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东汉元年的古村落,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招远小北京称号
在招远市辛庄镇,有一个建于西汉末年的千年古村,虽然地处胶东,但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称号:招远“小北京”。虽然村名为高家庄子,但是几经迁徙,到清朝中叶,村内的高姓已经所剩无几,目前村里以徐姓居多,而招远“小北京”称号的获得,也与徐氏族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个村子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建村史了。”招远市黄金文化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张丕基告诉记者,“公元23年,一个高姓人士路过这里,看到这里南高北低、两侧平缓的丘陵地形,好像一条巨龙俯卧,又有一条小溪由南向北注入渤海,碧水曲折呈九道弯,溪两岸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种居高临下的地形,恰好与高姓巧合,于是这位高姓人士与众人商定来此定居,取村名高家庄子,这个村名沿用至今。”
根据招远史志记载,元代至正年间,勾下店人徐进之出任渤海守墩吏后,带领家人迁居朱宋村,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宋村的徐氏族人迁居到了高家庄子。”张丕基介绍说。徐家诗礼传家,出了多位进士,逐渐发展成为滨海望族,而高家庄子村与北京产生联系,则要追溯到清朝时期。包括徐氏族人在内的村民纷纷来到北京等地经商,经过一番努力,打拼出多个蜚声乡里的名号,如富户“四老门”及其后代“五合堂”、“ 六大家”,平民“七兄弟”,京都名号“三义广”、济南名号“泰丰楼”等。
富起来的经商大户纷纷回乡置地建房,还把京城的名匠带回家乡参与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个京式与本地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三合院、四合院式的民居群。加上村民受过教育、有文化的人比较多,有素质、有修养、讲道德、讲文明,逐渐被外界称为“招远小北京”。
在高家庄子村,记者看到一段残存的土城墙,“这是高家庄子村绝无仅有的建筑特色,整个村子都被三合土城墙围起来了,总长度有两千多米,是光绪15年仿照黄县县城的格局修建的。”张丕基说。在村子当年的城墙上,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分别命名为“山屏”、“环溪”、“同义寨”、“海濠”,城中有一条连贯南北两城门的主干道,七条东西向大街,另有联接东西大街的南北小街巷十余条,街巷整体格局组成了一个“进宝”的图案。
“高家庄子是目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各类型历史建筑最为齐全、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既有古民居大院,也有宗祠、庙宇、古树、圩墙、护城河等公共建筑和风景名胜;村落建设和建筑细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是胶东帮商人在北京经商历史传统和清末捻军东征大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传统宗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民俗心理的形象载体,是登莱滨海古官道上商业村落和家族村落合二为一的典范;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技术,既有宋元时期胶东建筑技术的传统渊源,又见证了近代以来与北京官式建筑技术的交流,体现了民居建造的传统和活力。”张丕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