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少帅,民国里关于“帅”的那点事儿

今天BT零售员来给大家说一段民国的掌故。这就是关于“帅”和它的衍生物

实际上民国时期是没有元帅这个军衔的,北洋军阀都奉行北洋军制,序列里面最高的只是上将军衔,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延续了北洋军制,也没有元帅军衔。不过当时的中国确实有一个职务叫大元帅,这不是军衔,而是一般跟总统职务同时匹配的。

比如1927年张作霖当上了北洋政府的最高首脑,他的职务就是安国军大元帅;孙中山组织护法运动讨伐段祺瑞,他的职务就是护法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这种职务性质的大元帅,跟军衔里面的元帅没有关系。

(孙中山与张作霖)

大帅

但是民国还是有很多“大帅”的。这些大帅的称呼,实际是沿袭了清朝时代对军队实权人物的称呼。在民国,那些手握一省或者几省军政大权的军阀们,都被人称为“大帅”。比如皖系军阀段祺瑞、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及直系军阀曹锟 吴佩孚等人,其手下军官政客都尊称他们为“大帅”。

(曹锟 吴佩孚 张作霖 段祺瑞)

用“字”称帅

不过“大帅”属于基本称呼,只适用于下级对上级军阀。当军阀彼此之间称呼时,还有从大帅引发出去的褒贬两种不同称呼。比如在民国某个军阀如果要尊称另一个军阀,就会用他的名字中的一个字来领衔,这样就能与其他一大堆“大帅”区别开来。比如皖系军阀段祺瑞字芝泉,就称为“芝帅”;奉系军阀张作霖字雨亭,就称为“雨帅”;直系军阀曹锟字仲珊,就称为“仲帅”,同为直系的吴佩孚字子玉,就称为“玉帅”。山东军阀张宗昌字效坤,就称为“效帅”;广西军阀陆荣廷字干卿,就称为“干帅”。

用“帅”骂人

“帅”不仅能用来尊称,还能用来骂人。如果蔑称某个军阀,一样可以用这个军阀的某些生理或者人生经历来领衔修饰这个“帅”,比如复辟清廷的张勋在民国拖着辫子,顽固不化,就被称为“辫帅”;张作霖在东北早年当过土匪,因为东北素来称呼土匪为胡子,他就被称为“胡帅”;陆荣廷在广西早年当土匪时遇到内讧,被人用枪打豁了嘴,背地里就被人讥为“豁帅”。

老帅

大帅们不但有军衔,还有资历和品级的区别,比如山东军阀张宗昌曾听命于奉系军阀张作霖,他就不能当面叫张作霖为“雨帅”,因为他是张作霖的下属,资历和级别不够,当面的时候他还是得尊称张作霖是“大帅”。而直系军阀曹锟跟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就可以互相平辈称呼,而且还能用同一辈的称呼——直系军阀吴佩孚一直是曹锟的下属,后来吴佩孚实力壮大成为直系军阀魁首,人称“大帅”,那么吴佩孚的老上司曹锟,就自动升了一辈,成了“老帅”。而张作霖一直看不上吴佩孚,自然不肯与其平辈论交,于是也自己升了一辈自称“老帅”。

少帅

而关于“少帅”这个称呼,则从民国时代到如今,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理论上来说,“少帅”不属于以上的“大帅”等称呼,它实际上属于血亲一类的“大帅”衍生物,也就是下级对大帅的亲戚们的称呼,这种称呼的第一用途,并不是尊敬,而是在于说明当事人与“大帅”的姻亲关系。

民国新军阀之一的冯玉祥就举例说过,军阀自己是“大帅”,他二弟就是“二帅”,他三弟就是“三帅”,军阀的姑爷就是“姑帅”,大帅的小舅子就是“舅帅”,大帅的儿子或者侄子就是“少帅”。

这么一说我们就明白,“少帅”并不是一个称赞的词语,这个称呼多少有点鸡犬升天的富二代公子哥气质,或者干脆可以用另一个古词来直接替换——“衙内”。

一般来说,民国新闻里涉及到少帅的,都没什么好事,比如皖系军阀卢永祥的“少帅”公子卢小嘉,当年最出名的事情是在上海欢场与青帮大流氓黄金荣因为京剧女演员露兰春而发生的争斗。这事起初是黄金荣看上了露兰春,黄金荣是上海三大流氓头子之一,有钱有势,他弄了一帮手下流氓每天去露兰春演出的地方“捧场”,而少帅卢小嘉不识时务,竟然喝倒彩,当场就被有眼不识少帅的黄金荣手下暴揍了一顿。少帅打了倒不要紧,但是少帅的爹可是有枪有兵的大帅卢永祥,随即卢小嘉就通过军队把黄金荣给关起来了。后来全仗杜月笙斡旋,黄金荣才捡回一条命。

(卢小嘉剧照)

有了这样的环境背景,张学良对“少帅”二字的观感如何,可想而知。傅德曾经在1923年当过张学良的勤务兵,他回忆说,当时张学良是东北航空处总办。傅德刚来不久,有一次接电话,就喊张学良:“少帅,请您接电话。”结果张学良听见了他说话,却始终没反应,就像是没听见一样。事后才有知道内情的人告诉傅德:“以后,你不要再叫他‘少帅’了,他不爱听‘少帅’这个称呼。”后来又过了几天,张学良当面跟傅德讲:“你以后还是称呼我的职务吧!”

(张学良最不喜欢别人称其“少帅”)

当然这一时期东北军内部还是有人叫张学良为“少帅”的,但是都不能在当面叫,只能背地里称呼。即便是张学良的长辈也是如此,1920年,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景惠给张作相发密电,里面称张学良为“少帅”,这是为了区别于张作霖的“老帅”,当面还是不能说的。

(文章饰演的张学良)

如果当面称呼张学良的话,同辈或者长辈可以称呼张学良的字“汉卿”,下属们则只能用张学良担任的职务来称呼,诸如“旅长”“军团长”或者“总司令”之类。至于张学良的小名“小六子”,这个只能张作霖叫,任何人都不可僭越。

随着时代的推移,“少帅”这个称呼在民国时代的衙内属性,逐渐消失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少帅”逐渐成了对老年张学良的敬称。1964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结婚,当时台湾报纸就称呼其为“少帅”。进入1980年代,各种少帅电视剧书籍上市,而耄耋之年的张学良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称呼。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1990年张学良90寿辰,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祝寿活动,各种“少帅”开头的标题铺天盖地,张学良平静地接受了。而后来史学家唐德刚采访他,当面陈说“少帅”种种,张学良也没有表现出年轻时候曾对这个称呼的忌讳。可能民众对当年那个风云一时的“少帅”的永久印象,张学良也能感受到吧。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九十大寿庆贺会上合影)

热门推荐

八一八《水浒传》中“钱”的故事

从《二十二》看“慰安妇”的历史记忆

最长的一天:日本投降日的24小时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BT历史零售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