁文字是唯一主要字体的国家。浅绿色表示拉丁语与其他文字共存的国家。由于使用非官方的第二语言,如阿尔及利亚的法语和埃及的英语,以及官方手写体的拉丁音译,如中国的拼音,拉丁字母有时被广泛用于灰色区域。

(2)阿拉伯字母分布(Arabicalphabet)

图33 阿拉伯字母使用分布图。

深绿色表示将阿拉伯语用作唯一官方文字的国家;浅绿色表示将阿拉伯字母作为正式文字的国家/地区。

(3)西里尔字母分布 (Cyrillic script,即斯拉夫字母Slavic alphabet)

图34 西里尔字母使用分布图。

深绿色区域显示该字母为唯一主要脚本的国家。浅绿色表示字母与其他脚本共存的国家。

三大字母系统与汉字均是起源于古埃及象形文字,其父系统演变途径是:
  • 拉丁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古意大利字母→拉丁字母。
  • 阿拉伯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亚拉姆字母→阿拉伯字母。
  • 西里尔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斯拉夫字母。
  • 现代汉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商甲骨文→周金文→秦小篆→汉隶→现代汉字。
字母文字是对古埃及文字的传承“发展”,其起源要晚甲骨文数百年,最初主要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用拼音来拼读文字。其发展后果是文字完全拼音化,无法从字义上进行归纳衍生单词,从而成为发散性的文字,使得单词越来越多,并延长和消耗思维时间。汉字则是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传承,完整继承了文字创始的逻辑、方法和意义!虽然最初损失了书写效率,但是少数文字通过组合就可以创造新词表达新概念,具有逻辑归纳功能,使其成为内敛性的稳定文字。这使得汉字保持了简洁性,在联合国文字版本中,汉字版本总是最薄的。通过少写文字,弥补了书写效率的不足。在信息化时代,针对同样内容的文本,显然汉字的输入效率已经到达或超过字母文字的输入效率。相应地,用汉字表达的思维相比于字母文字就更加快速。这是汉字相比于字母文字优越性体现。

十 世界文字单一起源发展源流图

图35人类文字的单一起源与脉络图谱
当我们审视图35这张文字源流图时,我们会发现虽然象形文字在埃及本土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古埃及文明的遗产却分别被东西方文明传承和发展。如同佛教在曾经的繁荣地印度消亡而在东方的中国、日本熠熠生辉一样,从古埃及圣书体演变而来的汉字已成为东方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和母体。东西方文字均是脱胎于古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而曾经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并存使用的楔形文字由于在希腊化时期被希腊字母文字所取代而彻底消亡,这使得古埃及象形文字成为当今人类几乎所有文字的单一起源源头。
十一 人类语言的分化

手语、口语、书面语是语言,古埃及语、汉语、英语也是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当代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的热门领域。
口语的最小单位是音素。比如“语言”就是由于y、u、y、a、n五个音素组成的。人类语言的语音变化非常容易,甚至同一种语言文字也有十里不同音之说,难以追溯其传承关系。
语言的另一种分割是句子、短语、词组和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比如汉语“语言”这个词就是由“语”和“言”两个语素组成的,而英语单词的词根也算是一种语素。
人类学家发现目前人类语言有六千多种,但其中有文字的仅600种。并且有文字的其实大都是语音和语素次序变化导致的。世界最畅销书籍《圣经》的外语译本截止1997年达2197种,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可归属于同一种:就是拉丁字母的字母与字根的自由组合,本质是语素在一维空间组合而衍生的语言。相对而言,象形文字,特别是像汉字这种成熟的文字系统,偏旁部首的组合需要在有限的二维空间兼具表意与美感,汉字字符集的扩展相对保守得多。中国十几亿人口说着数不清的方言,却都在使用同一种汉字,正在这种文字的内聚性和收敛性导致的,某一种意义说,正是汉字导致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内聚性。而字母文字,由于其书写是一维的,容易发散得多。欧洲很多所谓不同的语言,很多时候也就是类似汉语的不同方言而已。
有专家测算,今天人类语言种类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由于英语的挤压,不少语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所有关心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人士的关注与焦虑。保护世界的弱势语言,积极推进世界各种语言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语言多样性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至关重要。一种语言的消亡,其后果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语言消亡了,通过该语言代代相传的文化、知识就会消失。人类多样性文化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多样性。
禅宗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表述,形容禅宗不同流派之间同气连枝。人类现代文字,也是一脉相承的。语言的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意义非凡,特别是当我们意识到所有现代文字是一脉同源的时候。
科学家发现大象、海豚等动物都有语音沟通的能力,甚至已拥有发达的语言系统。相对于声音和形体语言传播距离的空间有限性,人类创造和掌握“文字”后,想象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也拥有了广阔空间的合作能力和跨越历史的影响力。只有人类拥有复杂的文字系统,让人类在生物进化中最后胜出。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发明了“文字“,也是“文字”成就了人类。正是借助文字的力量,人类在亿万年生物进化的道路上,实现了伟大的量子跃迁,进入了辉煌的人类文明时代,开启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而人类文字的同源性的研究,在人类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今天,对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人类互相理解,相互包容,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光保.鹰蛇之夏·发现夏朝[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
[2] 刘光保.鹰蛇之夏·文明起源[M].北京:华龄出版社,2021.
[3] 维基百科,Proto-SinaiticScript [DB/OL].
[4] Fan, Hongqi and Liu, Guang Bao and Liu, Xiong, 华夏道文化的古埃及起源 (The Origination ofChinese Taoism Culture in Ancient Egypt) [DB/OL]. SSRN,2021-01-01. doi:10.2139/ssrn.3761592.
(0)

相关推荐

  • 文字简史

    读了两年书,主要看了两本.一本书是李赋宁的<英语史>,另一本是张勇先的<英语发展史>.不能说读透了,只敢说翻烂了.但关于英语语言.文字在欧洲的地位.关系等,还是无法打通. 欧洲 ...

  • 消失的文字 | 楔形文字:记载3000年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人类发明文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据较为保守的估计,距今六千年至一万年前后,出现了最初的文字.文字发生学没有接受其他文字的影响,独立产生.发展的文字系统称为自源文字.全世界最 ...

  • 人类文字的神秘起源

    大约3500年前,史前人类首次在洞穴石壁和顶部刻绘图画.只是在此许多年之后.才在美不达米亚和埃及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符号系统.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文字是一套符号系统,用来表示一种结构有序的语言.它在公元前 ...

  • 科学系统论述人类文明单一起源、发展和传播的立体长河画卷——《文明起源》和《发现夏朝》读后感

    编者注:作者是一位在海外留学和工作多年的IT专业人士,感谢其在百忙之中对兵策儒剑工作给出评论.     大约在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读到刘老师埃夏论的文章,立刻被华夏文化起源于埃及的结论所吸 ...

  • 越人是单一起源的民族,现代浙江人近三分之一是百越后代

    4万年前,在滇缅地区的密林里,N.O演变为黄种人.黄种人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在与棕色人种的对比中,渐渐占据了优势,并最终同化融合. 2.5-3万年前,黄种人并分化成了沿海支.内陆支.乌拉尔支.内陆支黄 ...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 ...

  • 从文字篆隶草行楷的演变,可以看出草行楷都受到篆书的影响

    文字的篆书,无论大小篆,结构基本一致的,那就是撇捺撇捺. 商 · 殷墟甲骨文 上面的撇捺,是入字部.由此可见,古人的文,极有可能是身份的标记,纹在身上. 从字形的角度看,交文乂必然有某种内在的渊源. ...

  • 语言发音的起源及演变

    我们都知道,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在国内除了推广的普通话之外,也有许许多多方言.许多人习惯了对文字的发展演变做研究,却鲜有人对语音做研究.语言的发音与文字不同,由于没有固定的记载形式,也导致了 ...

  • 从瓦当文字看秦汉习俗及演变

    书法艺术 书法 / 篆刻 / 资讯 / 展赛...... 4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尽管自北宋开始,历代都有不少关于秦汉瓦当的著述,但直到近代以前,有关秦汉瓦当的著录都仅限于对瓦当图像之摹拓及文字之记录 ...

  • 美军轻武器鉴赏——步枪篇(系统梳理演变脉络和鲜为人知的背景)

    步枪是抵肩射击的长管枪械,有效射程一般为800米以内(狙击步枪射程超过800米),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便.性能优良等特点,适于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配备,是目前各国军队中数量最多.使用最普遍的武器. 美国 ...

  • 人类的最早起源到底是多少年前?

    人类的最早起源到底是多少年前? 截至2018年12月6日,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南方古猿,生存于距今大约五百五十万年前至一百三十万年前.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