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十五:《三国演义》兵法之谜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大锤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在每周一晚,大锤都会为你揭秘三国,希望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本期第十五回!

大锤在前几期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中说到,刘关张三人参加朝廷军队进攻黄巾起义军,经过阳城狗血战,击败了张宝军,又随朱儁[jùn]进攻拒守宛城的黄巾军赵弘、韩忠、孙仲等部。书中描写,在宛城攻防战中,刘备给朱儁出主意说:“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

朱儁听从了刘备的建议,佯装撤离了宛城东南二面的围困人马,一齐猛攻宛城的西北两面。黄巾军韩忠部果然引军弃城而逃。结果,出城逃跑的韩忠军立即遭到朱儁、刘关张等人在半路上的围攻,韩忠被杀,队伍被彻底击溃。

韩忠

这样的攻城办法,在随后的宛城攻防战的决战阶段再次重复出现,按照朱儁的部署,孙坚攻打南门,刘备攻北门,朱儁打西门,故意留出东门让黄巾军逃走,这个计策再一次获得成功。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回中,这两次重复使用的计策,也就是我国古代兵书中著名的兵法之一:“围师必阙”“围三阙一”。这是一种心理战和战术攻击相结合的复合战法,《三国演义》中借刘备之口,将这种复合战法解释得非常通俗易懂,那就是故意留出一条生路,有了活路对方死战的决心就会减退,就容易军心动摇,而在敌军的逃路途中部署伏兵,就可以既避免攻城的巨大损失,又可以重创敌人的兵力。

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被推崇之至的兵圣大作《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争篇》中,把这种方法统一叫做:“围师遗阙”。

据说清朝开国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均喜读《三国演义》,视之为兵法之书,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根据明清文献记载,明末的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等人经常效仿《三国演义》中的埋伏攻战,清朝的一些将领也把《三国演义》当成了军事作战兵法入门书籍。

大锤在这里详解的,只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用兵之道的第一次系统描写,内容非常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且从原理到具体执行,解说得非常详细。

列位读者听友都是喜好《三国演义》之人,自然了解,平灭黄巾的战事只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铺垫故事,并不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战争。此后书中种种古代战争情节,涉及古代兵法要义特别是《孙子兵法》的内容,就更多了。

其中,《三国演义》中引用的兵法名言,次数最多的一条,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是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的名句。分别出现在了书中的“小霸王”孙策攻王朗、诸葛亮三气周瑜、司马懿平灭孟达、魏延陈仓口斩王双、司马师平灭淮南叛乱等章节中。

另外一句出现率极高的兵法箴言,就是“兵贵神速”,这是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的名句,先后出现在了书中的袁绍军名将文丑与曹操军的延津之战、曹操军奔袭白狼山平灭袁氏残余、曹操与孙权的濡须口之战、司马懿攻灭公孙渊、邓艾偷渡阴平灭蜀等战事中。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结论,在《三国演义》全书中,仅仅是直接引用的《孙子兵法》原文,就涉及《孙子兵法》总共十三篇中的九篇之多。

说到此节,肯定有读者听友朋友要问了,那么《三国演义》没有直接引用的又是《孙子兵法》中的哪几篇呢?这里大锤再多补充几句。《三国演义》中没有直接引用的篇章分别是《军形篇》、《兵势篇》、《火攻篇》和《用间篇》。而且这四篇之所以没有引用原文,不是因为没啥内容需要引用,而是因为这四篇涉及的内容太重要了,全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描述的经典情节。

比如,《军争篇》是讲善战者是如何正确攻守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这在书中有曹操、周瑜等名将统帅各种战事作为例证;《兵势篇》是讲善战者如何有效组织自己的兵力、调动并分散敌人兵力来取胜的,书中的诸葛亮正是这方面的大牛;至于《火攻篇》,大锤就更不用说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国演义三大战役全是跟火攻密不可分的;《用间篇》则涉及连环计杀董卓、群英会反间计杀蔡瑁张允等多个《三国演义》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这样丰富详实的内容,已经让作者罗贯中有充分的自信,不需要直接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原文来补充故事效果了。

同时,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对古代兵法的引用也体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特征。比如,《三国演义》描写东吴将领朱桓以五千寡军迎战曹操军常雕五万之众时,朱桓在战前准备时说:“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这句话的意思是,远道而来的敌人(也就是客兵)人数即便是我军(也就是主兵)的两倍,我军(依靠主场优势)仍旧能够战胜敌军。这句话出自于成书战国时代的兵书《孙膑兵法》之中,正史《汉书》曾将这部《孙膑兵法》与孙吴兵法并列,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兵法之一。

但是,《三国演义》全书引用《孙膑兵法》的情节,只有朱桓战常雕这一处。而且通过文字比对,后世的学者还做出判断,这是罗贯中借用了《汉书·陈汤传》中引述的《孙膑兵法》内容。这是因为,大约从隋唐时期开始,《孙膑兵法》就已经失传了。

也就是说,在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的800年前,《孙膑兵法》就已经不见了。不过罗贯中的这个遗憾,在现代得到了满足,《孙膑兵法》下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已经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发掘过程中,这本古代兵书名著,在失传1400年之后重见天日。

孙膑兵法竹简

《三国演义》中另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虽然全书中多次出现三国人物将“孙吴”并称的情况,也就是将孙子和吴起这两位先秦兵法大家并列,但是全书中并没有引用《吴起兵法》的内容。这其中原因,大锤估计有一部分原因是《吴起兵法》失传的部分较多,传说中的四十八篇只有六篇传世,至于为何不引用这六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热门推荐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十四:古代战争与狗血之间的故事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十三:详解武将单挑(下),古代真实的武将单挑什么样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十二:详解武将单挑(上),大兴山初战的秘密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